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家族辦公室的投資模式主要有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混合投資和多家族共投投資模式。家族的強強聯合更容易發現和吸引合適的投資機會。
隨著家族財富的累積,超高凈值人士紛紛成立家族辦公室來打理家族的資產。而投資功能往往是家族辦公室承擔的重要任務。投資功能是家族辦公室最核心的模塊之一,也是實現家族財富管理“創富和守富”核心價值的重要手段。現階段,家族辦公室的投資模式主要有間接投資、直接投資、混合投資和家族共投模式。
1
間接投資VS直接投資
間接投資,是一種家族辦公室常規的投資模式,大多數家族基金都采用間接投資的方式投資其他基金。比如投資于第三方的對沖基金、私募基金、房地產基金等。間接投資的優勢是能夠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得風險分散的收益:劣勢是不能夠直接控制投資項目。
Mark是一個小型單一家族辦公室的CEO。2008年到2014年他在國外一個長/短期股權/股權衍生品的家族基金中工作。2014年回國接管了自己的家族資產。現在是他管理單一家族辦公室的第三年。在接受《家族辦公室》記者采訪時,Mark說:“辦公室規模雖小,但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投資系統,對包括對沖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全球領先的另類投資基金進行間接投資,分散投資風險。”
他認為,間接投資的好處是:能夠回顧多筆交易,而這總會幫助你收獲經驗:看到自己所能夠提供最大價值的地方,以便你最終進行直接投資;能夠按投資方式回顧多個潛在客戶的投資,以找出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到底是間接投資成本高還是直接投資成本高,Mark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知道有很多FO和個人都希望獲得直接投資的機會,并能夠避免交費。我認為所支付的錢是要遠遠低于自己進行直接投資所損失的費用。至少在一開始會是這樣的。你可以將一筆接一筆自己進行投資并支付的費用與對基金進行投資并支付的費用進行比較。按每位直投員工平均年薪百萬美元估算,加之其他辦公費用,FO每年需要為直投業務支付300-400萬美元運營費用,不低于對沖基金所收取的管理費。”
一項針對家族辦公室的調查顯示,為富人管理財富的家族辦公室越來越傾向于自己進行直接投資,而非依賴于私募基金或對沖基金。對企業進行直接投資在家族辦公室中變得越來越流行。
該調查顯示,去年,家族辦公室從直接投資中獲得了%的回報,高于從私募基金中獲得的5%回報。除了較高的回報,私募基金昂貴的收費也是家族辦公室轉變策略,自己進行直接投資的原因之一。私募基金通常收取2%的管理費,并從利潤中抽成20%。
一家財富管理機構負責人透露,原先他們儲備大量理財產品用于家族辦公室的資產配置,但市場調研發現不少中國家族辦公室更青睞項目直投,于是他們轉而與PE基金加強合作獲取更多優質企業項目跟投額度,便于家族辦公室遴選直投。
許多家族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或者相關領域進行直接投資,比如保羅艾倫直接投資電信高科技公司,張欣潘石屹家族在紐約投資商業地產。約有一半的家族辦公室表示今年有計劃增加對經營業務和房地產的直接投資。此外,直接投資也能讓富人有更多的話語權,并且更長久地持有公司股份。
一位家族辦公室運營機構人士坦言。如今不少歐美家族辦公室愿意支付較高薪水(包括超額投資回報分紅)聘請資深股權投資人士,目的是借助他的個人資源獲得更多優質項目的跟投機會。據Family Office Exchange近期公布的調查報告,約有81%的家族辦公室雇有至少一位全職人員從事搜尋和評估直接投資機會的事務。調查顯示,受訪的118家家族辦公室平均擁有三位員工處理投資事務,其中兩位負責直接投資。
2
中國FO更青睞于直接投資
在歐美家族辦公室移情別戀直接投資之際,中國家族辦公室其實已經走在了前面。《家族辦公室》記者從多家財富管理機構和家族辦公室了解到,隨著直投業務興起,不少家族辦公室已構建了直投團隊。
“很多中國民營企業早已轉型成投資控股公司,其操作模式與家族辦公室類似。”企業傳承領域專家王生透露,相比歐美家族辦公室,大部分資產通過委托投資獲取穩健回報,國內家族辦公室或民營投資控股公司則更喜歡直接投資,實現自己創富。
