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長溝通,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班主任溝通的藝術,其實就是教育的藝術,行之有效的溝通,能打動對方的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則使溝通勞而無功,甚至起到負作用,與教師形成對立,教育陷入尷尬的境地不說,更容易讓矛盾激化。我覺得,與家長溝通,理應提前備好課,找準家長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找準問題的關鍵,說到點子上,說到家長的心坎兒上;尤其是自己要真誠,和家長以心換心,獲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感動;而且還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智慧,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
備好“溝通課”。首先要掌握溝通對象的第一手資料。每個孩子的家庭不同,家長的性格不同,認識不同,處理事件的風格方式不同,出現的問題也就不同。在與家長溝通之前,先了解這個家庭家長、甚至是家人的性格、出現問題的原因等;還要從科任教師、鄰里社會關系那里捕捉這個家長的有關信息。班主任通過多渠道獲取家長的“思想情況表”,才能達到打開心結、消除誤解、解決難題、達成共識的目的。其次是做好溝通的內容預設。以什么作為切入點,才能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以什么樣的語氣、方式方法,才能讓家長接受?如果一種方式不行,能夠有足夠的預案,迅速改變策略。有的家長不善溝通、不懂教育,不管你怎么勞費口舌、他都一言不發的時候,你該怎么處理,都應做好思想準備。
聽聽“知心話”。教師做家長的知心人,了解家長的內心世界,傾聽家長的聲音尤為關鍵。傾聽不是作秀,它是對學生家長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師應珍惜每一次傾聽的機會,心誠則靈,才能贏得家長的誠,否則就聽不到真心話,發現不了真問題,解決不了真弊端。既不能憑熱情、憑好惡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應持之以恒,建立定期與家長溝通的制度和習慣;也不能只聽家長的,孩子家里成員的、周圍鄰居的,都要聽。讓家長談談對溝通的看法和意愿,就是對家長的尊重,同時站到言者的角度去傾聽問題,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并用創新思維的大腦去辨析真偽,再細品揣摩,合理取舍。聽到的任何有價值的信息,無論是意見建議,還是批評和指責,還是申請和困難,都給家長一個合理的回復,這樣家長才會覺得你“貼心”、“親近”,是值得信懶和尊重的人。聽后不了了之,無為而終,只會錯失溝通的誠信度。
拿捏“溫度表”。掌控溝通的“火候”,是班主任溝通的最高境界。班主任一要推心置腹的和家長講清溝通的初衷,孩子學習上的、思想上的,生活上的,就事論事,不拔出蘿卜帶出泥,不虛偽違心,獲得家長的認同感,溝通就成功了一半。二要“該出口時再出口”,發現了不良苗頭,不要心急,“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往往“欲速則不達”;有些問題需要緩一緩,有些問題必須當機立斷,看你臨機決策的能力。三要因人而異,有時候語重心長、苦口婆心,有時候狂風暴雨、聲色果敢,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即做的是技巧和藝術,也做的是耐心和恒心。更多的時候,“問題學生”需要和家長溝通的次數就會多一些,不要抱怨、甚至吆喝訓斥。所有的轉化和改變,所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長期磨練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多溝通,多交流,多開化,千萬不能怕麻煩。總之,多說,多用心說,讓家長一點點接受,逐步實施,不斷進步,才能收獲溝通帶來的喜悅。
家長無定類,教育無定法,沒有一成不變的溝通模式。只要班主任用心、用力,敞開心扉,就不會有解不開的疙瘩邁不過的坎兒。
(湖北省谷城縣紫金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