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靖雯+徐佳璐+季梅
(武漢東湖學院)
【摘要】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學科無法超越的。教學問題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敗,然后教學又以審美的形式存在,是改革的放向盤。審美教學是一種新的理念,是課程改革的理念的非偶然的形式。
【關鍵詞】教育 審美能力 心理構建
一、培養學生敏銳的審美感知力,以美悟真
(一)培養審美感知力。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大自然中的動態美和靜態美相結合,生活的美和教學中的美相結合,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可以慢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尤其是有的學生缺乏感知和想象美的能力,語文老師就可以采取這樣一種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盡可能的把多媒體教學,實現視角,和心靈的結合,在西安情景等方法的運用。
(二)品味語言,從語言入手培養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有講到說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如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一樣,雙胞胎還有不同呢,對吧。正因為如此,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的養成,就必須采取因人而異發方法,根據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還有個人從小的環境等等,然后通過語文教學語言的培養在教學中,通過語言分析,設身處地講出語言所表達的優美感人的藝術境界來。從而喚起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欣賞美的能力。
(三)巧設美的課堂結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語文的教學結構一種藝術,它是指要把教材的內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順序整合起來的藝術,旨在要求教師不要一味的機械的傳遞知識,而是把握課文的整體感知狀況,科學的安排教學,注意把整體和部分結合起來,內在和整體的統一使整個作品看起來就比較有藝術感覺。
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腦海里形成審美心理結構?這就必須從課堂入手。在教學中用好的框架結構喚起學生對美的構建。如課文《游黃山記》,一開始,讓學生感受黃山外在的美:高峻、巍巍、壯觀。然而學生往往在寫文章的時候也只停留在外在上門。所以,作為一名老師要通過黃山外在的美來帶領學生去慢慢領略黃山的內在美,進而進一步的去讓學生體會到黃山的美不勝收的風光。
二、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想象力,以美啟智
(一) 培養審美想像力。審美想像是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對已有審美意象的再現和創造,是一種新的審美境界。審美想像力依據不同的層次,可從訓練聯想和想像兩方面入手。創設情境有多種方法:1、巧設導讀。2、營造美的氛圍。3、設計美觀的板書。時代在進步,教學在改革,要真正落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加強綜合素質的修養,拓寬知識領域,學習并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這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在美的層次上不斷提高。 教學中僅僅再現課文中所描述的形象是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像,才能準確領悟作品的審美意象的內涵。
(二)培養審美鑒賞力。審美的能力就是鑒賞力,也稱之為人們對美的評價,認識能力。它包括感受的力、判斷的力、以及還有一些創造力。在人學習、訓練和實踐經驗、思維能力、藝術素養的基礎上形成與發展,是以主觀愛好的形式體現出來的對客體美的認識、評價和再創造,是感性與理性、認識與創造的統一.主要在藝術創造與欣賞中形成并獲得發展,因此有時也稱“藝術鑒賞力”.它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具有社會性、時代性、民族性.審美鑒賞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規律和美的理想去改變世界,發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學的生活方式。
(三)以美啟智。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就是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來達到通靈,智慧,開啟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全面健康的發展。語文教育是美的傳播的最好的形式,也是課程改革必不可缺少的一種推動力量。因為美是空靈的,是無處不在的,是一種自由張揚學生個性的人格美。
三、培養學生豐富的審美情感力,以美怡情
(一)豐富的審美情感力。語文教學的審美心理結構必不可缺的就是美感,它是中介又是源泉。一個人如果沒有好的美感呢,那么他的審美就是一種被動的額,絕不會形成那種生動的深刻的美,也絕不會給學生帶來好的美的感受,和體驗。在教學中,作為一個老師,需要把審美的主客體相結合,形成完美結合的現象,分享自己對美的認識體驗,分享自己對生命的認知,正如劉勰所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美育的教育是一種情感,一種情感的融合和共鳴,是一種人性的美和本來的結合,語文教育的美的最終目的就是完美塑造一個審美的心理結構,促使學生全面的健康的人格發展。
(二)以寫作育美。馬克思說:“美感就是人在創造性勞動中感到各種本質力量能夠發揮作用的樂趣。”所以實踐才出真知,實踐才能創造出美,發揮美的樂趣。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寫作的藍圖。培養學生的寫作進而達到培養美感的目的,必須注意一下幾點:寫作要有目的,讓學生去閱讀,以讀促寫,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啟發,善于積累。如在學習美文的時候,要求學生體會美文美在哪兒,精華之處在哪兒,把文章中好的地方記下來;最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是把課堂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培養他的美感,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哦,知識缺少去發現美的一雙眼睛。
四、總結
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審美能力的心理構建是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是其他德、智、體發展的前提,是中小學語文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在培養過程中語文老師的角色就顯得十分重要。老師必須具備審美能力,要提高其自身的審美能力必須在平常多加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只有通過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這樣才會達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老師具備了審美的素養,那么在培養學生美育的心理構建的過程就是美的釋放,美的傳遞。
參考文獻:
[1]楚艷平.以“美”育人——談中專語文教學中的美育[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03).
[2]李木紅.淺論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