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90后教師,面對和自己年齡相差不大的學生,我最初的設想是做一名勤勞的園丁,為了主干的筆直與粗壯而隨時修剪不符合“標準”的側枝,讓他們成為整齊劃一的“棟梁”。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一轉眼四年過去了,如今的我漸漸少了做園丁的沖動,多了對教育的深層理解,更加懂得化身泥土,陪伴學生的成長,珍惜與學生相處的時光。
熱情滿懷Vs.一盆冷水
2013年,我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yè),來到重慶一中,成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初登講臺的我有一股將自己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的沖動。然而,很快我就品嘗到了初為人師的挫敗感。
高中第一節(jié)化學課,主要是教授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與注意事項。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把與之相關的習題全部做了一遍,包括學校統(tǒng)一訂的教輔資料、近幾年的高考真題以及在網(wǎng)上找的試題,然后把這些題涉及的考點和解題方法全部做成PPT——足足有十幾頁,而且每一頁都是滿滿的文字。上課時我就讓學生把這些文字記在筆記本上。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我能把這一課的考點、題型找全,然后把能得分的解題方法全部教給學生,那他們肯定能把這一節(jié)課學好!然而,事與愿違,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看,很多知識點他們并沒有掌握,很多文字敘述性的題目并沒有按照我總結的文字來作答。
上第二節(jié)課時,我就開始嚴厲地批評學生,說他們這樣答題不行,下次一定要按老師總結的來作答!于是,我又把所有的計算公式、公式的適用條件給學生總結出來,并自信地告訴他們記住這些,做題就不費吹灰之力了。沒想到的是課后有學生給我反映說很多作業(yè)連題都讀不懂!這樣的結果我始料未及,心里可謂是五味雜陳。但事后我也非常感謝這次挫折,它使我懂得了教學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還需要適時的停頓與反思。
主觀武斷Vs.循循善誘
作為教師中的新手,90后教師往往會缺乏經(jīng)驗,表現(xiàn)之一就是不知道學生會在哪些地方產(chǎn)生困惑。該教的東西都教了,為什么學生沒學會呢?這也是我當時最大的困惑,帶著這些困惑我曾請教了我當時的指導老師姜老師。
我:“姜老師,我覺得我把該教的內(nèi)容都教了,為什么學生還是沒有學會呢?”
姜老師:“‘教了’和‘有沒有把學生教會’確實是兩回事。我問你個問題,‘哪些實驗儀器必須要墊石棉網(wǎng)加熱’這個知識點你是怎么教的?”
我:“就是直接讓學生記住燒杯、燒瓶、錐形瓶啊。”
姜老師:“這樣教和學生直接看書有什么區(qū)別呢?”
我:“這么簡單的知識點也只能這樣教啊?”
姜老師:“教書一定要把學生教明白,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剛才那個知識點我是這樣講的:為什么有些儀器必須墊石棉網(wǎng)才能加熱呢?是因為這些儀器如果直接加熱會因受熱不均而發(fā)生炸裂,而玻璃是種混合物,最易因受熱不均而炸裂,因此玻璃儀器在加熱時通常要墊石棉網(wǎng)。但像試管、燃燒管這些細小的玻璃儀器可以通過預熱來避免受熱不均,而像燒杯、燒瓶、錐形瓶這些容器比較大的玻璃儀器則不方便預熱,所以必須要墊石棉網(wǎng)才能加熱。最后我給出這樣一個結論:‘肚兒大’的玻璃儀器必須墊石棉網(wǎng)才能加熱。我們教的東西是一樣的,給學生的結論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區(qū)別在哪里呢?”
我被姜老師的這段話震驚了,一個簡單的知識點竟然也可以講出這么多道理來。我之前的兩節(jié)課確實只扮演了輔導書的角色!我把知識一股腦地給學生,而不管他們能不能理解;我嚴厲地批評學生答題不規(guī)范,而不給他們申辯的機會。我可能做到了園丁的職責,但學生卻不同于樹木,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盡管有很多地方不成熟。我意識到,教師對學生需要嚴格,但同時也需要做到循循善誘。
目中有人Vs.化身暖男
我在讀書期間就聽過特級教師于漪的一句話:好的老師要胸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指的是教師要有學識,“目中有人”我現(xiàn)在的理解就是要了解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一位90后的教師,面對一群90后的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隔閡,任何教育技巧和教學內(nèi)容的實施都會很難奏效。怎樣才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呢?我的做法是,營造課堂上的歡樂氣氛,珍惜課堂下對學生的陪伴。
有一次做課堂演示實驗,本來是一個需要加熱的實驗,但我做的時候忘記了。雖然實驗最終也成功了,但當我強調(diào)書寫該實驗中涉及反應的方程式的反應條件是加熱時,學生們就不干了,說不加熱也反應也發(fā)生了啊!當時我急中生智地說:“實驗是需要加熱。但為什么我做的時候不加熱也成功了呢?因為我是個暖男。”這句話徹底把學生給逗樂了。他們自然也牢記了這個知識點。現(xiàn)在高中生是很辛苦的,每天都有五、六位老師來“轟炸”他們,歡快幽默的課堂氛圍無疑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劑良藥,也是教師融入學生的致勝法寶。
課堂之外,即使沒有自己的晚自習,我也會在辦公室多待一會,好為一些作業(yè)有困惑的學生答疑。而我在解決學生作業(yè)困惑的同時,也解決了自己的想法和學生的想法差別在哪里的困惑。此外,我相信這種陪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對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示范和感染。這些都會使教師很好地融入學生,實現(xiàn)課堂的默契高效。
“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染”,相信教師只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少一些修剪,多一些栽培,就一定可以收獲師生教學相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