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小軍自撰格言:生者子友師也。
有人說教育是一首詩,可以是田園詩,也可以是抒情詩,而我認為教育是一首主題為愛的散文詩。愛是什么?愛是春風,可以吹綠人類心靈荒漠的綠洲;愛是紐帶,可以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強調的是內省。但僅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還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付諸行動。浙江金華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吳小軍老師從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堅持撰寫《我與科研日記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恒心和細心,看到了他所走過的的科研之路,看到了他的成長。他以自己堅持反思的成長經歷,激勵了每一位老師。
日記只是一種習慣
塑料皮、大32開,每頁都用線畫出5厘米寬的一條,作為提示和眉批之處,主頁里記的事情過段時間后發生了什么變化,或者有什么感想、聯想,都標在邊上。吳老師每天要記錄三種日志:班級日志和科研日志,還有他女兒的成長日志。在教師培訓課上,吳小軍很樂意與其他老師分享他的教學成果與方式。他告訴教師們為什么要寫科研日志,怎么樣寫科研日志以及寫科研日志應注意的問題。他堅持“無話短寫,有話則長”的原則,多則兩三千字,少則兩三百字。每天把有感而發的事情、棘手的問題、小小的案例、一時的頓悟都記下來,或記敘、或議論、或抒情,內容、形式不拘一格。
神奇的竹簽筒
現在的學生都特別在意老師是否關注自己,上課提問時,老師習慣性地經常提問個別學習好的學生,這樣一大部分學生就受到冷落,影響了學習興趣。為了避免這一點,吳小軍自己做了竹簽筒,里面插著許多根竹簽,其實就是棒冰的棍子,和班里學生的數目相同。每根竹簽上都寫著一個學生的名字。這有什么用處呢?經常抽簽提問,每個學生機會均等,這樣每個學生都會興奮起來。用這樣的方式上課,學生還真是樂在其中。一是讓學生隨時可以享受到老師給他們的冰棒;二是讓學生感到隨時會有抽到的可能,上課都會認真聽講;三是讓學生在下課時隨手抽出三根竹簽,來表揚這些學生的優點。這些方法給了學生很大的鼓勵,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被老師忽略了。
生者子友師也
“生者子友師也!”這是吳小軍自撰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學路上秉承的原則。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朋友、老師,這一座右銘的創作,贏得了其他教師的稱贊。吳小軍老師講述的一個個故事充滿了人文精神,充滿了愛。吳小軍老師的教育智慧實實在在地化在了“申請勞動模范”“悄悄在學生抽屜里塞蘋果”“隨身攜帶紙巾為學生備用”“與學生分享糖果”等教育教學細節里,因為學生切切實實需要,所以這種飽含智慧的愛催生了學生愉悅的、燦爛的、芬芳四溢的生命之花。
他鼓勵孩子用眼睛“聽”課;將“后進生”改稱為“潛能生”;在課堂上采取“無講臺制”……吳小軍老師的這些做法看上去并非重大舉措,但其中包含著他的先進教育理念,他對教育和學生的摯愛以及靈活的教育機智。教育要“盡人力,聽天命”。我想只要老師能公正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用一顆悲憫的心去悅納學生,即使學生學不好你所教的科目,他們也是幸福而健康的人。
有人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吳小軍老師是真的愛孩子們,他用心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用大愛來做小事,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盡顯其他博大的情懷,并因此贏得了許多家長和孩子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