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亭
提到“地?!?,也許有的人并不知道我說的這門課程是什么,鍵盤上輸入拼音也沒有這個既成詞語,自2009年,山東省創辦了教學特色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我們習慣簡稱為“地校”。由于年齡的原因,學校給了特殊照顧,有幸從“地校課程”開設以來就開始執教。如此,我與”地?!北憬Y下了不解之緣,這種緣分一直持續到今天?!暗匦Un程”性質偏文科,雖然我是數學老師出身,這也無法減少我對這門課程的喜愛。
《傳統文化》是省級必修地方課程,看教材名字就知道肯定是國學精華所在,是少兒必學必讀之國之精粹。從《三字經》《百家姓》到《千字文》《千家詩》再到《弟子規》《增廣賢文》等。這些經典文字無不彰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不彰顯中華文字的優美雅韻,無不彰顯中華美德的代代傳承……執教這門課程,我有機會和孩子們一起品讀這些散發著歷史氣息的文字,執教這門課程,我有機會引導孩子們從誦讀中感受我們中國的文化底蘊,執教這門課程,我和孩子們一起接受著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美德、情操的感染與洗禮,執教這門課程,我和孩子們一起讓愛國愛家的情感從心底盡情揮發……
教了三十幾年的學生,我體會最深的一點便是,相比較于教給孩子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學做人,學做真人。我會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便是“希望我的學生以后都能做一個善良的人”?!秱鹘y文化》其實是一門很好的教學生做人的課程。由于這幾年來一直工作在低年級,五年來我最喜歡和孩子們品讀的一課一直是《續小兒語》(節選)“從小做人,休壞一點,覆水難收,悔恨已晚”。孩子們反復讀幾遍后就可以暢所欲言地談自己的看法,從他們稚嫩的話語中不難看出,果然“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從小做好引導,這些天真無邪的花朵們都會堅定不移地決心不做一件壞事,不想要等老了再來后悔!都滿腔熱血對做壞事的人恨之入骨!也都想要苦口婆心地規勸壞人們棄惡從善……“白日所為,夜來省己,是惡當驚,是善當喜。”每次讀到這一句,孩子們都會得到一個自省的機會,讓大家想想昨天自己有沒有做什么不好的事。那一刻不少孩子都有些沉默,當交流的時候,“我上課不遵守紀律了,老師生氣了”?!拔易蛱焱砩虾蛬寢岉斪炝耍瑡寢層悬c傷心?!薄拔易蛱旌屯瑢W吵架了?!薄拔易蛱鞂ν栏銗鹤鲃×??!薄俳洺2贿^的小事了,但是至少他們懂得了什么是自省,偶爾在想調皮搗蛋時自省一下絕對不是什么壞事。諸如此類的文字讀多了,孩子們都知道這是很多年的沉淀積累下來的經驗,都是古人用親身經歷訴說的體會,他們或多或少感受到這些文字的無窮力量,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他們會愛上這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字,他們會在無形中傳播著這些文化,傳遞著這些美德。熱愛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為我們祖國擁有這樣優美的文字而自豪,愛國之情也在悄無聲息地萌發著。
《藍色家園》海洋教育篇也是一門地方課程,地處青島地區的孩子們對海洋既熟悉又陌生,對他們而言,大海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世界,他們都想去看看那“千姿百態的海洋植物”,想要“漫游海洋水族宮”去看“魚兒超級變變變”,也想在沙灘上奔跑追逐那“多變的浪花”,更想盡情享用“飯桌上的鮮美海鮮”……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每一次海洋教育課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課本上豐富多彩的圖片、生動的解說大大地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也喜歡海洋,對那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滿向往,因此,課前總是花大量的時間搜索相關視頻、音頻、圖片、文字資料,還有一次甚至準備了實物來充實課本知識。偶然的機會從海邊垂釣的朋友那里討來了兩個海星和一條章魚,為了保證這些小家伙的鮮活,特意跟語文老師調了上午的課來上地校。在通過了課本閱讀、圖片欣賞、視頻觀看這些途徑“漫游海洋水族宮”之后,孩子們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當我故弄玄虛般請出幾位來自海洋的“朋友”時,孩子們歡呼雀躍,紛紛圍了過來,一個個圓圓的小腦袋爭先恐后地探向小鐵桶,看也看不夠,摸也摸不夠甚至有孩子將耳朵貼近去聽他們發出的聲音。更是七嘴八舌的談論著海星的顏色、章魚的花紋和觸手,還有孩子拍著手跳著說:“我聞到了大海的味道?!蔽倚χ鴨枺骸笆鞘裁次兜??”孩子嘿嘿地笑著:“腥腥的,有點咸。”那一刻作為老師,何其滿足。事后也遭同事調侃,太認真了點,我只是笑笑說“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鬧也就是了”。
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很喜歡“地校”這門課程,它沒有語、數、英那么重要,需要應對各種考試;也不怎么受學生、家長甚至是學校、老師的重視;它不像品德那樣,將德育知識傳授的那么直接、干脆;也不像科學那樣,可操作性強,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創造力或是合作意識。但是它的影響卻散布在我們情感的各個角落,它流露著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滲透著對學生安全的教育以及環保意識的要求,更能夠開闊這些課外讀物讀得少的農村孩子的視野,它是傳承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所必備的課程,我與它有著不解之緣。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