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生命線,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成功的班級活動有利于增強生生、師生間的感情,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創建和諧的班級氛圍。班主任應著眼于“美”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向“善”和“美”靠攏,同時讓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收獲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從美的設計到美的形式、氛圍與延續,做到每一個環節中都有美的滲透,將助力頗具美感的班級活動的開展實施,最終讓集體中的學生感知美、體驗美。
[關鍵詞]班級活動;審美性;審美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1-0044-03
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生命線,其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成功的班級活動有利于增強生生、師生間的感情,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創建和諧的班級氛圍。它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社會化,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感受成長中的美,并逐漸成長為一個追求真善美的人。班主任應該積極開展美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美、體驗美,成長為一個幸福的人。
一、美的設計促進活動開展
班級活動的開展不能隨意而為,而應有一定的計劃性。即班主任要有一個系統性的班級活動計劃。何為系統性呢?作為班主任,當我們新接手一個班級后,就應當做好和這個集體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的準備。因此要對自己的班級有一個規劃。一個學段的規劃、一個學年的規劃、一個學期的規劃。這樣的規劃和自己的班級文化前后呼應,也會自然而然地滲透至班級活動的計劃中去。我曾在學期活動計劃中,以“青春正美麗”為線,串聯起這學期的班級活動綱目:(1)文化之美——美麗中國年。(2)品格之美——我看“奉獻”。(3)自然之美——我與春天有個約會。(4)儀式之美——以青春的名義。這幾個活動是我針對班級學情和具體情況構建的一個綱目。我在開學初就定好這些活動,避免了開學后由于時間匆忙而隨意決定,導致最后不了了之。一個學期下來,這些活動均得以順利開展。我至今都難以忘記,學生在“儀式之美”活動進行的時刻,認真摘下自己的紅領巾,小心翼翼折疊收藏的美好畫面。我想。這樣的體驗對于學生而言,或許正是班級活動的意義所在吧。
二、美的形式豐富學生體驗
班級活動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曾幾何時,板臉說教成為教師的代名詞。事實上。說教是需要的,但班級活動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單一的說教。英國學者麥克費爾認為,討論、角色扮演、對話、講故事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方法。因為這些會更利于學生在班級活動中進行選擇。更加切合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成長。
大到班級活動的學年規劃,小到一次活動的具體開展。活動的形式都該是我們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一個班級中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特點不同,需求也就不同,要讓他們懷著一種期待而美好的心情積極參與活動,并且在活動過程中認真思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階段的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打折扣。我曾做過一次調查,班上有將近半數的學生對春秋兩季的社會實踐活動并不感興趣。雖然不感興趣,但他們還是參加了。究其原因,有些學生說是因為不好請假。有些學生說因為其他人都去了,自己不去的話,影響不好。可見,類似于春秋游這種簡單的帶有參觀性質的實踐活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別提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能力了。
經過再三思考,我決定在遵循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原則的基礎上,對本學期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做調整。我將“挑戰自我”的元素納入整個活動計劃中去。從“挑戰斷電生活”“挑戰綠色用餐”“挑戰藝術感知”三個層面進行小組活動認領和活動分配。讓人欣喜的是,從一開始的小組活動認領,學生就充滿了興趣,很快就完成了分工。在實踐活動結束后的分享會上。學生們更是積極展示自己的挑戰成果,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可見,班級活動形式的調整大大改善了學生們在活動中的情緒感受,豐富了學生個體的體驗,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美的氛圍融洽同伴、親子關系
雖說環境不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但是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卻能錦上添花,讓個體的情感體驗更為深刻。成功的班級活動也是需要營造美好的氛圍的,這些美好的氛圍既能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也能融洽參與者的情感。
氛圍的營造可以始于活動開始前,“造勢”階段,就是蓄力的過程。本學期,我在班級開展“挑戰不可能”的系列活動。其中三月份的“技能篇”就是讓學生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掌握一種技能。活動從為自己制作一張“明星海報”開始。一方面是為自己鼓勁,另一方面是給自己的挑戰計劃制作一個記錄載體。真正的挑戰還沒有開始,但是每個學生都在心里開始為自己“造勢”了:畫出的海報張張精美,還把它們壓在自己的課桌墊下,課間還會拿出來相互品評。一時間,連同學間的感情也因為這些“海報”得以增進,更為融洽。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倍感欣慰。
美好的氛圍還來源于家校間的互通有無。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家長還是很在意孩子在校期間的各項表現。尤其對于平時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班級活動更是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美篇”“初頁”等圖文制作的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家長看到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既為每一次活動留下精彩的回憶,又成為教師加強家校溝通的有力抓手。不少家長都感慨照片中、視頻中的孩子和在家時完全不是同一個人。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教師和家長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有了更多的話題,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環境。
四、美的延續鞏固活動效果
每一次精心策劃的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都可以促進學生不同能力的發展。每一個活動都是階段性的。有開始必然有結束,然而成功的班級活動產生的正面效應不應隨著鈴聲的響起而結束。
大部分班級活動會伴隨教師的總結、學生的總結而結束。有時候,換一種總結方式,可以讓美持續得更久些,作用力更強些,也會讓學生收獲更獨特的體驗。在一次“感恩”主題活動后,我嘗試將活動延伸開來。讓每位學生以詩歌的形式寫下關于這次活動的內心感受。收集和修改之后,我和學生們一起編輯、排版,自制了一本《感恩的心》的小冊子,讓它們流傳到其他班級中去。一次小小的班級活動不過幾十分鐘時間,而后續的行動卻花費了我們更多心血,但是基于活動中每個人的心血來潮和用心感受,我們這種美好感受的延續,讓自己看到號召的力量和美好的傳遞。當看到他人收藏我們的誠意之作時,那種滿滿的成就感會在內心停留很久。我想,這便是一種美的延續吧,它讓一次活動的意義變得不止步于活動感的班級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同能力的提升,也幫助學生收獲著屬于自己的獨特審美體驗。一個在班級活動中懂得體驗美、感知美的生命個體。其獲得幸福的能力也應當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