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包括承受挫折能力等在內的心理教育,幫助他們了解自我,擺脫困境,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中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班主任應提高對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人格健全發展,做學生的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心理學家;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5-0060-02
【作者簡介】吳建琛,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無錫,214000)教師,高級教師。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好的班主任之所以應該是出色的心理學家,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一、教育真諦的必然需要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心靈藝術,是以心靈感受心靈,以心靈理解心靈,以心靈耕耘心靈,以心靈感染心靈的藝術。正如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所說的那樣:“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的交流活動?!毖潘关悹査姑鞔_地指出,教育傳播過程中,無論是傳播知識,還是接受知識,既是理解和建構知識的過程,又是理解和塑造完美人格、實現精神交往的過程。也就是說,教育不但要培養與形成學生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還應培養與形成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工作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的智力啟迪、能力培養,更是情感交流、情緒感染、人格塑造、心靈溝通、注意調控、意志磨煉、思維碰撞、記憶鞏固的心理互動過程。教育既要重視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智商、情商,更要重視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心商,即英國心理學家本·艾姆布瑞治提出的“心商”的概念:維持心理健康,調適心理壓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能力。心商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甚至決定著人生過程的苦樂,主宰人生命運的成敗。教育工作在培養與構建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與積極意義。
二、客觀現實的迫切要求
當前,我們正處在充滿激烈競爭和多種逆境挑戰的新世紀。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空間的擁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發復雜,造成了人們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如果缺乏健全的心理素質,在進入社會時便會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感,甚至會出現心理障礙。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哪一種災難會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一代青年無比的痛苦。有調查表明,中國有30%以上的大、中學生存在著明顯的潛在心理障礙,社會青年的心理疾患更為嚴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現在和將來困擾人們的一個難題。我國青少年由于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加上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本身又有任性、懦弱、孤獨、不合群、自我為中心和經不起挫折等許多弱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不健康或出現心理障礙問題呈上升趨勢。對青少年進行包括承受挫折能力等內容的心理教育,幫助他們了解自我、擺脫困境,已成為當前教育工作中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家庭、社會和學校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學校不但要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培養他們的各種技能、發展他們各種智慧和能力,更負有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職責。
班主任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懂心理學的人。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能力呢?
首先,班主任應提高對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做一個讓學生信服的心理醫生。
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關系最為親近,感情最為深厚,所以,班主任應認真觀察、了解學生,具有敏感發現學生的需要、準確觀察評價學生發展水平及存在問題的能力。班主任要知道他們在想什么、要什么、煩什么、愁什么,能對他們進行心理診斷,進行有科學依據的心理測試。在此基礎上,建立與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學生的適應力、意志力、處理疑難問題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個性成熟程度、情緒調節情況等等。即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更多地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人格健全發展。
其次,班主任還要博覽群書、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做一個對學生有幫助的心理咨詢師。
班主任應學會心理咨詢,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開心中的“疙瘩”,給予正面教育與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視社會上的問題,教給他們辨別和正確對待這些問題的方法,以及承受各種困難和挫折的能力,保證他們今后在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互動過程中游刃有余。班主任還要學會運用橫向與縱向、整體與個別、有意與無意的觀察方法,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咨詢,適時地對各類發展水平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這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素養與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