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喚醒班主任的專業意識,提升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實現班主任自我的專業成長。優秀班主任的成長必然是遵循一定規律的:首先是班主任的自我努力,通過讀書學習、觀摩反思、案例剖析等提升自身素養;其次是校本研訓,通過榜樣學習、定期沙龍、跟蹤調研等,形成交流研討、啟迪引領的機制保障;最后是團隊建設,通過共同體研究、名師工作室,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自我覺醒。
【關鍵詞】班主任;專業成長;專業素質;校本研訓;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5-0025-02
【作者簡介】鄭朝霞,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小學(江蘇丹陽,212300)教師,高級教師,鎮江市學科帶頭人。
社會的發展、大眾教育理念的轉變,這些都對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的專業發展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要務。班主任要結合新形勢,喚醒自身專業成長的意識,提升專業素養,實現自我的專業成長。
一、班主任專業成長途徑研究
班主任只有具有自我發展的意識,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成為自己專業發展的主人,才有可能實現良性的專業發展。因為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和意識是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它是教師踐行終身教育理念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自我學習、自我努力是班主任成長的前提和專業發展的基石。
1.主題閱讀:在讀書中成長。
教師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行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學習。沒有讀書學習,教師就不可能獲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育智慧,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只有多讀書、好讀書,班主任專業發展才能啟動,文化底蘊才能豐厚,研究能力才能提高;只有讀好書,會讀書,班主任才能生成教育藝術,提升教育境界,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人格。
2.實踐研究:在反思中成長。
一個人的思想有多高,行動就有多遠。做有思想的班主任,就要經常反思自己。班主任要立足崗位,注重實踐研究,持續不斷地反觀自己的教育實踐,認真地解剖自己,對已經獲得的教育經驗進行經常化、系統化的反思,并保持開放、交流、合作的態度,充分發掘、利用各種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專業發展的資源,在反思中提升。
3.案例剖析:在比較中成長。
對一個精彩教育案例的剖析不亞于對一個教育理論的研究,班主任更適合開展教育案例研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圍繞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實踐中的真實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可供自己思考和分析的案例,然后對這些典型案例進行交互式、開放式剖析和探究,多角度、多維度地解讀比較,從中發現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二、班主任專業成長的培養機制
(一)校本研訓——專業成長的基石。
學校定期開展校本研訓,如論壇沙龍、學習先進、跟蹤調研、考核評比等,為班主任的專業成長提供良好的機制支撐。
1.榜樣示范:成長的心靈洗禮。
學校在新班主任培養上最好的形式莫過于榜樣示范。優秀班主任的榜樣示范,無疑給了新班主任努力的標桿和自覺成長的力量;優秀班主任們數十年的甘心堅守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給了新班主任心靈的洗禮和豐沛的精神食糧,幫助新班主任實現快速成長。
2.班主任沙龍:成長的智慧引領。
學校要創造機會,積極搭建班主任學習、交流的平臺。沙龍活動中,鼓勵班主任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班主任們在交流中點評,在點評中思辨,相互借鑒,相互啟發;在思維碰撞中產生教育的智慧,在彼此分享中激發教育的靈感。沙龍研討使得班主任顯性的和隱性的治班想法、認知、觀點、方法逐漸明朗,為班主任理性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專業成長提供了支撐。
3.跟蹤調研:成長的專業梳理。
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思想關照和理性反思。學校要幫助班主任梳理治班理念,實現專業引領,定期對班主任工作開展階段性的跟蹤調研,了解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學生教育方面的先進做法和存在的不足。通過對課例、教育案例的分析,對家長QQ群、論壇的關注等,協同班主任問診把脈、梳理方法,肯定教師的進步和成功做法,提出改進意見,并向教師傳遞新的教育方法,幫助教師不斷完善并提升教育水平。
(二)團隊建設——專業成長的搖籃
一個人行走在路上看風景是孤獨的,班主任專業成長也一樣,一個人在專業成長的路上跋涉,很難找到歸屬感,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有成群的同伴,手挽手、肩并肩地結伴前行是幸福的。在專業成長的路上,伙伴的同行、團隊的支撐,是班主任成長的文化棲息地,這些將加快優秀班主任成長的速度。
1.研究共同體:成長的自我覺醒。
我們發現,優秀班主任都不約而同地把成長的突破口放在了自我教育研究上,都突出了“基于項目”的自我學習,開展了豐富且更有針對性的研究。研究共同體是一種平臺,平臺的一邊是探詢與傾聽,另一邊則是傾聽與探詢。潛質優良、渴望改革的年輕班主任,在成長價值的召喚與引領下集合起來,一起認真讀書、潛心實驗、大膽改革,逐漸成為一個研究團隊。這種研究團隊顯然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系,也超越了當下流行的課題組,超越了培訓班或協作會。研究共同體用一根“價值線”把他們凝聚起來,這不僅是人聚,更是心聚。他們的任務是研究,共同體的研究活動既是制度化的,又具有濃濃的人文色彩,散發著豐富的文化氣息。這種組織和行動的方式是有其內在規定性的,具有鮮明的文化品格和重要的行動特征:其一,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追求與支撐;其二,研究內容具有召喚性與開發性;其三,有共同的研究行動并且講求科學性。
2.名師工作室:成長的肥沃土壤。
根據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工作精力等實際狀況,在骨干班主任成長期,通過多種運作形式,讓他們能及時得到專業引領。通過與專家面對面的、真誠的、長線的聯系,讓骨干班主任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策略;同時讓骨干班主任們建立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合作關系,在碰撞中提升。
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為一種開放靈活、互助合作、積極進取的新型研修形式和組織,能快速有效地促進工作室成員以及其他青年班主任的專業成長。班主任工作室是有明確目標和管理制度的研訓組織,通過成員共同制定成長規劃,實施專家引領,開展閱讀反思,進行專題研究等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進入快車道。實踐證明,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能為骨干班主任成長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能充分激發骨干班主任工作的激情。通過名班主任“集約化”培養模式,用名班主任培養優秀班主任,再通過優秀班主任帶動更多青年班主任成長,從而促進名班主任隊伍的發展和壯大。
總之,推動班主任專業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班主任,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主題。現在,我們開展探討研究,在尋求班主任專業化成長路徑機制上有了一定的進展,而這一主題在時代的召喚下,也將被提升到更高的層面,被賦予更深刻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