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是對日本的憎恨,還是對日本的防備,還是對日本的羨慕。我們關于日本的傳說與事實都有巨大出入,都幾乎是訛傳。
最開始傳說的大概是日本人喝尿,據說喝尿在日本很普遍,人群比例很高。喝尿的好處似乎只有日本人才能理解,他們或者已經建立了一套自循環系統。有營養的液體很多,為什么日本人偏偏選擇尿,并且是只有日本人才獨得此妙,獨此愛好。后來去日本的人多了,發現他們并沒有人喝尿,于是就有人悄悄地問導游,導游厲色警告,別瞎說,人家不喝尿的。后來日本人來中國也多了,他們來旅游,來辦廠,來留學,也沒人發現他們有喝尿的裝備和設施,更沒有看見他們如饑似渴地對尿感興趣。既然有營養,既然比例高,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也不應該有什么隱瞞或者掩蓋。除非他們也認為喝尿邪惡,或者變態,否則沒有必要藏得這么嚴實。
比較流行的是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故事,而且還往往和我們的孩子進行比較。著名的案例很多,比如中日中小學生夏令營活動。說我們的孩子沒有毅力,走兩步就走不動了,日本的孩子負重能力強,走起來吼聲震天,步伐劃一。生病了還堅持硬挺下去,我們好好的也要坐車,等等。這個傳說流行幾十年了,許多人深信不疑。真的如此嗎,即使有些細節真實,也不值得我們大驚小怪。吼聲震天是日本的優勢?我估計他們喊不過我們,我們不是一直埋怨國人出國吼聲震天嗎。至于負重和帶病堅持走路,我們也絕不矮人一等。他們能做的,我們肯定至少不比他們差,只是角度和要求問題。即使當時我們有些差異,醒悟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上升到可怕的民族與未來的高度,甚至有人說成了世紀較量,過分、過重、過激。還有的事例就是日本孩子雪地里裸行,雪地里裸行絕非日本人的專利和先例。我們祖先都會,西方社會也有,東方的韓國也有這樣的耐寒訓練。某個學校有某個訓練項目和方式,都不足為奇。我們也有叫孩子在大熱天里猛跑,跑出中暑,跑到暈倒的,難道不是堅強訓練?這種個別化訓練不是國家行為,再說冷天里搞些耐寒訓練比如搞個冬泳什么的,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我們過分緊張了,過分高看他們的行為動機了。
先前,我們的中學課本里選了一篇日本人寫的一碗陽春面文章,里面的故事就像陽春面一樣,寡淡無味??晌覀兊睦蠋焻s在課堂里反復咀嚼日本人的民族精神,什么堅韌,什么奮斗,什么關懷之類。其實就是一家三口頭對頭地吃碗陽春面而已,師生們進行了過度的分析。我們就不相信,日本人吃面就可以吃出個花來,僅僅是吃面就值得我們反復研究與學習?二戰后,許多國家都是百廢待興,都在過苦日子,日本人這樣吃面,我們也在這樣吃面,他們那樣吃沒有多少臥薪嘗膽,我們這樣吃,也沒有多少志滿意得。這篇文章早已離開我們的教材,但給人的反思卻縷縷難忘。再后來,日本的作品過來得多了,但許多還是在訛傳。以至于由訛傳故事到傳誦實物,由馬桶蓋,到電飯煲。據說他們的確是好,馬桶蓋方便確實舒服,電飯煲煲飯確實香。真不知道是憎恨、厭惡,還是羨慕、追崇。
最近一些年,我們總喜歡采用比較的方式,進行中外對比。關于教育只要是比較,基本上就是和日本比較,只要是比較,我們就是劣勢,就是差距。這中間肯定有某種差異,也確實應該值得我們注意和警醒。但絕不排除有些情況是我們的心理差距,我們在心里厭惡或者痛斥,就武斷地制造或者夸大,比如我們造了一些抗日神劇,故意尋找一些惡心的故事貼給他們。但另一方面,我們在現實中卻向往甚至崇拜人家,子女教育、電子技術、動漫游戲、自然風光、國家規范等,一方面抗日,一方面哈日,時間長了,我們把自己不要弄成了精神分裂,弄成了言行相悖。
日本自然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地方,但由于兩國歷史的隔閡,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扭曲,值得警醒的地方在麻木。作為教育,必須要澄清,要趨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