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詳細闡述了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互動的關系,認為其中存在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專業設置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人才培養方案缺少與區域經濟的契合度、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四方面問題,并從辦學定位、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社會服務、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五個維度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以期為促進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 人才培養 區域經濟 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6-0060-05
隨著區域經濟不斷發展,以及國家“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戰略的不斷推進,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戰略,已成為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的重大問題?!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明確提出:“調整完善職業院校區域布局,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使院校布局和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經濟社會需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教育結構?!薄鞍崖殬I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庇纱丝梢姡呗毥逃陌l展必須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服務區域經濟,助推社會發展來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在服務區域經濟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的資源,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一、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
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缺一不可。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需要高職教育輸送更多的優秀畢業生,也需要高職教育的技術服務和職業培訓,從而提升企業技術含量和勞動群體素質;同樣,高職教育的生存與發展也離不開區域經濟,離開了區域經濟發展,高職教育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梢哉f,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高職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1.區域經濟發展為高職教育提供物質基礎和發展方向。第一,區域經濟發展為高職教育提供物質基礎。教育成本研究表明,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辦學成本的2.5倍以上??梢?,高職教育的辦學與發展需要更多的物質資源。而高職教育的辦學經費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地方政府,不同地區間的經濟實力差距也就決定了不同地區高職院校間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區域經濟可以為高職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支持,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第二,區域經濟發展為高職教育提供發展方向。高職院校的發展根植于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高職教育確立了新的發展方向,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結構、課程設置、實踐教學體系等都需要根據區域經濟的發展進行優化調整。在優化調整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新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為高職院校的特色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區域經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為高職教育提供發展動力。高職教育的發展一方面源于高職教育完善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源于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而后者是高職教育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宗旨的邏輯內核。因此,高職教育要密切聯系區域經濟,培養大批與區域經濟發展適銷對路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服務區域經濟的同時,提升自身人才培養水平。
2.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第一,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才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高職教育獲得地方政府支持的最重要因素。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就是將學生的可能生產力轉變為直接生產力,提高人力資本的過程。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高職教育持續不斷地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因此,高職教育在正確把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間變換關系的基礎上,通過持續的人才培養,來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第二,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高職教育四大基本職能之一,也是現代大學制度賦予高職教育的神圣使命。高職教育的社會服務主要通過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聯合攻關等技術服務形式,以及為區域內用人單位開展在職培訓、知識更新、技能培訓、人才培養等方式來實現。高職院校不僅僅是區域內組成部分之一,還是區域內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的重要承擔者,是區域經濟的重要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的來源地,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第三,高職教育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職業培訓。職業培訓是有效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大國工匠的必由之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明確提出加強職業培訓,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的要求。職業培訓不僅包含在崗的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還包含新增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未就業人群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培訓等內容,覆蓋面廣,影響人群眾多,對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和勞動群體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對接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離不開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帶動,但由于我國職業教育在體制、機制、運行管理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的聯系不夠緊密,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的定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結合度不夠,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契合度不高,人才培養方案與區域企業實際需要不符,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1.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眾所周知,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中等職業院校升格而來的,其辦學發展歷程與區域經濟發展并不一定十分吻合,加上區域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跟高職院校辦學之初相比,已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一些高職院??赡艹鲇跉v史或現實的原因,其辦學定位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馳。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缺少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的意識,沒有意識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會對學校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造成人才培養定位與區域經濟發展不一致。
2.專業設置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隨著技術變革不斷加快和發展模式不斷革新,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應在深入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研究區域產業發展的趨勢、特點以及對人才的需求,合理設置專業。但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雖然在專業設置時也進行了大量的調查與論證,但對于人才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關系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容易造成人才培養過?;虿蛔愕膯栴},突出表現在,企業在找不到急需人才的同時,很多高職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同時,由于辦學歷史的緣故,一些與區域經濟發展不相吻合的傳統專業仍在招生,這也不利于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3.人才培養方案缺少與區域經濟的契合度。人才培養方案是規范人才培養過程、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依據,也是正確辦學定位得以落到實處的保障。但是,現階段我國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仍然存在缺陷,無法為高職人才培養的各環節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指導,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崗位能力指向不清晰,課程體系雜亂無章,尤其是缺少與區域經濟的契合,所培養的畢業生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就業狀況不理想、社會認可度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區域經濟的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都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導致高職畢業生薪酬較低、專業對口率不高等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高職院校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路徑探析
