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應星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7年05月
科舉制度的廢除、新式學校的建立,不僅是中國教育制度史上的巨變,而且直接牽動著政與學的關系在中國現代社會的重構。本書通過三個不同類型的個案考察,展示了從1895年到1926年的三十年間,新教育場域逐漸興起的艱難歷程。
書中所說的“新教育場域”,其實是“五四運動”時代老師輩和學生輩的兩代人,從三個個案可見,當年大學與中學教育的變化走向,取決于清末民初的政治場域和局勢變化。本書通過三個關鍵片段,對新教育在中國產生、早期發展的艱難過程給予深入研討,運用社會史的方法進入中國近代社會,揭示了以往近代史研究往往不能觀察到的側面。
應星
1968年生,重慶市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著有《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2001)、《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1951—1976年中國西南一個山村的故事》(2009)、《“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