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在第29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上,筆者所在學校的校長發表了一篇演講,題目是“向優秀進發”。“優秀”的定義千差萬別,我認為,要做優秀教師,就做一個輕利重名的教師。
名利皆淡易生惰
追名逐利,一生太累,因此,很多人崇尚淡泊名利。對于追名逐利好還是淡泊名利好這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一方面,我們可以認為,兩者都是貪,都不好。追名逐利是貪,淡泊名利也是貪,只不過前者是貪圖萬貫家財和眾人景仰,后者是貪求自在安逸和悠閑清靜,如此而已。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認為,兩者都有積極意義。追名逐利,讓人們奮勇拼搏,讓人們在富裕自己、提高自己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淡泊名利,讓人們不爭不搶,和諧禮讓,生活在一種悠閑寧靜的氛圍中。在我看來,追名逐利固然不好,但適當加以引導,就可以激發個人和社會的活力,推動人類進步。最要不得的,是名利皆淡。名也舍了,利也棄了,無欲無求,哪還有進取之心呢?進取之心泯滅了,懶惰之性就滋長了。懶惰是人類的天性,任由懶惰之性支配我們,土地將寸草不長,教育將一片荒涼。
孜孜逐利危害大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主要還是一個謀生的手段。當部分教師為了解決溫飽而疲于奔命時,大家自然會關注白己的工資、福利待遇,工資收入既是改善人生活質量的基礎,也是提高社會地位的必要條件,人的生存狀態的優劣在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因此,無論是從趨利避害的本性和本能看,還是從生存、發展和追求幸福的愿望看,追求利益都是無可厚非的。
但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那樣,經過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我國大多數地區,特別是江浙滬一帶,經過幾輪調整,教師工資完全可以滿足正常生活的需要,只要沒有過多的欲望,正常過日子是沒有問題的。
有人問孟子:“如果再給你一次生命,你要怎么活呢?”孟子回答說:“我一定會多注意我的需要,少關注我的欲望。”錢財只能滿足需要,而不能滿足欲望。如果我們總是想用錢財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孜孜逐利,可能會致自己處于非常痛苦的境地。
有一個因有償家教收費不均而被投訴打擊報復的案例。一位英語教師,是初二班主任。暑假中,為獲得更多錢財,她不顧學校不得進行有償家教的規定,暗示學生到她家中補課,收取補課費。但因為她沒有明確收費標準,所以有的家長交得多,有的家長交得少。暑假后,進入初三,她仍做班主任。一次晚自習,她巡視班級,發現有一個學生不認真,該完成的作業沒有完成,就按班紀班規對他進行處罰。家長得知,就認定班主任是因為他們暑假交的補課費少而對孩子進行打擊報復,于是告到教育局紀委。紀委查實了有償補課的問題,隨即責令該教師退回違規所得,告知其師德評價、年度考核和評優晉級一票否決,還對她進行了全校通報批評。
本來是正常的班級管理,卻因為有償補課被處理,影響了自身事業的發展,影響了學校的美譽度。作為教師,必須看淡錢財之利。
輕利重名得幸福
看輕利益,看淡錢財,我們心不焦,身不累。但請注意,我們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無欲無求。無欲無求,可能會使我們不思進取。有一位年輕老師,90后,教育教學成績不太理想。學校派人找她談話,鼓勵她干好工作,爭取像同齡的同事那樣被評上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以利于以后評職稱,升工資。她卻回答:“我對我的工資很滿意呀!”
無欲無求,不思進取,不但影響學生的發展,影響事業的發展,也會降低教師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因為無欲無求也就無聊了。所以,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師看輕錢財之利的同時,引導他們重視對名譽、名聲、名望等“名”的重視與追求。
重名追名,古即有之。先秦文人重名追名是當今學術界的共識,他們不追求擁有太多的財物,不追求肉體不朽,但追求精神不朽。最早提出“三不朽”理論的是叔孫豹。他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認為一個人的最高層次為樹立德行,第二層次為建立功勛,第三層次為著書立說,一個人不應一味地為自身而活著,而應為社會大群體著想。對他人、對社會群體有善意、有責任感,其道德、功業、言論具有社會價值,才能由不為后人所忘卻而得以“不朽”。叔孫豹對不朽的追求實質上是對名的追求,希望擁有好的名聲而被人們所敬仰。
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同樣的道理,一所中小學之優,并非大樓和教學條件之優,而是在于教師的優秀。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類學校,都非常重視名師隊伍建設工作。學校評選教壇新秀,縣區教育局評選骨干教師,市教育局評選學科帶頭人,省教育廳評選教學名師,還有特級教師的評選,中小學正高級教師的評聘等。一層一級,層層鋪墊,級級遞升,為有志成為名師的教師提供了非常流暢的晉升渠道。有的學校還將辦學理念確定為“讓每一位老師都有成就,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夢想”,首先鼓勵教師去取得成就,成為名師。這么好的機制,這么好的氛圍,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積極地去追名呢?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做好這個工程師,我們就要追求在教育方面干出點名堂,在教學方面教出點名氣,在學科方面成長為名師。追求成名成家,讓我們的學習工作有了奮斗的目標,前行的動力。我們會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精益求精地提升教育水平,努力地教好書,育好人。這樣,在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同時促進了學生成長,學生受益,家庭受益,社會受益,善莫大焉!
重名追名,工作敬業,業務精湛,育人精心,事業精彩,成為優秀的名教師,讓學校獲得成績,讓學生獲得成長,讓自己獲得成就,獲得滿滿的職業幸福感,何樂而不為?
筆者自工作以來,非常重視自己的專業成長,努力教好書,育好人。從校教壇明星,到區學科帶頭人,到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市學科帶頭人,不但為提升學校的美譽度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還從學生那兒贏得了尊重,獲得了滿滿的職業幸福感。一天晚上,一個從部隊放假回來的學生約了三個在本地工作的同學請我吃火鍋。飯桌上,大家盡情共敘師生情、同學誼,非常開心。飯畢,在走出飯店的時候,那位戰士突然讓我站在門前的臺階上,叫我不要動。我覺得很奇怪。緊接著,四個同學在我的面前,站成了整齊的一排,戰士喊著口令:“敬禮!”四個人同時舉起了右手,一齊向他們的老師敬了個莊嚴的軍禮。
當老師,當一個輕利重名的老師,有點累,但很幸福!
(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