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的基礎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地區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也是一門體現人文關懷的藝術。山東濟南章丘區焦麗輝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以“讓語文課回歸本真面孔”為主題的送課研討活動,于去年年底在章丘南部山區文祖鎮大寨小學舉行。焦麗輝名師工作室成員及文祖鎮教育辦領導、語文骨干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
研討主題
讓語文課回歸本真面孔
近幾年來,偏遠山區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家庭教育的缺失,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教師是教育的核心,然而山區師資隊伍的薄弱和短缺,成為山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的一大阻礙。受經濟基礎的影響,山區教師外出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更談不上系統的學習進修。很多山區教師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低效,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及個人素養的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如今,很多課堂忽視語文“工具性”傾向,教師一味深度分析課文,無底線地挖掘課文的微言大義,把課文講腫、講碎、講爛了,學生卻沒有任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上的提高。同時,過多的多媒體演示,目迷五色、耳亂八音,“泛語文”活動影響了本該簡簡單單的語文課。語文課不再是純粹的語文課,失去了它本真的面孔。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的樣子,樹立本真語文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和應有的追求,也是焦麗輝名師工作室的不懈追求。
課例呈現
近幾年來,焦麗輝名師工作室關注山區的語文課堂教學,多次為山區學校送課、支教,與山區的老師們共同進行了語文課堂改革的探討。這一次,工作室確定以“讓語文課回歸本真面孔”為研討的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形式的展示如課例展示、主題探討、點評反思等,給予山區老師們有效地引領和導向,并促進團隊學員的專業化成長。
在這次研討活動中,焦麗輝老師與她的工作室的另兩位成員為大家呈現了三節優質課例。
第一節由劉娜老師執教五年級課文《釣魚的啟示》。在這堂課上,劉老師抓住學生難以理解的長句子為突破口,從字詞理解到句子表意理解,再聯系文章內容理解句子內涵,在層層剝繭抽絲的語言理解中,學生完成了對哲理性文章的內涵解讀。
第二節由景霞老師執教二年級課文《風娃娃》。景老師多年研究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把字詞作為課堂教學重點。她以字詞為抓手組織教學,帶著學生認真地識字、寫字、讀詞、解詞、組詞,進而運用詞語說話。在她深入淺出的教學訓練中,學生完成了對字詞的積累和運用。
最后一節是焦麗輝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盤古開天地》一課。在焦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扎扎實實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神采奕奕地參與課堂。黑板上的字詞好像有了魔力,一個個字詞在學生的嘴里慢慢變成了一段段話,最后學生能講出整個故事并生發出了自己的拓展想象,語言得到了較好的遷移和運用。聽課老師不禁嘖嘖贊嘆這節課給予孩子們的收獲和成長。
名師指津
課后,焦麗輝老師與聽課的老師們進行了座談,結合三節課例與大家共同探討了本真語文課堂的核心理念,及語文課到底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歸結如下:
1.本真語文的核心理念就是,語文課要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學習活動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語文能力為目的。簡言之,就是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2.口頭說為“語”,書面寫為“文”,教學生學習語言、學會運用語言就是語文課該做的事。語文課要上得具有濃濃的語文味,要講“字、詞、句、篇”,要練“聽、說、讀、寫”。教師在課上借課文為例子,教學生學會說話、寫話,“用教材教語文”——這也是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的。
3.三個課例分別是低、中、高三個學段,都體現了本真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從低年級教學的課堂技巧、扎實的識字教學,到中、高年級語言文字的螺旋式、層進式訓練和語文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積累儲備語文知識,同時語用能力也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位執教老師又從不同方面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大家直言不諱,各抒己見,紛紛表示本真的語文課堂才是語文課應有的狀態,語文課堂就應該刪繁就簡,輕裝上陣,返璞歸真。三個課例,讓本真語文的教學理念再一次得到了老師們的共鳴。
愛山區,愛語文,愛本真,愛教育,相信焦麗輝名師工作室的愛心送教活動會一路花開、一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