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林華
初中學生作文存在諸多問題,最典型的問題是內容空泛,大話、空話多,沒有真情實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生活體驗,提筆無話說,感覺作文難,作文愁,于是作文時胡編硬擠,就出現了內容空泛,沒有真情實感的現象。
針對以上現象,在作文教學中,根據課標7—9年級初中學段寫作第一、二條要求,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根據學生生活體驗布置作文
從開學初到學期末,作文寫作跟隨學生的生活走。如開學初第一周給學生布置作文題《說說開學這兩天》;學校教職工籃球賽,我組織學生觀看后寫《我看籃球賽》的作文;清明放假三天,布置了以“清明”為話題的作文;陽春三月,隨著人們戶外活動的增多,周末要求學生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賞春,于是布置作文《我看到的春天》;“五一”假期,要求學生參加家庭或生產勞動,布置作文《勞動的快樂》;作文課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批作文,之后寫作《互評作文這件事》等等,寫作都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學生有話可說,樂于寫作,作文就文情并茂。如有關“清明”話題作文中的語句:
“爸爸叫我去上墳,希望我時時刻刻銘記著,我們頭頂上還有一個長輩。”(王靜《上墳》)
“奶奶說:‘把錢的數目印小一點,要不你爺爺舍不得花。”(杜曉輝《給爺爺上墳》)
“到了墳上,下起了小雨,仿佛老天爺在這天也去給他的父母上墳,忍不住掉下了眼淚。”(華志強《清明這天》
“不到四十分鐘,我們一行人便到了老家。爺爺說我們先要去祭拜祖先堂,于是我們一行人來到祖先堂。祖先堂是我們孔門家族各位投資修建的。站在祖先堂門前,立馬擁有了一種神圣感。……終于祭拜祖先堂完畢。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慨,有一種激動的情緒,也許老先人在上看到有這么多子孫祭拜他會感到十分得開心吧!”
“祭拜完了祖先堂,接下來就給太爺去上墳了。太爺生前對我很好,處處都護著。一想到已故的太爺,我的心頭便是一酸。當太爺病重在醫院時,而我卻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游玩,我真的很是不孝順呢!太爺連我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想到這里,我心里便充滿了愧疚。天上漸漸飄落起了小雨,望著天上的云,仿佛太爺的臉就在我的眼前……”
“明年的清明,我還要給太爺來上墳”(孔耀輝《回老家過清明》)
從以上摘抄的學生作文語言可以看出,作文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感而發,就能寫出生活化、個性化、有真情實感、有獨特感受的具有靈性的像樣作文。作文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樣做,作文教學基本上達到了課標寫作要求: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2、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使學生作文練習達到了有效訓練目的。
二、靈活變通,適當降低作文難度
初中課本中每單元的作文訓練,個別訓練題寫作有一定的難度,如果照本宣科作文,勢必給學生寫作帶來為難情緒,達不到訓練效果。如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二單元作文訓練題目《我心中的黃河》,第六單元訓練題目《馬,我為你哭泣》,由于學生對“黃河”和“馬”不太了解,寫作有一定困難。于是我靈活變通,將題目改為《我了解的黃河》或《黃河的故事》,《說說馬》或《與馬有關的故事》等。再如七年級(下)人教版《語文配套綜合練習》第四單元檢測第作文,是以“文藝欣賞”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藝欣賞”話題又大又寬泛,學生寫起來老虎吃天爺,無處下手。于是將話題具體為“一首樂曲”、“一部戲”、“一部電影”等,轉換角度,適當降低作文難度,學生愉快寫作,達到了有效訓練目的。
三、關注學生話題,調動作文積極性
學生世界豐富多彩,他們關注的事情大到國際國內新聞,小到班里發生的雞毛蒜皮事。平時多與學生交流,注意收集他們感興趣的共同話題,然后整理作為作文訓練話題,給學生提供一個暢所欲言的傾吐機會,讓他們在作文中各抒己見。這樣做,既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又激發了學生作文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謂一箭三雕。
四、重視作文講評,激發作文興趣
作文講評,主講學生作文特色。書寫、題目、開頭、結尾、結構、選材、立意、語言、感情等,哪怕只有片言之語,只要有亮點,就大肆講評,肯定成績,樹立信心,增強學生創作的成就感,激發寫作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有效作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四點是我作文教學中最常用的。
教學中,寫作訓練無論命題、半命題、話題、材料作文,都要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感而發,學生作文才會游刃有余,語言才能有情有味有悟,教師才能看到生活化、個性化、有真情實感、有獨特感受的習作。這樣,作文訓練才能有效,學生的作文能力才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