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班級都有豐富的家長資源,但就目前的情況看,家長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情況還不是很理想,如何整合家長資源已成為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無法回避的一個課題。溝通交流是整合家長資源的前提,家委會是整合家長資源的組織保障,班級活動是整合家長資源的有效載體。班主任應以此來促進家校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關鍵詞】家長資源;家校溝通;家委會;班級活動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15-0064-03
【作者簡介】管福泉,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南京,210032)副校長,高級教師,南京市首屆德育工作帶頭人。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無法替代的。同時,家長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也同樣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每個家長都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本,如家長個體的專業(yè)學識、人生經(jīng)歷、個人修養(yǎng)以及其所擁有的關系網(wǎng)絡等,這些都是極具潛力的教育資源。如果班主任能充分整合這些資源,既有利于學校教育,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家校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那么,作為班主任,該如何整合家長資源呢?
一、溝通交流是整合家長資源的前提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边@種一致性形成的前提就是班主任與家長的及時溝通與交流。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是消除隔閡、達成共同愿景、朝著共同目標前進的橋梁和紐帶,是整合家長資源的前提。家訪、面談、家長會、電話、QQ、微信、家校聯(lián)系本、家長開放日等都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有效方式。
嘗試第一次家訪。班主任在開學前應對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家訪。通過家訪,班主任不但能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還能了解家長的性格、職業(yè)、特長等有效信息。
堅持面談常態(tài)化。雖然現(xiàn)在的班主任更傾向于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但是有時候這種交流并不能將事情說清楚,因此班主任還是要堅持讓面談常態(tài)化。面談不能局限于批評教育,而應側重學生問題的解決。
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是教師和家長平等交流的平臺,是家長了解學生情況的最佳機會。每學期應召開一到兩次家長會,讓家長和教師保持同步的教育目標。
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一方面鼓勵家長在群里交流教育子女的經(jīng)驗方法,另一方面鼓勵家長向班主任提供一些信息,便于班主任隨時掌握班級學生的情況,也可以借此了解家長們的心聲。
充分利用“家校聯(lián)系本”。家校聯(lián)系本不等于“告狀本”,而是家長、學生、班主任三方書面溝通的橋梁,既有利于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督促,也有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或長處,更有利于家長掌握學生在校的動態(tài)。
設立家長開放日。家長開放日是學校開展的一項面向學生家長的活動,形式是分期讓學生家長深入課堂聽課,目的在于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了解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加學校辦學的透明度。
總之,通過各種方式與家長溝通交流,班主任要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工作情況告知家長,并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家長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讓家長成為班級實實在在的管理者。這樣就為班主任整合家長資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家委會是整合家長資源的組織保障
家長委員會是學生家長在班主任指導下成立的自治組織,是家校合作的橋梁。作為班主任,要高度重視家長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育資源。家長始終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力量,班級家委會作為加強班級、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對于全面提升家長素質,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革家庭教育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委會的成立和完善,可以為家校合作提供組織保障,可以為家長教育資源優(yōu)化整合創(chuàng)造條件。為此,班主任要借助班級家委會,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不斷豐富家委會的工作載體,讓家長真正有效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讓家長同教師一起決策、一道監(jiān)督、一塊評價,努力形成多種教育資源合力育人的體系。
通常情況下,一個40人左右的班級,家長委員會可由6位家長和1位教師構成,成員由家長自薦、教師推薦或民主選舉產(chǎn)生。家委會一般還要有組織架構和章程,如會長1人,副會長2人,下面分設組織部、宣傳部、后勤部、采購部、財務部等。必要時還可以安排相關家長負責班級主頁、博客、QQ群管理工作。家委會成員原則上一年一聘。
