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各個高校的一大難題,盡管通過各自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改觀,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查找問題,分析意義,并通過課堂教學聯系學生思想特點、學習特點和生活特點;注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培養有信念的教師;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強化課堂紀律等方式,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國情和改革發展穩定現實問題、促進大學生提高政治鑒別力和增強政治敏銳性、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職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本文試圖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著手,分析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的意義和改進措施。
一、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要清醒看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組織、經濟成分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思想日趨多元化,市場經濟的一些不良、消極的思想沉渣泛起,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同時各種文化的相互交融激蕩,一部分學生價值取向迷惘和困惑,出現了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這些就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學習,認為政治與己無關,一些同學則對思想政治理的論學習持偏激態度和抵觸情緒,否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科學性,認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為實現階級統治目的進行的意識形態教育,只具有政治性,思想性,而無科學性和實用性,上不上無所謂,最好不要占據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時間,一些同學則受某些不良思想影響,對政治理論的學習持懷疑漠然的態度,尤其是看到社會的一些負面影響和疑點問題,由于沒有得到及時和令人信服的解答,導致部分同學頭腦中對重大政治原則問題是非不分,頭腦混亂,稀里糊涂,一些同學則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闡釋視為“空”,將正面宣傳視為“假”,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視為“大”,對政治課、共產黨、理想信念產生懷疑動搖。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對于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發展,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對于引導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式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既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和保持活力的關鍵,也是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制于當前學生思想狀況的復雜,教師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有待完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的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明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則對促進思政課教學改革,推動當前思政課教學發展、保持思政課旺盛生命力、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的規律和途徑,形成綜合育人的有效機制對提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思政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法律素質、心理素質等。21世紀是人才綜合素質競爭的世紀,大學生單純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是遠不能適應競爭的考驗,還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品德素質、審美素質、法律素質、身體素質等各個方面的素質,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迫切需要。
3.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是引導和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的戰略需要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迅速變化的世界上,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自身也處在生了心理迅速變化的人生階段,面對這些變化,大學生們能否在人生的大是大非面前站得穩、立得住,始終有堅定的立場、執著的追求,把握成長成才的正確方向,是相當困難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他向著什么方向努力,只有明確人生方向,認清人生道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以及明辨是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可能達到人生目的,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他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確保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途徑
(一)課堂教學注重聯系學生的思想特點、學習特點和生活特點。
首先,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求知欲強,興趣廣泛,崇尚平等與自由,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感,但社會閱歷相對簡單,價值觀念未定型,少數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錯誤思潮和消極價值觀念的影響,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存在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團結合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情況。
其次,由于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大學生面臨著學習、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有關課程知識學習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和提高大學生辯證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三,注意學生生活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要參透到大學生生活世界中,使學生感受到政治理論不是脫離人們生活實際的空談,是來源于指導人們生活實踐的理論。因此,結合大一新生大學生活適應、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際交往、創業就業等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特點,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從而進一步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念。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體系,彰顯理論的邏輯力量
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效果,要從把握思想政治課內容體系入手,提高教學質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魅力在于它的真理性。然而,真理決不因為是真理就一定會為人們所接受,人們對真理的接受,是在對真理的認可和信服之后。如何使學生認可和信服真理?要求教師在“理”字上下功夫,將理論講透,依靠理論強大的邏輯力量折服人。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體系,這一邏輯體系是該課程思想體系的憑借;而課程對人的感染和征服力正是通過這一思想體系表現出來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體系的相對完整與原理的重點突出二者之間的關系。既要防止強調體系的完整性,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蜻蜓點水,不著邊際;更要防止不顧體系的完整性,作缺乏邏輯的零碎論述。
(三)培養有信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有關。任何一門課程都可以上得精彩紛呈,也可能上得索然無味,關鍵是有什么樣的任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真懂真信真教真用,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首要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此,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是否扎實,至關重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惟有自己信仰堅定,才能在講壇上理直氣壯而不是心虛氣短,才能迸發出激情,富有感染力;只有理論功底扎實,才能把理論講得深入淺出、透徹明了,才能講得生動,使學生首先愿意聽,繼而聽得進,最后樂意聽,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解決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難題。
(四)進行教學改革,注重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多樣化
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亦極為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無領導討論式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專題式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能根據教學的內容加以靈活和熟練地運用。在教學手段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上的應用,使得現代化教學手段正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手段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它通過聲音、圖像形式傳送各種信息、資料,內容豐富、信息量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使學生對教材內容充分感知,并能將抽象的概念、理論加以具體化、形象化,易于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入淺出,深奧的思想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認同和馬克思主義。
(五)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中宣部、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提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彼枷胝卫碚撜n的教師在重視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還應加強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實踐環節的設計與實施,為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提供感性基礎、理解能力和內化為思想素質的體驗機制。
(六)加強課堂紀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是就學習這一中心行為而言的,與學習行為有關的周圍事物。學習環境從廣度上來分的話,分為社會環境、校園環境、家庭環境、課堂環境,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角度來說,這幾種環境因素對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都是必須要考慮的,而課堂環境是首要的,因為其他環境因素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無法掌控的。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課堂紀律管理的問題。對于學生的遲到、早退、缺課,教師不能不管不問,一定要嚴格約束學生。其次,由于當前社會信息傳播方式變化的影響,手機、網絡等傳播信息的方式一向被大學生喜歡地“愛不釋手”,在實際教學中,經??梢钥吹侥承W生從進入課堂到下課離開的每一分鐘都在使用手機。如果我們的教師對這種現象不加以制止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這樣的技術工具,那我們就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沒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明辨是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確實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應該認真關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柳禮泉主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2]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文獻選編》(1949-200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21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16號[A]2004-10-15.
[4]曹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雙主體”關系模式新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簡介
歐招萍,女,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