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連文
廣州市越秀區育才實驗學校校長,番禺區香江育才實驗學校校長,香江中學副董事長,語文高級教師,越秀區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廣州市、越秀區民辦教育協會副理事長,越秀區中語會副會長。獲廣東當代民辦教育校長突出貢獻獎、廣東省及廣州市民辦教育先進校長、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越秀區名教師等榮譽。潛心教育、真抓實干。堅持“精育人才、卓越發展”的辦學理念,倡導“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育人方式,通過“規范辦學行為、強化師資隊伍、創新教學模式、開發校本課程”等系列舉措,引領學??茖W而蓬勃的發展!
“很多人覺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太大了,但我覺得學生如果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潛力和動力是不一樣的。”
—鄒連文
一百年前,面對當時中國“歷年喪失之國權”,教育家蔡元培認識到“國民教育”與“實利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具有功利性的軍國民主義(體育),實利主義(知識與技能),德育主義(公民道德)。
在蔡元培先生看來,這三者都沒有超軼政治,是“現象世界(此岸世界)的教育”,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有世界觀、美育主義,“為超軼政治之教育”,是“實體世界(彼岸世界)的教育”,其意義在于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關注人的發展,著力培養人的信仰、人格、情操,“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教義梏其心”,促進人思想獨立、精神自由,這才是教育的“最終之鵠的”。
一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無數教育者在踐行這樣的“最終之鵠的”,胸懷著教育夢之教育者,曾感到過寂寞,也曾遭人冷落,夢想卻從未湮滅;胸懷著教育夢之教育者,仍在“培養真善美的活人”,“千教萬教教做真人”……
“很多人覺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太大了,但我覺得學生如果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潛力和動力是不一樣的。”鄒連文如是說。有了學習的大目標,再來完成學習中的每項小目標,會更有行動力。
讀書的小目標與大目標
鄒連文校長喜歡跟學生打成一片,放學時,經常能看到他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打羽毛球。一到開運動會,他還會加入拉拉隊行列為學生加油助威。所以他收獲了“親切校長”的美譽,每年教師節,不少畢業的學生都會回母??赐僖淮闻c他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他說,作為一個老師,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的是,逢年過節能收到十幾年前學生的祝福,還有三四年前家長的惦記?!耙粋€教師的成就并不在于獲得了多少證書與成績,而在于學生有多愛你,多惦記你?!?/p>
鄒連文的教育理想是把學生培養好。“我覺得應該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其次,要有理想和追求?,F在很多人覺得周恩來總理以前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太大了,但我覺得學生如果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潛力和動力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同學的理想是以后造航母,要讓我們國家的航母成為世界第一,或者要拿諾貝爾獎等,這些就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把目標現實化,難道就不是愛國的表現?”為了激發學生的潛力和斗志,學校設置了“育實星光大道”,考上國內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世界排名前10名大學的學生,都可以在那里留下腳印?!靶枪獯蟮馈惫膭盍嗽谛5膶W生要有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我就是想把學生真正培養成國家的棟梁之材,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精英。”每天做早操和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鄒連文還會要求學生齊喊“育實學子,斗志昂揚……”的嘹亮口號,他說,這些都是豆蔻年華的孩子,應該精神飽滿,志存高遠,自強不息。
當大家不再熱衷喊口號的時候,鄒連文還是堅持保存了這些祖先留下來的精神。
新生入學第一課
每年紅棉花開的季節,也是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備受家長關注的時節,這所學校一直以紅棉精神為校園文化的靈魂。
在育才實驗學校(簡稱育實),隨處可見的紅棉樹是寶,是學校的靈魂、文化的象征。育實的校徽圖案,正是一朵盛開的紅棉?!凹t棉花開時非常鮮艷,我們要求全體師生無論工作學習還是待人接物,都要像紅棉花開一樣熱情奔放,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紅棉樹干筆直,這就要求我們師生的思想品德像紅棉樹干一樣正直端正;紅棉樹干長著刺,要求我們的學生也要學會自我保護;紅棉花落下還能作為藥材,我們的老師要有這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p>
這是每年新生入學,校長鄒連文給師生們上的第一堂課——紅棉魂。在開學第一堂課上,鄒連文把學校的紅棉文化和辦學歷史介紹完后,還會告訴大家,學校要把他們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對他們有哪些要求。“其實我們沒有什么特別高深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把學生培養成‘大三好’學生,即‘在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好孩子,在社會是個好公民’?!?/p>
用鄒連文的話來說,每一位考進育實的學生都非常優秀,都經過了12:1的招錄比血拼殺出重圍的。“我們不希望總是用說教的方式讓他們做個好學生,我們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在細微處去影響和提升每一位學生的素質。”
育實的校園并不大,但這小小園林式的幽靜校園處處透著一股人文氣息。從輸出棟梁的“大門朝暉”到催人奮進的“校訓遐思”,從閑暇片刻的“陶園夜色”到培育桃李的“堉石之光”,從雨后現美景的“碧池晨曦”到中大在近旁的“長廊遠眺”,從魚兒沖冰川的“帶園煙雨”到高樓攬明月的“臺園皓月”。這“校園八景”的每一景都有一首小詩或一段小散文,“我們希望學生從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就不知不覺在濃郁的紅棉文化氛圍的熏陶中,自覺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為幫助和引導家長轉變教育理念,育實以“勤儉+孝敬”作為“好孩子”的評價標準,還擬定了詳細的評分指標。在這個評審過程中,學校主動與家長溝通,通過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以及家長委員會等途徑與家長達成共識,引導家長與學校一起共同做好孩子的培養教育工作,并通過特色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取得進步。
“公德+責任”是育實對學生成為合格公民的評價準則,分為三大類:一是基礎類,主要考察學生對國家、社會的認識,遵紀守法;二是實踐類,主要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亞運會青年志愿者活動、城市環保活動、獻愛心活動、科普教育活動等;三是獎勵類,主要參考學生獲得各級各類社會實踐的獎項。鄒連文說:“實踐活動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和實踐性,給學生帶來了多方位的感受,極大地補充了課堂知識的不足?!?/p>
他眼中的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把做人的權利交給孩子,也把做人的責任讓他承擔起來。
不少人都認為,像育實這樣中考高產出的學校,學生們在如此環境下學習壓力一定特別大,你追我趕的架勢肯定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諸如“育實的學生就是學習機器”“學生受不了學習壓力每晚痛哭流涕”等謠言不脛而走。
鄒連文說:“如果我們是他們所形容的地獄一般,為什么每年還有那么多人擠破頭要考進來呢?”即便從前年開始,小升初民校擇??几臑橥惶炫e行,但報考育實的人數仍居高不下,每年都有四千多人報考,但學校一直保持270人的招生規模,12:1的招錄比依舊沒有嚇退那些想搏名校學位的學生和家長。
與幾位育實的學生交談,發現他們總是彬彬有禮,落落大方。原本以為到了愛美的豆蔻年華,女生們都希望留一頭秀發,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但學校卻規定,為了方便學習和安全起見,女生不準留長發。留著齊耳短發的程卓并未覺得學?!安粶柿糸L發”的規定有多么難以接受,她說:“其實女生留短發更顯英姿颯爽,如果在留長發和學習之間相權衡,我肯定選擇學習。再說,你不去嘗試,怎么知道自己留短發還有另一種美呢?”
