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院校要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引導教師立足崗位獲得成長。文章首先論述了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的必要性:有利于激發教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然后指出了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基于激勵理論的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突出精神激勵的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地位;完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建立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靈活設崗。
[關鍵詞]激勵理論 應用型院校 教師隊伍建設
[作者簡介]邵煥舉(1983- ),女,江蘇徐州人,宿遷學院,講師,碩士。(江蘇 宿遷 2238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地方高校優秀輔導員的內在特質及培育機制研究——以江西省為例”(項目編號:16JDSZ3037)、2016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課題“民辦高校人本化與科學化相結合的立德樹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LX2016Y040)和2016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建地方高校轉型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6SJD880163)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14-0087-03
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做好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是增強院校吸引力、提升院校內涵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的必然要求。應用型院校應努力建設一支學術精湛、整體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此,應用型院校要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引導教師立足崗位獲得成長。
一、完善教師激勵機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教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的積極性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當人的需求高于自我所處的現實狀態時,外界給予的適當激勵,能激發出人內在蘊含的無限潛能,提高工作效率。激勵作為心理學上的術語,是指激發人的行為動機的心理過程,即通過各種客觀因素的刺激,引發和增強人的行為的內驅力,使人達到一種興奮的狀態,從而把外部的刺激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激勵理論是關于如何滿足人的各種需要、調動人的積極性的原則和方法的概括總結。激勵的目的在于激發人的正確行為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充分發揮人的智力效應,做出最大成績。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提高教師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應用型院校采取諸如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方法能夠使教師產生教學與科研的動力。
(二)有利于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應用型院校教師作為具有創造力的高層次人才,擁有豐富的學識、巨大的潛能,社會應重視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學校管理部門應通過推行一系列舉措,比如制定科學的、公平合理的、透明的、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學術成果的良好環境,促使教師隊伍建設更加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從而造就一支高技能和高素養并存、能夠應對外來挑戰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應用型院校的管理者普遍通過增加工資收入的方法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根據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發現當人們滿足了一定的生存需要,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那就是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即每個人要通過所從事的事業來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得到更高層次精神需求的滿足。高薪和工作條件盡管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但這種激勵卻是暫時的,不具備長效的激勵作用。因此,盡管有的高校具有優厚的待遇和很好的工作條件,但是如果無法滿足教師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的需求,就無法真正有效激勵教師的積極性。學校管理者應充分考慮高學歷、高素質教師隊伍群體的精神訴求,不僅注重物質激勵,還應注重精神激勵。只有把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在工作中,各級領導與部門要給教師提供專業學習成長的機會,提供良好的培訓體系和職業發展體系,從而讓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三、基于激勵理論的應用型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路徑
(一)突出精神激勵的作用,強化教師的主體地位
人的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激勵方式的多樣性。激勵方式不僅包括物質激勵還包括精神激勵。應用型院校教師是一個高學歷、高學識的群體,他們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喜歡寬松自主的工作環境;他們有較強的成就動機,有很強的成就欲望與專業興趣,渴望自身價值的實現,期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應用型院校應重視精神激勵的主導作用,滿足教師的精神文化追求,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獲得職業的認同感、滿足感以及榮譽感。
1.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教師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實現學??沙掷m發展的中堅力量。應用型院校要樹立“教師為立校之本”的辦學理念,在校內切實開展以“尊師重教”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將“尊師重教”納入學校的文化建設和作風建設中去,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同時,要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讓教師真正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傳道授業解惑者。
2.改進學校管理部門的工作作風。積極轉變應用型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作風,注重服務的理念。管理人員必須更新觀念,擯棄教師是“被管理者”的錯誤觀點,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切實把保障教師的利益放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樹立教師的學術權威。教師自身知識的權威是存在于學校的依據,簡而言之就是其學術權威和專業技能決定了其教師職位。為了讓教師更好地開展傳道授業的教學活動,就必須給予教師更多的尊重。只有讓教師人格及學術成果得到尊重,教師才會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滿足,才會愿意在教學和科研中投入更多的熱情。
4.給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建立健全科學的民主管理制度,讓教師充分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例如,學校管理者在制定各項政策之前,要給教師發表意見的機會,廣泛征求教師的意見。在制定好政策后,要給予所有教師反饋和監督的權利。教師參與管理,對于改善學校內部關系、加強學校民主和科學、促進管理創新和學校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完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
教師績效考核是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學??冃ЧべY制度順利實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一種考核制度。教師績效評價是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旨在通過評價過程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學校的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學校管理部門要完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1.規范管理績效考核。績效考核的規范性主要包括:一是考核指標的規范性。學校應依據每個崗位的類型、級別以及崗位職責的不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標準。二是考核過程的規范性。考核人員須了解績效考核標準,重視考核過程,規范考核程序,這是確??己隧樌_展的重要前提。規范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對于促進教師個人發展,達成學校戰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切實提高績效考核的科學性。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是較復雜的智力勞動,無法進行全面精準的量化考察,因此,在績效考核上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在構建考核體系時,既要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即工作業績作為考核的對象,也要將教師的師德表現、工作態度等作為考核的對象。為了將教師的評價做到客觀、公正、全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是必要的,評價的參與者應該包括單位領導、同事、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本人,要改變過去的學生評價不起作用或起很少作用的評價體系。
3.確保績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績效考核也不例外。考核如果公平公正,就會對教師起到激勵的作用,促使教師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考核如果有失公正,就會讓教師陷入情緒的低谷,挫傷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提高績效考核公平公正性的做法如下:首先,績效考核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學校管理人員要考慮到不同專業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其次,考核執行者不能因為自己的私心而把某些教師刻意抬高或刻意打壓。最后,學校管理部門要及時將考核結果反饋給教師。只有獲得廣大教師認可的績效考核體系才行之有效,才能起到監督與激勵廣大教師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靈活設崗
教師職務聘任制是應用型院校人事改革的核心舉措。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有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
1.科學設崗是實施聘任制的基礎。在現行高校教師聘任制實施過程中,出現某些不合理的現象,需要進行改革。例如,聘任制度的競爭性沒有完全體現、教師與學校契約關系的不平等、教師評價體系不健全、人員流動秩序混亂等。為規范教師職務聘任工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應用型院校須根據上級有關部門確定的學校人員編制、職務結構比例,按照總量控制、效能優先、動態平衡原則,從學校學科建設與教學科研任務需要出發,設置學校各級各類崗位,并明確崗位任職條件。
2.按需設崗是實施聘任制的關鍵。實行“按需設崗”是指,學校通過預測教育教學的需求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制定出階段性的發展規劃,并以此為據,科學合理地設定出各學科、各專業的教師崗位結構及比例。按需設崗,一方面要滿足教師教學與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保障學校的學科建設,尤其是要保障國家重點學科、省重點學科以及有發展潛力的新興學科的建設。
綜上所述,學校領導層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冬雁.應用型大學背景下外語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機制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視角[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32(3).
[2]湯曉玲.基于激勵理論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J].中國電子商務,2014(3).
[3]曾媛媛.激勵理論指導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10).
[4]符家慶,孫建波.激勵理論指導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4(23).
[5]戴謂真.激勵理論對民辦高校教師管理的啟示[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4(2).
[6]李輝麗.淺談雙因素激勵理論在民辦高校教師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2).
[7]許濤.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肖婀娜.激勵理論在高校師資管理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6(10).
[9]周斌.基于激勵理論的員工激勵分析[J].前沿,2011(4).
[10]周衛東.新建應用型本科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探索,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