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今,學生們投注到閱讀上的目光越來越少,學校很少有大力倡導,教師很少有精心指導學生看課外書的。閱讀的脆弱,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尷尬與悲哀。對此,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本文主張從三個方面來改變學生閱讀貧瘠的現狀:推薦閱讀書目,進行具體的閱讀指導,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展示活動與評價,讓閱讀點亮人生。
關鍵詞
閱讀指導策略 選取讀物 閱讀活動與評價
閱讀就像是人生的光合作用,因為閱讀,生命才萬紫千紅。閱讀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與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感受或清麗或哲思的文字帶來的美麗和深邃,在這樣或那樣的名家指點下,規劃前程,點亮人生。
一、閱讀現狀與問題根源
初中生的學習生活忙碌又緊張,加上各種誘惑紛至沓來,學生們投注到閱讀上的目光越來越少。在家庭中,隨著學生父母的生活壓力的加大,工作越來越忙,有良好讀書氛圍的家庭也越來越少見,學生的閱讀缺乏榜樣的引領和良好氛圍的熏陶。加之教師也不真正重視閱讀教學,他們雖比學生更清楚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在行動上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在升學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升學率,只顧眼前利益,鮮有對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思考,鮮有在策略上取勝的意識,更沒有心思指導學生看課外書。閱讀的脆弱,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尷尬與悲哀。
針對以上問題,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本文主張從三方面來改變學生閱讀貧瘠的現狀:推薦閱讀書目,進行具體的閱讀指導,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展示活動與評價。
二、閱讀指導策略
(一)選取讀物
怎樣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呢?語文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推薦優秀作品,讓美的形象,美的情緒,美的思考,美的興趣占據學生們的精神空間。在選擇讀物推薦給學生閱讀時,必須有目的地進行選擇,要擇取有效讀物,除了以教材為藍本進行拓展外,還要根據不同的年級進行讀物的選擇,做到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又遵從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
1.必讀書目。
七年級《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蟲記》;八年級《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朝花夕拾》《名人傳》《海底兩萬里》;九年級《水滸傳》《傅雷家書》《格列佛游記》《簡·愛》。
2.推薦書目。
七年級《唐詩三百首》《堂吉訶徳》《綠野仙蹤》《格林童話》《草房子》《愛的教育》《一千零一夜》《西游記》《安徒生童話》《飛鳥集》《魯濱孫漂流記》等;八年級《水滸傳》《茶館》《老人與海》《邊城》《平凡的世界》《三國演義》《圍城》《居里夫人》等;九年級《紅樓夢》《目送》《文化苦旅》《林清玄散文》《畢淑敏散文》《青春萬歲》等。
(二)閱讀指導
皮薩略夫說:“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是為那些會讀書的人準備的。”為了促進學生有效閱讀,語文教師要教給初中生科學實用的閱讀方法。僅僅提供一系列閱讀書目是不可能改變學生閱讀貧瘠的現狀的,只有對學生加強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改變學生走馬觀花的閱讀方式,才能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
1.略讀瀏覽。由于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學生對作品中某些內容無法做到求甚解。因此,讀任何一部作品,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哪些內容略讀瀏覽,哪些內容精讀。翻看讀物時首先看序言、目錄,再看開頭、結尾,然后從頭至尾地瀏覽,從整體上把握全篇的大意,明確主要內容,得其要領,對于閱讀中的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大可以跳過去。讀書要善于抓住關鍵性詞句,抓線索,抓文眼,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讓學生讀到更多的著作,了解更多自己喜愛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提高學生們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
2.指導精讀。朱自清先生說:“閱讀有時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閱讀中,對于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對某些問題有異議,就不讓靈感火花稍縱即逝,而應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質疑。閱讀時可以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點出來,以便于查找和理解,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需要選用其他符號,注意畫得醒目、突出,便于鑒別。“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批注、寫讀書筆記對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以及記憶、思維等能力很有益處。
(三)閱讀活動與評價
實踐表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能促進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盎然。定期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可以一舉多得,既能讓老師從中掌握學生閱讀的情況,又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產生一種讀書的成就感,把“要我讀書”轉變成“我要讀書”,還能在交流中互相促進,讓他們在交流中取長補短,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另外,活動的選擇與確定要充分照顧到低中高不同年級學生不同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突出趣味性,關注人文性,兼顧科學性,使活動主題為學生所喜愛。
1.舉辦各種專題講座。講座的主題要有針對性,內容豐富。講授時教師盡量以旁征博引吸引學生,以聲情并茂感染學生,以才華橫溢征服學生,以收放自如駕馭學生,使學生在內心涌起對閱讀的真正渴望。
2.舉辦各種文學沙龍。文學沙龍是使每個個體獨特的思考與體悟得到充分展現并與他人在思想上碰撞交流的活動。按學生意愿確定作品,由老師和有興趣的優秀學生組織文學沙龍活動。讀書沙龍主題視學生意向決定,每學期開展一至兩次。沙龍上學生們精辟的看法,讓參加活動的每一個同學都獲益頗多。成員之間進行交流,發表獨特見解,并互相推薦優秀作品。文學沙龍不但豐富了同學們的文學知識,更豐富了同學們的業余生活。
3.成立校園廣播站和文學社。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還要給學生搭建舞臺,那就是成立校園廣播站和文學社。學生們根據閱讀計劃做校園廣播,讓學生在聲音的引領下沉浸在文學的世界,在愜意的環境中放飛自己的心靈。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涌動著一股股讀書的熱潮,飄逸著一縷縷幽幽的書香。成立文學社,出版校園刊物,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莊重的鉛字被其他同學傳閱時,可以想象他們當時是多么幸福和喜悅,如此良性循環,學生們的讀書熱情一定會更加高漲。
4.把文學搬上舞臺。把文學搬上舞臺,讓虛幻的文字變得真實,同學們覺得閱讀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了生命的溫暖與感動。跟著劉邦來到鴻門宴,體驗劍拔弩張的驚心,看大英雄項羽在窮途末路時的努力與掙扎,理解了尊嚴與悲壯……這,便是學而不厭、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生活。學生們以朗誦和話劇的形式將著作片段表演了出來,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增強了他們感受經典、創造生活的能力。為了將人物塑造得原汁原味,學生們會狠下一番功夫。在表演中,學生們甚至還在劇情上進行大膽創新。永遠不要低估了孩子,永遠不能忽視他們的創造力!他們是最能創造奇跡的人。
5.手抄報創作活動。每位學生深入閱讀推薦篇目中的一部,形成自己的閱讀心得并以手抄報形式呈現出來。內容以能反映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為主,可以圖文并茂,但應以文為主,提倡學生原創,也可以摘錄。以雙周一期或一月一期為宜,要求人人參與,定期評比,獎勵優秀。手抄報的創作可極大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對閱讀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
6.定期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各種競賽活動的開展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是課外閱讀能長期順利開展的催化劑。開展語文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辯論賽、故事會、作文比賽等,對成績優秀者實行獎勵,以推動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7.以游戲促閱讀。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合理地對游戲加以引導和利用,能夠讓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鍛煉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讓學生收集關于四季及詠月的古詩詞和一些古代名聯、趣味聯,開展對聯游戲。另外,還可以開展成語接龍游戲、文學撲克游戲等。
此外,我們還可以在教室墻壁上懸掛讀書名言,各班建立班級圖書角,各個年級開辟讀書長廊、漂流讀書角等。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展。“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讓閱讀將我們的學生帶向遙遠的前方,讓閱讀點亮我們的人生。
(作者為江蘇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