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家族繼承難以為繼,賣給私募股權基金,現金溢價是唯一選擇嗎?東西方文化不同,處理方式也未必會同質化,中國FO大佬們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全球越來越多面臨繼承問題的家族企業,被私募股權基金相中,成為私募股權交易中的活躍交易品類,似乎看起來,私募股權融資期限越來越長,愿意在更長的時間內鎖定投資,這一喜好更加符合家族的需求,而非一貫認為的投資短期性。
在中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同樣會遇到無繼承人接班的問題,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惠裕全球家族智庫、《家族辦公室》雜志去年發布的《中國80后90后家族繼承人群像調查報告》顯示,高達32%家族繼承人明確表示無意繼承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的繼續發展面臨很大風險。
1
私募與家族企業并購趨勢
傳統上,家庭企業對私募股權集團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追求短期利潤高于一切的聲譽。但是,這種態度似乎正在發生變化,因為一些人私募股權組織的掠奪性較小。
Fo的角度又是怎樣的呢?
廖文劍
藍源資本董事長
對于通常概念當中的私募基金期限短的問題,我認為私募股權基金的確是有期限的,但它可以通過資產組合來彌補。
比如通過天使、VC、創投、PE、并購、定向增發多種機構的工具組合,實現基金持有期限的跨越,所有基金都不是定死的,可以延期和提前清算,不影響資本運作的流程。
皮埃爾·杜邦
紐約私行及信托公司創始人
第一,對私募基金的投資是不流動的。這可能在兩種情況下造成問題。情形a——由于死亡原因,由于LP的位置不能很容易出售,所以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支付稅款。有很多方法可以找到流動性,但如果家庭提前計劃好避免這種情況,那就更好了。情形b——如果年輕一代繼承了非流動性的LP,想要分割遺產一部分人朝一個方向發展,而另一部分人則想做些不同的事情。
蔣松丞
和豐家族辦公室創始合伙人
家族企業股份變現有很多方式,不一定要賣給私募基金,因為PE就是要追求收益,尋求最高價格的退出。FO的立場和觀點會從家族的最大利益點出發,PE的立場是要從LP利益和GP利益最大的角度出發。套現需求一定有,但是就不局限于私募股權這種方式了。如果真心套現,那就看誰出的價格更有吸引力,如果希望保持家族企業的持續運作,可以保留品牌,保留老臣子團隊。
劉京
嘉富誠家族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對于私募股權基金的介入,在產業布局和轉型時可以考慮運用,通常傳統產業是二代不感興趣的,不妨通過設立投資類公司幫助家族企業重新規劃家族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和區域布局。
2
FO大佬們的各抒己見
讓家族企業掌門人果斷變現,還是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中國的FO大佬們會繪出怎樣的家族治理建議?
朱閔銘
外貿信托家族業務負責人
我們還沒有碰見家族企業無人繼承的案例,一般都有子女或其他家里人作為信托指定受益人。即使在信托受托期間家族發生極端情形,也會按照法定繼承方式完成信托利益支付。涉及到家族企業傳承方式的話,可以設立家族信托裝入家族一定的股權,讓信托持有公司股權,另外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由家族客戶、信托、專業機構成立專項小組溝通考核該人來擔任CEO。
蔣松丞
和豐家族辦公室創始合伙人
在和豐接觸的家族客戶當中,這種情況并不多,多數傳統家族企業人丁興旺,總有人接班:如果是資源類行業,更不存在接班問題,隨時可以套現:或者就是一些家族企業已經套現了,再嘗試一些資本運作與投資。純粹將家族企業賣掉套現,不會是一個家族領袖的優先選擇。看看比爾·蓋茨吧,雖然沒有做接班人安排,但將所有的財富放在基金會里,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微軟還不是一樣高效運轉。從家族辦公室的角度來看,幫助家族企業解決無人接班的難題,可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可以委托給多年的經營管理團隊繼續打理,在股權方面做好適當的激勵,多余的股份可以選擇放入到家族基金會,然后由專門的團隊打理,實現一些更長遠的慈善公益目標。
劉京
嘉富誠家族事業部董事總經理
這種情況沒有遇到過。中國家族在處理此問題時不是很規范,也沒有讓家辦或私募基金完全承辦下來的意識。當然現實的情況是,一代和部分二代,確實有了一些傳承意識。家族企業實在無人接班也不愿接班,那就可以幫助家族企業成立單一家族辦公室,讓二代享有家族的股權,FO代為管理和持有:也可以將家族資產資產證券化,做現金化處理,組建投資公司幫助它升值,實際的管控人可以是二代,將信托工具結合起來,設立特殊條款防止家族二代揮霍。
廖文劍
藍源資本董事長
在我們的家族客戶中,無人繼承和繼承不利,這兩大問題共同存在,所以更需要專業FO幫助家族企業做好頂層設計,培養家族二代由創業者、金融家直到成長為企業家,最后接管家族資產,這是家族治理專業的路徑。有一組數字可以參考,北上廣深沿海地區民營企業平均壽命2.8年,經濟集團性的企業平均壽命6.8年,傳到二代經營5年以上的只有15%都不到,所以傳承需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