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話》
降躁去浮方見心性輕靈
梁漱溟先生在山東進行鄉村建設運動時期,每日朝會上的部分談話輯錄。或談論人生修養,豉講述治學方法,或議論社會、學術文化等問題,莫不本于梁老個人感情,出自切身體悟;語重心長,親切雋永,足以發人深省。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一種墓志史料的現代回響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譚凱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社會網絡分析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開了中古中國的門閥大族消失的謎團。譚凱廣泛地采用了墓志、散文和詩歌中的軼事,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變得鮮活起來。
《最高的玻璃天花板》
大象也有著迷人的面孔
歷史學家艾倫菲茨帕特里克詳細介紹了三位瞄準美國總統寶座的杰出女性,她們各自挑戰了不同時期橫亙在女性總統候選人面前的重重障礙,她們的追求照亮了新的政治圖景,也預示了希拉里克林頓漫漫競選路的艱巨性和戲劇性。
《何故為敵》
族群與宗教沖突論綱
德國著名民族學家李峻石提出:族群性是在沖突進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有強制性邊界、排斥性政治或者是在需要形成聯盟時才形成的,在沖突之時,人們對群組邊界的劃分要比其他時候嚴格得多。也就是說,族群性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五個人的戰爭》
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好萊塢最具傳奇色彩的五位導演非同尋常的戰爭經歷……”那年秋天,一群信奉孤立主義的議員開始對逐漸升溫的反戰熱情、反好萊塢言辭和為數不少的反猶太主義作出反應。他們把電影業的巨頭傳喚到華盛頓進行聽證,討論他們每年制作出來的成百上千部電影中是否有一小撮正在各種遮掩之下進行宣傳鼓動、加劇猜疑、激起群眾的軍國主義欲望。宣傳一通過紀錄片、戲劇、喜劇、故事片、短片、拍給觀眾看的電影以及只拍給軍人看的電影一作為策略需要而在好萊塢和華盛頓內被討論研究。有時候這些項目會被標上最隱晦的標簽——“土氣電影”,但大家對這些項目的目的都心領神會。在接下來的4年,這場戰爭會給予這些男人他們想要的一切.但夢想實現的代價比他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待到他們回到好萊塢,這五個人都已被永遠改變.無論是作為一個男人還是作為一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