“與股權投資基金往往以資本運作角度看待投資機會有所不同,創一代從企業家視角能更有效地看待投資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這讓創一代更能捕捉到一些新的直投機會。”王生分析說。“另外,這種家族辦公室直投模式,還有效解決了企業傳承問題。比如創二代們一開始沒有打算回到家族企業繼承父業,他們更喜歡做投資,隨著企業多元化投資發展,二代們可以通過負責集團日常經營與投資業務來繼承父業。”比如大連萬達集團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也成立了一家專注股權投資的公司,叫普思投資,這也是其中一個例子。王本人也認可普思作為王氏家族的家族辦公室。
事實上,喜歡直接投資創富跟中國創一代企業家的創業文化息息相關。當前眾多國內家族辦公室或民營投資控股公司主要由創一代管理,依然秉承著創業創富思維,他們自信自己的賺錢能力更強,青睞自主投資獲得高額回報。當創二代開始繼承家業后,這種局面才或許有所改觀,越來越多創二代有其他職業發展規劃,于是更青睞采取委托投資等方式實現家族財富長期保值增值。
實際上,大多數的家族辦公室同時進行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比如香港陳氏家族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香港的陳氏家族于20世紀60年代在香港創立恒隆集團,于房地產行業起家。在80年代,陳氏家族分成兩個部分:長子陳啟宗掌管的家族企業恒隆地產繼續在中國建設商業地產帝國和次子陳樂宗管理的家族基金晨興資本在全球進行投資。
晨興創投于1992年由陳樂宗創立,致力于在美國進行醫療健康為主的投資以及在中國進行高科技行業的風險投資。于2008年開始獨立運作,并作為早期投資人投資了搜狐、攜程、小米等領先的高科技公司。陳氏家族基金還在香港成立了專業團隊,對包括對沖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全球領先的另類投資基金進行間接投資,分散投資風險。
3
家族共投引領行業風騷
家族聯合共投也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模式,除了少數財富排行榜首的富豪家族之外,絕大多數的家族基金是通過幾個家族基金的共同聯合,形成了多個家族辦公室共投的形式。
在家族共投的形式上,3G資本通過全球企業家族之間的戰略合作及聯合投資擴大資本基礎,撬動金融杠桿并購更多行業龍頭,最終掌握產業的發展方向并左右全球市場,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家族共投的宏偉戰略藍圖。
3G資本(3G Capital)三位傳奇核心創始Am豪爾赫·保羅·雷曼、馬塞爾·赫爾曼·泰列斯、卡洛斯·阿爾貝托·斯庫彼拉,3G資本精通產業整合及投后管理,秉持價值投資的理念,在食品飲料領域頻繁出手與巴菲特和比利時、德國頂尖家族強強聯合,收購漢堡王并將其與加拿大快餐連鎖提姆霍頓公司合并為國際餐飲品牌公司RBI,一躍成為全球前三大快餐連鎖集團:收購亨氏(Heinz,成立于1869年的美國著名食品企業),并與卡夫合并(Kraft,主要生產咖啡、糖果、奶類制品等產品的美國食品企業),締造了一個強盛的食品帝國。
以3G資本為平臺,善于結盟其他頂尖家族進行共同投資,形成共同投資的家族企業戰略聯盟。3G資本為中國的家族企業提供了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珍貴的家族辦公室共同投資案例和觀點。
不要以為家族共投是國外的新鮮事,事實上國內早就出現了家族共投的風氣。“這幾年,億萬富豪爆發式增長,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家族企業占全國GDP的比例更是日益加大,國內不少地區都紛紛出現了家族抱團共投的現象,類似民投,并購俱樂部,由各地商會主持發起的像潮商基金、大潮汕基金都可以看作是家族共投的雛形。家族共投資有助于這些家族獲得更優的價格、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拓寬他們跟蹤投資表現專業知識的能力。”業內人士表示。
“多個家族辦公室共同從事直接投資是一個多贏的方式,因為大家可以擴大規模,相互借鑒彼此的專長。”諾亞財富家族辦公室認為,要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專業的戰略性長期資產配置、獲得最好的投資機會,就算是最精明的、最具商業頭腦的頂級富有家族也很難靠自身能力實現。各個家族辦公室都會貢獻出一些傳統的投資秘訣,他們將資產和商業知識匯合在一起,進行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投資。通過家族共投的模式,可以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