與區域經濟的同步發展是高職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所在。目前,高職教育的發展主題已由外延擴張轉為內涵建設,要想在內涵提升階段脫穎而出,高職院校首先必須牢記緊密結合區域經濟來發展,讓自己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同軌,通過服務區域經濟來獲得內涵提升的資源和條件,并以此為動力積極參與到區域產業的轉型發展中去,從而達到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目的。
1.準確定位,對接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同的區域由于自然條件、歷史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產業結構的不同,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有千差萬別的不同。比如,沿海港口城市對人才的需求與內陸重工業城市對人才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F階段,區域經濟的發展又呈現出轉型升級的新特征,需要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高職教育是一種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己任的教育形式,應該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發展特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完善自己的辦學定位。高職院校只有很好地適應了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才能獲得地方政府以及用人單位的支持和認可,才能具備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基礎。
2.突出特色,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專業是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的重要載體,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符不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從專業設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因此,高職教育應以專業設置為抓手,結合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戰略思想,建立需求端與供給側良性互動的專業調整機制。要圍繞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建立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從“需求端”和“供給側”兩方面協調“共振”,促進市場需求和人才供給的良性互動,實現人才供給鏈與區域產業鏈的無縫對接。要堅持產業引領專業,選擇一些具有區域優勢,有特色、實力強、聲譽高的專業進行重點建設;下大決心壓縮一批與區域經濟發展關聯性不強、就業前景不好的專業;改造一批辦學層次質量與區域經濟發展對接不緊密的專業,加快形成面向市場、優勝劣汰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形成圍繞區域新興產業設置新型專業、針對區域支柱產業建設骨干專業,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的新格局。
3.對接產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組織教學的基本教學文件,也是學校人才培養定位的具體呈現,起著基礎性、導向性作用。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職業性、產業性、高等性等基本屬性。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不能封閉自我、閉門造車,而應與地方產業對接,依托區域經濟,以產教融合為紐帶,將人才培養方案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同一個產業在不同的區域,其產業結構與人才需求是不同的。為此,高職教育必須要按照區域產業特點,認真梳理其崗位核心能力,確定各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核心要求,合理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培養出符合區域產業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才能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特色,以特色求發展,從而形成自身的優勢。
4.增強服務,提升與區域經濟的契合度。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高職院校輸送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還需要高職院校提供多方面的社會服務。這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職院校存在價值的重要體現。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面向區域經濟開展社會服務。
首先,面向企業,成立技術服務中心。成立該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職院校人才集聚的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用人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其服務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高職院校自己組建技術服務團隊,通過承接橫向課題的方式,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二是高職院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成立科技攻關團隊,充分發揮學校與單位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優勢,共同研究、解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難題。
其次,開放校園,實現資源共享。高職院校具有眾多的優良資源,例如:高水平的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圖書館、信息中心、數據庫等。其中,很多資源都是周邊民眾需要但又很難獲得的。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休息日或假期面向普通民眾開放學校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
最后,面向職工,提供在職培訓服務。高職院校除了提供技術服務和資源共享外,還可以利用學校的辦學資源為企業在職員工提供知識更新、技能培訓等服務。高職院校要深入企事業單位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在職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和實踐技能。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關注周邊居民的文化提升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特色課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5.多元并蓄,構建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是幫助高職院校了解其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是否協調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推手。要想培養出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高職院校必須充分借助區域內的政府、用人單位、畢業生和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作用,來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該體系應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對人才培養文件、人才培養過程、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評價,進而得出具體結論。首先要聯合企業,結合真實的崗位能力需求,對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等相關文件進行評價,如發現問題,要校企雙方共同修訂。其次是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這一階段需要企業的全程參與,尤其是對實踐教學部分,要以企業專家的意見為準。最后是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評價,通過用人單位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結合第三方評價機構的調查,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經驗教訓,并作為今后改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
四、結束語
我國高職教育雖已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高職教育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其辦學定位、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以及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與總結。但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定位不會變,只要秉承這一戰略思想,努力推動高職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就能夠實現高職教育的特色發展、健康發展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李萍.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研究[D/OL].西安:西北大學,2006 [2016-11-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9908filename=20
06090156.nhv=MjU2NTBoMVQzcVRyV00xRnJDVVJMMmZadWRwRkNqbVY3ekFWMTI3R0xPeEh0REpxWkViUElSOGVYM
Ux1eFlTN0Q=.
[3]姜家雄,楊徐君.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分析[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2).
[4]易小芳.新常態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5(27).
[5]李娜.基于區域經濟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5(36).
[6]譚璐.基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廣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32).
[7]丁金昌.高職教育對接區域經濟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3(3).
[8]向麗,劉曉歡,陶濟東.區域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理念與路徑——以湖北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