是什么讓育實的學生如此自信呢?“賞識教育?!编u連文不假思索地回答。
一進校園,迎面而來“大拇指”雕像,“每個考上育實的學子都不容易,所以我們認為每一位育實的學生都是最棒的,我們推行賞識教育,我們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們被鼓勵多了,他們追求的目標就會更高一些。有句很有名的廣告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些孩子都很優秀,我們要鼓勵他們,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编u連文還強調,并非育實這樣的優秀學生適合賞識教育,其實每一位學生都適合,關鍵在于如何正確實施賞識教育。
鄒連文認為,賞識教育的核心是把孩子的優點放大,缺點縮小?!懊恳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不能因為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就把他的其他閃光點全否定掉。老師和家長都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當然,賞識教育也不是一味地表揚,鼓勵與批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賞識不僅可以批評,而且是更大膽的批評,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對事不對人的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珍貴的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情接受這樣的禮物。賞識教育在把做人權利交給孩子的同時,也讓他把做人的責任承擔起來?!?/p>
人物專訪
本刊記者:您認為,除了分數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哪些品格?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幸福指數呢?
鄒連文:學生將來的幸福指數,關鍵是他有沒有體育藝術方面的細胞。
有些不了解育實的人總覺的他們成績好是因為學?!拔ǚ謹嫡摗?,總是喜歡壓制學生學習。其實,第二課堂的開展才是育實培養人才的根本。第二課堂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鍛造人格的活動,是對第一課堂學習的延伸、補充和發展。
我們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來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一個學生將來參加工作,他的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于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有沒有體育藝術方面的細胞和特長愛好。比如體育,這么多球類運動,只要有一項自己的興趣特長,相信就能以此交友不少。此外,體育也是排遣生活和工作壓力的有效方式。這些都能提高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品味。
育實的學生成績好不是外人所想象的那樣,學校成天逼著孩子苦學,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學生有自己的文藝和體育興趣愛好,不但不會影響學習成績,反而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學生的才能得到了展示,他們學習和工作就會更有自信。我們發現,每年開完運動會,那些體育成績好的學生,學習成績也進步了。為什么???因為他為班集體爭光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更加有勁了。
家校合作是育實第二課堂活動的一大特色。學校開設了諸如羽毛球、網球、籃球、田徑、茶藝、中西方禮儀、個人健康與衛生、金融與理財、街舞、動漫、攝影、機器人等30多門第二課堂的課程,大部分課程都邀請學生的家長前來講課。如邀請在廣州市外事辦工作的家長給學生講中西方禮儀;邀請在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工作的家長給學生講金融與理財等。
本刊記者:您如何看待課外補習熱?
鄒連文:其實現在課外補習這么火熱,最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擔憂,也許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補習,但看到別的孩子補了,自己的孩子不補就感覺吃虧了。補習就像吃藥一樣,人生病了才需要吃藥,平時是吃飯的。你某門功課的確有問題,跟不上了才需要補,如果都學得好好的,還需要補嗎?但現在的補課大多數是家長給孩子的壓力,或者學生之間的互相攀比,你學習成績比我好都去補課,那我不補就不行了。所以我覺得學生和家長都要正確理性地看待補習,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道理一樣,補習補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本刊記者:您覺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鄒連文:我覺得兩個都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成長應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結合的產物,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重視程度,以及所提供的環境等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還要配合好,當自己的期望值和學校有矛盾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去平衡和協調兩者之間的矛盾。比如有的學生不一定適合這個老師,或者不是太喜歡,那家長怎么去協調呢?如果家長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個老師不行,那孩子以后肯定就不會聽這個老師的話了,因為連家長都這么說?!拔野謰尪颊f你不行,你肯定不行了?!奔议L盡管心里不服這個老師,但當著孩子的面應該這么說:“這個老師還是不錯的?!奔议L可以在事后來學校了解情況,通過找校長去溝通和協調。家長在處理孩子和學校關系的時候應該要有藝術。我們一直認為,家校相配合,對孩子的成長才能產生最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