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放棄“知識可以衡量”的觀念。莊子說得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的追求終究是和探索一個新大陸一樣,或如佛朗士(Anatole France)所說“靈魂的冒險”一樣。如果一個虛懷若谷的,好問的,好奇的,冒險的心智始終保持著探索的精神,那么,知識的追求就會成為歡樂的事情,而不會變成痛苦的工作。我們必須放棄那種有量度的,千篇一律的,被動的填塞見聞的方法,而實現這種積極的,生長的,個人的歡樂的理想,文憑和分數的制度一旦取消或不被人們所重視,知識的追求便可成為積極的活動,因為學生至少須問自己為什么要讀書。
學校現在已經替學生解答這個問題了,因為學生知道他讀大學一年級的目的,便是要做大學二年級生,讀大學二年級的目的,便是要做大學三年級生,心中一點疑問也沒有。這一切外來的計劃都應該置諸不顧,因為知識的追求是一個人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干?,F在的學生是為注冊主任而讀書的,許多好學生則是為他們的父母,教師,或未來的妻子而讀書,使他們對得起出錢給他們讀大學的父母,或因為他們要使一個善待他們的教師歡喜,或希望畢業后可以得到較高的薪俸以養家。我覺得這一切的思念都是不道德的,知識的追求應該成為一個人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夠成為一種積極的、歡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