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學校教育需要不斷順應時代變化,不斷滿足來自學生個體、家長群體和社會整體的發展需求。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營造英雄文化氛圍,培育課堂文化基因,構建教師團隊文化,從理論導向到工作實踐,不斷激勵師生成長。
關鍵詞
英雄文化 課程文化 教師文化
學校教育是以人為主體的文化事業。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在61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適切的培養目標,以英雄文化為熏陶,以課堂變革為重點,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變革師生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用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把人的成長置于學校教育的首位和核心。緊緊圍繞師生的健康成長與自由、充分、和諧發展,砥礪前行,執著地行走在教育改革、發展和創新的路上。
一、營造正直、堅韌、向上、進取的英雄文化氛圍
1.以英雄精神塑造人。
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學校,一定是有靈魂的學校,一個有靈魂的學校必然涵養自己獨特的教育核心價值觀。它是滋養師生成長的甘露,為培養代代學子敷就精神底色。王杰中學始創于1956年,坐落于徐州市老城區東部,與革命烈士王杰同志生前所在部隊——解放軍某部裝甲二師(又稱王杰部隊)毗鄰,其前身是市第二初級中學,后又先后易名為市第三初級中學、市第十四中學,1971年發展成為完全中學。1985年,為紀念英雄王杰烈士,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兩不怕”精神),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學校更名為“徐州市王杰中學”。從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學校堅持以傳承英雄精神為己任,塑造學生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人格精神,逐漸形成了“弘揚王杰精神、踐行勵志教育、培養報國之才”的特色辦學理念。
2.以核心價值觀發展人。
人是一種文化生物,學校教育就是師生傳承學校文化、踐行和培育學校核心價值觀的過程。王杰中學是以英雄命名的學校,在命名之時王杰精神就成為學校固有的文化基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兩不怕”精神,是時代和社會賦予學校的文化基因。在今天的學校語境中考量,則必須也應該賦予其新的內涵。對王杰精神進行深入解讀,蘊含以下特質:沉潛于心的善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舍己為人的勇氣、勇于擔當的責任感。這些品格是當下社會公民急需的優良品質,更具時代意義。因此,善良、尊重、勇氣、責任理所當然成為今日王杰精神的核心內涵,成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注入師生血脈,融入師生靈魂,促進個人成長成才,與投身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緊密相連。學校教育價值觀,是學校文化最底層的代碼,也是學校發展最內在的驅動力,為師生發展敷就精神底色,引導教師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從物質追求走向精神成長、靈魂洗禮與升華,成為激勵廣大學子成才報國的精神追求。
二、培育科學、民主、秩序、自由課堂文化基因
1.厘清課堂功能。
美國學者林格倫說過,如果學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成功的體驗,他們就會以既在學校內也在學校外完全拒絕學習而告終。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場所,是師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和單位,課堂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師生學校生活的生命質量狀況。
近年來,王杰中學以推進“學講計劃”為引領的課堂教學改革,通過變革教學設計和組織形式、再造教學流程和教學結構、改進教學關系、生成新的教學意義,使學生獲得新的學習體驗,成為學習的主人,蘊含科學、民主、秩序、自由的文化基因的種子,種植在學生心田;促進更多的教師實現自我超越,成為專業創造者;盡可能避免課堂教學的專制、功利和愚昧,使課堂教學逐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2.重建課堂文化。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知識存在方式、學生獲取知識途徑、學習者多元角色等的變化,使傳統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和因材施教上面臨巨大挑戰。實踐表明,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應對這一挑戰的重要策略。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不論在課內或課外,先獨立、主動地學習新知識,通過自學、互學、問學、教學、悟學等方法和環節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在課堂內外與其他同學進行自主探究,實現生生間、師生間的多維交流與合作;課堂教學中通過做、講、練、教、評等方式,給更多的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秩序意識、責任意識、團隊精神;作為一種管理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形成民主、平等的價值觀;作為一種教學策略,有利于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能、自由和創造精神;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有序互助,對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情感和同伴關系產生積極影響。
此外,在教學評價方面,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評價他人的過程,就是學生深度參與學習的過程。將課堂教學目標個性化、落實到人,開展組內互助評價,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科學思維的習慣,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共同體,實現人格的最大發展。在教學評價中形成對待他人、事物的客觀態度,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豐富體驗,讓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成為學生創新的可能。通過以評導學,以評促學,以評激趣,以評增效,有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有利于蘊含科學、民主、秩序、自由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萌發、生長。
三、構建仁愛、賞識、發展、活力的教師團隊文化
1.培育有教育信仰的教師團隊。
新的時代背景下,王杰中學重視教師團隊建設,以培養教師有理想情懷、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目標,建立欣賞型、發展型教師管理新機制,培養更多的教書育人的模范。教師隊伍建設,不應僅僅建立在教學技能的熟練和教學技術的提高上,而應在教師專業成長的理念上思考如何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教育民主意識和教育信仰的生發;就教師個體而言,要不斷激發教師發現和釋放自我潛能、變革教學的自覺性,從立德樹人的立場上永葆教育的激情與使命感,實現對自我的不斷超越與更新。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努力和嘗試:一是引領教師注重建立和諧的團隊氣氛,爭取學生與家長的信任、同伴的認可和支持;二是激勵教師自主學習與自我反思,在反思性實踐中逐步形成個人的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主張、思維方式和個性修養等。教師們在內外兩方面積極因素的作用下,不斷堅定自己的教育信仰,為自我發展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以民主凝聚成長的力量。
在移動互聯網的背景下,為充分發揮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學校通過完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給予和保障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學校建設的機會與權利;尤其是涉及教師管理的制度,既要符合學校發展的實際和教師訴求,又要彰顯人文關懷,引導教師加強自我管理,認同和踐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獲得更大的自我管理的自由和空間,形成信任、激勵、團結的教師團隊氣氛。百人同心則得百人之力,千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凝聚這種力量,辦有溫度、有靈魂的教育,是走向優質學校的必然選擇。
一所學校給教師的最好禮物就是尊重與信任,這是促進生命成長的重要力量。學校尊重和信任教師,教師就會尊重和信任學生。因為教育不能缺少愛,愛的前提就是尊重與信任。有愛的教育,才是溫馨的、溫暖的、人文的教育。讓每位教師民主地表達自己的心聲,以開放的心態和胸懷,面對自己、學生和教學,發揮富于創造的主觀能動性,超越自身局限性,實現精神的不斷升華。
師生因學校而更好成長,學校因師生而更好發展。激發師生生命成長的動力,形成一種相互濡染的生命共同體,是我們追求的教育境界。
(作者為江蘇省徐州市王杰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