家委會要有明確的職能:(1)建立完善的班級監(jiān)督機構。家長可協(xié)助班主任管理一些班級事務,如開設興趣班、定制校服、規(guī)范家長接送秩序等,但是需對這些進行一定的監(jiān)督。(2)參加班級管理,支持班級各項工作,成為班主任的智囊團。類似采購物品、布置教室、收取班費等事務,一般可以由家委會完成。(3)組織活動,整合家長資源。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家委會成員,能帶給學生很多學校以外的社會資源。參觀科普場館、舉行親子活動、逢年過節(jié)的派對,從策劃、采購到執(zhí)行,家委會都可以參與其中。(4)向班主任反映民情。作為一個非正式組織,家委會和班級里的其他學生、家長走得更近,大家有什么心聲或意見,可以通過家委會向班主任反映。
總之,只有規(guī)范、科學地建立家長委員會,并切實賦予家委會一定的權利,才能確保家委會成為班主任整合家長資源的組織保障。
三、班級活動是整合家長資源的有效載體
優(yōu)秀班集體的建設離不開各項班級活動的成功開展,而班級活動的策劃者更多時候是班主任或學生,如果能讓學生家長參與其中,那么班級活動就更精彩、更豐富、更有意義。
第一,家長設計主題班會。每周一次的班會課,讓我們很多班主任頭疼,不知道從何入手,不知道怎么去上,再加上沒有時間精心去安排,很多時候就淪落為班主任唱獨角戲的“批斗會”。這種“批斗會”教育效果顯然是低效的,學生收獲不大,有時候甚至會產(chǎn)生負面情緒,而其作用充其量是讓班主任過了“嘴癮”。班主任應該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由家委會出面參與設計,當然,班主任要把握好每節(jié)主題班會課的主題,嚴格把關,確保家長設計的主題班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第二,家長開展專題講座。學生家長往往來自于各行各業(yè),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專長,班主任根據(jù)實際需要搭建平臺,由家委會請相應的家長給學生做專題講座。如:春季傳染病暴發(fā)時節(jié),可以請醫(yī)生家長做如何預防傳染病的講座;學生衛(wèi)生勞動不到位,可以請做保潔的家長教學生如何正確地做保潔;學生法制意識淡薄,可以請在司法局工作的家長深入淺出地講授法律知識;學生愛兵器,可以請在軍隊工作的家長前來介紹軍事武器;學生對錄制電視節(jié)目好奇,可以請在電視臺工作的家長談節(jié)目如何錄制……如此下來,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拓展,學生的視野會更加開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會更加強烈,對不同職業(yè)也會更加尊重與理解。
第三,家長豐富社會實踐內(nèi)容。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然而交上來的記錄表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就是在自己小區(qū)撿垃圾。顯然,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有家長的大力配合,在家委會的合理安排下,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會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在社會實踐中,學生的足跡可以遍布農(nóng)場、廣場、商店、工廠、軍營……學生可以采訪到藏書家、武警、修理工人、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學生會參與“我是市民廣場的小衛(wèi)士”“把愛心送給福利院的孤兒”“走進電臺直播室”“我是釣魚小能手”“第一次賣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會得到增強,口頭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會有大幅度提高。
第四,家長組織課外活動。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人脈資源,當自己的孩子需要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貢獻出來。曾經(jīng)有一個班的學生特別喜歡足球,班主任也特別支持學生踢足球。一開始,班主任是義務教練,慢慢地,班主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水平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某天,他在班級QQ群里說了這個情況,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下午就有一位家長帶來一個省隊退役的專業(yè)足球教練。后來,這位教練義務帶領這個班級的學生們進行訓練,所帶隊伍多次在省、市獲獎。學生高興,家長滿意,班主任開心,學校也贏得了榮譽,正所謂“多方共贏”。因此,班主任要動員家長積極組織課外活動,充分發(fā)揮家委會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喜歡的課外活動。
第五,家長管理班級微信公眾號。為了及時記錄學生的一言一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很多班主任都為自己的班級建立了微信公眾號,然而由于管理維護起來費時費力,因而各班微信公眾號的狀態(tài)各有不同。如果是班主任親自管理維護,微信基本上是很長時間才更新一次。如果是家長幫助管理維護的,基本上能做到天天更新,且內(nèi)容豐富多彩。因此,班主任要善于也要敢于把微信公眾號、班級博客、班級網(wǎng)頁等新媒體資源交給家長或家委會去打理,相信他們會讓班主任看到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世界。
總之,整合家長資源,對班主任而言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是一種挑戰(zhàn)。班主任在整合家長資源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握好與家長的關系,要堅守師德底線,要堅持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原則,要建立長效組織運行機制,依靠學校的組織力量,依托學校的各項組織條件,只有這樣,整合家長資源才能更深入、更有效、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