趙偉
摘要:楊樹作為一種常見綠地樹種和短周期工業原料樹種,被認為是再生工業能源最有前途的樹種之一。由于破腹病而引起楊樹爛皮病等病蟲害,大大降低了木材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楊樹;發病;診斷;防治
1.楊樹破腹病發病原因診斷
1.1氣候條件氣候條件也是造成破腹病發生的重要原因,除了風向、風力、降水等因子外,最重要的因子是日溫差。破腹病是由于晚秋和早春氣溫忽高忽低,晝夜溫差過大所致,常發生于樹干的向陽面。日間由于向陽面的樹干直接受日光照射的原因,樹皮受熱膨脹,韌皮組織處于最大膨脹狀態,而木質部處仍于慢速膨脹之中。夜間,溫度顯著下降,表皮的急速收縮和木質部的慢速膨脹后的收縮產生一個差即張力。當日溫差越大時、午后溫度變化越快,產生的張力就越大,達到一定程度或者部分品種樹木忍受這種張力達到極限時,就會使樹皮沿根部向上出現撕裂。這種現象的持續就會造成陽面方向樹皮開裂,形成破腹病狀。加之午后最高氣溫時段,韌皮組織細胞發生生理復蘇,在急劇降溫過程中喪失抗寒性,發生凍害,出現表皮枯死現象。若連年生長季節樹皮開裂枯死部分不能自然愈合,開裂部分就會深入木質部,造成病變。
1.2立地條件生長在陽坡、低洼地、水濕地、黑色壤土地上的散生樹種,以及生長在林帶、片林向陽面的林緣木,發生破腹病的幾率大,立地土壤是影響速生楊發病幾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及通透性能,尤其是土壤的肥沃程度及含水量。通過不同地塊的對比研究發現,在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含量高的立地條件下生長的樹木,由于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及時補充樹木所需各種養分,樹木組織比較充實,木質化程度高,樹干及表皮組織韌性也比較強,細胞抗寒性較高,因此發病率相對較低。反之發病率就較高;對于低洼或者水分含量較高的地段樹木,由于樹木生長過快,木質化程度低,韌皮組織韌性就較差,樹木表皮組織細胞含水量高,在急劇變化的氣溫下,造成細胞抗寒性降低,增加了破腹病的發病率。
1.3經營管理由于楊樹經營管理粗放,管理不當,如撫育、防蟲、修枝、認為破壞等一些林業生產不及時,操作技術不熟練,或人畜對樹體的破壞等,均可導致樹勢衰弱,進而造成樹體抵抗病害能力差,增加破腹病發生機率。
2.防治方法
2.1化學防治方法對受害較輕的樹木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病斑,5天后再用50~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圍,可促進傷口愈合。對于已受凍形成的破腹開口,在患部涂刷石灰硫磺液(生石灰∶硫磺粉∶水=5∶1.5∶36)等對傷口進行消毒,然后涂抹生長素或者植物愈合劑之類的藥物,促使病變組織迅速生長,覆蓋病變裂縫。
2.2物理防治方法對6年生以下的幼林,在冬季林木樹干2m以下涂白,方法是:涂白劑的配比為,生石灰∶水∶食鹽∶粘著劑∶石硫合劑=10∶35∶2∶2∶2;或包草或捆扎草繩,防止溫差過大。并隨時觀察天氣變化,在極低的溫度下在林地放煙,增加林內溫度。
2.3綜合防治方法當地林業森防部門要做好與病害有關的預測預報工作,做好宣傳,使林農對該病的危害引起重視,林業技術人員要做好營林及病害的防治技術等指導工作。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對新品種引進,一定要慎重,必須遵循適地適樹原則。
3.林業技術防治
3.1及時撫育、防蟲、修枝。楊樹在幼齡期要做好撫育除草工作,尤其是新植林的截干苗,除草不及時,造成小苗水分、養分不充足,苗木生長弱;抹芽要及時,如果發現已木質化,要用剪刀,不能用手掰,否則造成傷痕過大或撕裂樹皮,易感蟲害,造成苗木生長勢弱;防蟲也很關鍵,1年生新植苗,在4月中旬左右,要做好黑絨金龜防治工作;1~2年生苗木在7~8月份要做好白楊透翅餓的防治工作;2~4年苗木在4~5月份要做好楊干象的防治工作;修枝強度不要過大,注意操作技術,不要撕裂樹皮。
3.2加強護林工作,防止人畜破壞。破腹病在幼樹期最易發生,因此,要加強對幼林地的經營管理,及時松土鋤草、澆水、防蟲。修枝時在陽面多留幾簇側枝;在幼苗的迎風面應設立防風屏障或在林地的南面和西面栽植保護行,如榆樹、紫穗槐、沙棗等。對楊樹下部主干遮陰保護,增強樹勢、促進生長;有積水的林地,要及時排除。同時,在水肥的供應上要控制,防止樹木貪青徒長,以免造成樹木木質疏松,抗性減弱,并且林分要保持合理的密度,使林地通風透光。樹木的機械損傷,易造成樹勢衰弱、感染病害。
(作者單位:161400黑龍江省嫩江縣新民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