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和《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全家人每集必看。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的墮落與懺悔,王瑛、陳麗華、李泉新等優秀紀檢干部的抉擇與擔當,讓我們受到強烈震撼和教育。我在紀檢崗位十余年,應該做一個怎樣的紀檢干部呢?我的自畫像是:心紅臉黑、耳聰目明、手腳干凈。
心要紅,心紅就是忠誠。中國人修齊治平的最高境界是“君子”,與其相對的則是“小人”,而最可恥的恐怕是“小人”不如的“鬼”。專題片曝光的19名紀檢干部中,有8個就是泄露秘密、吃里扒外的“內鬼”。袁衛華這個北大“高材生”,為利益出賣忠誠,用秘密交換利益,被釘在“叛徒、內鬼”的恥辱柱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紀檢干部靠什么堅守忠誠?在于一顆紅心向著黨。我們曾經舉起拳頭向黨宣誓“永不叛黨”,拳頭代表的是心。正如一名被“清理門戶”的腐敗分子所說:“任何外因都不能成為貪腐的借口,人最終還是要面對自己的內心?!笔亲鲆幻蝗枋姑膱碳o者,還是變成丟失初心的違紀者,歸根到底是自己的選擇。只有胸懷對黨絕對忠誠,才能入水火而不退縮、遇霧霾而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染;才能俯下去做群眾的牛、站起來做百姓的傘、亮出來是反腐的劍。如此,才能淬煉成鋼,成為光明君子,成為“鐵打的人”。
臉要黑,臉黑才能擔當。老百姓愛用“黑臉包公”稱呼“青天大老爺”。在人情、面子、原則面前,紀檢干部同樣要黑得下臉、敢于斗爭,這就是擔當。有的紀檢干部不愿監督、不敢監督,遇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當“鐵匠”當“木匠”;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遇到矛盾繞道走。全面從嚴治黨,紀委負有專責。紀檢干部不能一味地溫良恭儉讓,不能當白面書生、謙謙君子。如果紀檢干部都做好好先生和事佬,哪里還能“紅紅臉、出出汗”?面對錯誤不敢當頭棒喝,哪來的懸崖勒馬?你文質彬彬當貴族紳士,怎么刮骨療毒除惡務盡?紀檢干部就要有一股“為官避事平生恥,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浩然之氣,有一種鐵面無私、鐵石心腸、鐵腕手段、抓鐵有痕的鐵人精神,對腐敗分子和違紀行為六親不認、一寸不讓,做一名有血性敢亮劍的“刀鋒戰士”,才能“對得起紀委書記這個稱謂”。
耳聰目明是履責之能。轟動全國的遼寧拉票賄選案中,45名全國人大代表通過拉票賄選當選、523名省人大代表收受財物。而作為省紀委書記、大會主席團成員的王俊蓮居然“毫無察覺”,對信訪舉報充耳不聞,豈不成了擺設的泥菩薩?習近平總書記說“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紀委書記如果能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或對問題視而不見、裝聾作啞,那就是失職失責,被問責是咎由自取。不管是地方紀委還是派駐紀檢組,都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構,擔當著“哨兵”“憲兵”“探頭”之責。要緊盯權力運行和腐敗易發多發的重點權、重點事、重點人,充分發揮“眼睛”“鼻子”“耳朵”的職能。紀檢組就是要打聽“東家長西家短”,做到耳聽八方、心明眼亮,對腐敗風險隱患心中有數、手中有策。“一個樓里辦公、一口鍋里吃飯”更有利于發現問題、摸清廉情,發揮“前哨”之功效。一些地方形成“系統性、區域性、塌方式”惡性腐敗絕非一日之寒,如果能及時“望聞問切”,發現“病樹”、拔除“爛樹”,就不會毀了整片“森林”。
手腳干凈是為政之本?!叭粽撈茋黾艺?,盡是貪財戀色人?!?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處分了7900多人。這警示我們:紀檢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干部不具有天然免疫力。紀檢干部手握“燒山”公權力,一舉一動事關黨員干部的升遷榮辱,很容易成為別有用心者“公關”對象,處于金錢腐蝕與反腐蝕、商人圍獵與反圍獵的風口浪尖。倘若把自己置于紀律紅線之外,執紀違紀、以案謀私、監守自盜、貓鼠同窩,對一個地方政治生態的破壞作用非一般干部可比。有的紀檢干部不是不明白這些道理,但是“眼里看得破、肚里忍不過”,貪婪私欲膨脹,僥幸心理作怪,最終落得身敗名裂“一夜白頭”的下場。紀檢干部要攬鏡自照反躬自省,時刻保持如履如臨的敬畏、白袍點墨的警醒,視紀如命勇于破除心中之賊,守紀如山不眩于五色之惑,心潔如蓮涵養廉潔清風之氣,手腳干凈做嚴格自律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