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國際班在培養類別、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班級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高中國際班的班主任要認真分析國際班學生的特點和國際班的實際狀況,努力強化自身的專業性,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主動適應班級新的變化和發展,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智慧地應對國際班的管理工作。
[關鍵詞]高中國際班;教育合力;班主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1-0051-02
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辦學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來。開設國際班的普通高中不斷增加,高中國際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和效果越來越明顯。高中國際班的辦學主體一般多以中外合作為主,以培養學生出國升學為目的,所以國際班的班級管理和教學與普通班有很大的差異。以筆者所在學校的國際班為例,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國際班開設的課程比較多樣,除了常見的IB課程、A-Level課程和AP課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課程,如橄欖球、馬術、射箭、拉丁舞、西餐禮儀等;而且國際班一般有一定數量的外籍教師。學生能見識到不同國家的文化。二是行政班級的“小班化”。目前,國際班一般都是小班化教學。課程以選修課為主。學生實行“跑班制”。三是個體目標的“個性化”。學生的出國方向不同,申請大學的要求和條件也不同,必然造成課程不同,參加的活動也不同。高中國際班在培養類別、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班級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下面結合筆者擔任國際班班主任的工作實踐,談談國際班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教育策略。
一、高中國際班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問題
1.班級成員組成特殊,學習目標有區別。筆者當時帶的國際班雖然一共只有11名學生,但人員組成卻很復雜。首先,來源不同,其中4人來自本校高一,2人來自本校高二,4人來自本市另外兩所普通高中,還有1人來自外市高中的國際班,他們的身上明顯帶有原來班級印記的習慣和處事風格。其次,在學習目標上,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出國留學,但11名學生的出國方向也不盡相同,這與普通班學生一致的高考目標有很大的差別。
2.班主任專業性不足,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因為國際班的培養類別、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有別于普通班,對班主任的專業要求更高,班主任不僅要協調好班級的各項常規事務。還要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如,筆者當時所帶國際班的學生必須在進入國際班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大學申請的遞交,完成A-Level課程。在托福或者雅思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有的學生還需要完成SAT/ACT考試。而且他們還需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相比較普通班的學生,國際班學生的壓力更大。如果班主任依然采取普通班的管理策略,必然會引起學生的不滿。筆者最初接手國際班時因為沒能根據國際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工作策略,只是一味地嚴盯常規、狠抓學風、樹立權威,結果導致師生關系的嚴重對立。
3.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缺乏溝通。教育合力不足。國際班組建之初,班級管理尚處于摸索階段,師生之間沒有建立起相互溝通的橋梁,中方教師、外籍教師以及升學指導老師之間也缺乏足夠的交流和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因為學習目標不同,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整個班級團隊合力不足。
二、高中國際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走出困境,關鍵是要分析原因找到班級工作的著力點,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做到學生心里,激發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1.提高班主任的專業水平,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班主任要認真研究國際班的課程設置和學習要求。筆者學校國際班的課程設置包括學術類課程、EC課程和選修課程等外籍教師課程和數學、物理、化學、哲學等中方教師課程。國際班的學生因為都是優選出來的,他們的學習基礎一般比較好,于是我指導學生將時間花在語言能力的提高上,盡量多地讓學生與外籍教師接觸,告訴學生“欲速則不達”,學習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此外,我告訴學生,盡管大家申請的國家和學校不一樣,考試種類不同,但是在考試能力的要求上是相同的,一定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2.主動尋求各科教師的幫助,形成教育合力。國際班的教師由外籍教師、中方教師和升學指導教師組成。升學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出國升學指導課程的教學。指導學生制訂適合自身特點的生涯規劃。并跟蹤記錄學生三年的國際部學習經歷。因為升學指導教師相對比較專業。學生與升學指導教師的溝通交流相對比較多,所以對其比較信任。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發揮升學指導教師的作用。多與升學指導教師交流。一方面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一方面從升學指導教師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如,我班的小欣與我的關系一直很緊張,她對我組織開展的班級活動特別反感,而且她不愿意與我說明理由。后來,通過升學指導教師我了解到,小欣在入學前的暑假經歷了一次失敗的托福考試,她認為所有的班級活動都會影響她準備托福考試。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小欣的考試時間節點上,特別關注她的心理狀態,考前給她減壓,考后和升學指導老師一起幫她制訂下次的考試計劃。
3.主動改變教育方式,適應“形勢”變化。國際班的學生個性張揚。在處理個人事務上有較強的自主意識,思想開放程度高,班主任一定要主動適應學生的變化,不斷做出改變和調整。面對班級管理中的困境。我主動改變,首先選擇將班會的地點設在“模擬聯合國社團”的會議室,用聯合國開會討論的形式制定了我們國際班的“班級公約”:在師生溝通上,我學著“蹲下來”耐心傾聽和平等對話,將“命令”改為“建議”;在文化建設上,我利用黑板報、班風標語等來宣揚敬畏課堂和尊敬師長,開學第二期板報主題就是“學‘禮’”:在學生思想認識上。我主動邀請外籍教師參加班會活動,介紹西方文化,讓學生明白真正的自由更尊重規則,張揚個性并不等于“非主流”。
4.抓住教育契機。凝聚班級合力。國際班的學生是優秀的,但大多又是比較自我的,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將這些優秀的個體捏合成團結的集體。讓集體因個體的優秀而榮耀,讓個體因集體卓越而成長。于是,我在圣誕活動中組織學生小合唱,培養學生的默契;在萬圣節尋寶活動中組建“狼人”小分隊,強化學生在集體中的分工合作意識……經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他們都找到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增強了集體意識,班集體氛圍逐漸形成。
春秋時期的管仲在《管子·霸言》中這樣寫道:“量力而知攻。”意思是:正確地估計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才能知道怎樣向敵人進攻。作為這個特殊班級的班主任,不僅要知己知彼,還需要足夠的智慧,不僅是“知攻”,還需要“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