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有一種現象很可怕:對于教育,誰都能批評,誰都能指責,而搞教育的人卻很難有自主話語權。這就使教育失去了應有的尊嚴。教育是科學,它有自身的規律,不是什么人想怎樣就怎樣的。現在,家長們的話對學校影響很大。他們當中有些是搞教育的,但大多數往往只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對學校所提的要求是不完全合理的。我們應該對家長多做工作,使他們能尊重教育規律,讓教育真正造福社會。
還有一點很不幸的是:方方面面普遍都不實事求是。明明要求太高,做不到,但還是拼命去做。做不到還要做,怎么辦?那就只能用說假話來應付。當大家說假話成了一種習慣、一種風氣,越來越多的人就不想說、也不會說人話了。這哪里還有科學的態度?哪里還有真正的創新?這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很不好的。按理說,寫作是心靈的展示,是思想的表達。不見心靈,缺乏思想,能寫出什么好文章?對于有良知、有思想的人來說,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話,心里是很難受的,但又無可奈何,難怪梁曉聲把自己的一本書取名為《郁悶的中國人》。政治問題不便說、不好說,我們可以說科技,說文化,說學習,說友情,要說就說真話。好了,這個問題點到為止,我就不作展開了。下面,我對當下的作文教學提幾條建議。
要搞清寫作目的。
要讓學生明白,寫作不是為了老師,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自己。要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寫作的自覺性,讓他們認識到寫作是自己真實情感的表達,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寫自己的喜怒哀樂、寫多彩的社會百態,是人生一大快事。
要降低寫作要求。
降低要求,不是沒有要求,而是要實事求是地提要求。
首先要堅守底線。底線是什么?三句話:把語句寫通順,把事情說清楚,把道理講明白。不要高大上,不要假大空。
其次要做到三個不忘:(1)不忘我們搞的是基礎教育,那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就要狠抓基礎。(2)不忘我們訓練的對象是中學生,不是文人,不是作家,那就要讓學生說學生該說的話,而不是年輕人說成年人的話。(3)不忘寫作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能性急,更不能搞突擊。
要加強語言訓練。
不少老師受考試作文的影響,只重視文章是否切題,語言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少加以糾正,以致于學生作文中文理不通、邏輯混亂現象普遍存在。
語文老師的責任,就是要引領學生去學習和運用語文文字。正確運用好書面語言,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管審題立意,忽視文字表達,是不行的。總的要求是“文從字順”。這是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提出來的。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要重視以下幾點:(1)用詞要規范。要使用規范的現代漢語詞匯。已被大家認可的網絡詞匯也可以用。但絕不要使用低俗粗鄙的網絡詞語。(2)句意要明確。作文中的每句話,表意要明確,不能有歧義。(3)上下要連貫。句與句的銜接要自然、連貫,要符合邏輯。(4)標點要恰當。長期以來,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恰當,普遍被忽視。下列幾種情況必須糾正:首先是逗號太多。有些學生的作文,一逗到底,最后打個句號。一句話的意思講完了,要及時打句號。再者是亂用省略號。學生作文中的多數省略號都用錯了,宜改為句號。最后是感嘆號的濫用。學生在作文中,尤其是在議論文或者散文的寫作中,動不動就打感嘆號,文末用感嘆號的更多。這跟很多的學生喜歡抒豪情、表決心、發號召有關。“讓我們……吧!”這樣的結尾應該去掉。你是一名中學生,又不是什么領導,發什么號召?順便說一下老師們的作文評語。我發現,不少老師的評語也喜歡用感嘆號。你是在客觀地評判學生的作文,一句是一句,多為判斷句,為什么用感嘆號呢?
建議老師們在平時的作文評價課上,適當講一點語法和邏輯。關于邏輯,我很同意羊剛老師說的,不是要系統講形式邏輯,而是要學生的分析符合常識、合乎常理。
到了我這個年紀,什么都看淡了,什么名啊利啊,都沒什么實際意義了,只想做點有益于教育的事。不過,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還是要評職稱,還是要寫點論文,畢竟目前就是這種體制。但我還是希望大家少說大話,多做實事。還有,不要事事跟人爭。每人都有長處。別爭第一,但求唯一。你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追求、自己的風格,不要人云亦云。你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強,并能保持下去,就好。這也需要學習,需要修煉,需要積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