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寧波市發布《“中國制造2025”寧波行動綱要》《寧波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正式擂響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戰鼓。未來三年,寧波將把八大細分行業作為“3511”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其中,把“綠色石化”作為做強做優的五大優勢產業之一。
近幾年,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黨的十八大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努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石化產業基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引領寧波石化產業基地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產品效率最優化、污染排放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循環化綠色石化基地愿景,我們應該把發展目標定位在“打造綠色石化,建設生態園區”上。
以打造綠色石化為主要內容提升產業
綠色發展對石化區來說是必然趨勢,不走這條路,不單單是化工企業,任何企業都無法生存下去。過去一些企業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國家的發展方向,石化區必須要找準綠色發展切入點,在綠色發展模式上找突破、做文章,這才是化工行業的長久發展之道。
嚴格選商引資標準,把好項目入園關口。作為我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組成部分,寧波石化區要按照國家促進發展石化產業的總體要求,結合國內外行業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煉油、乙烯、芳烴項目的龍頭作用,依托區位和市場優勢,積極帶動其上下游的戰略合作伙伴以及生產服務配套項目的入駐。要適度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對于擬引進項目和新上項目,要從國家產業導向、園區產業規劃、項目的應用原料、生產工藝、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能源消耗、投入產出等多個方面加強對項目的科學評估和論證,從源頭上切實提高新引進和新上項目的質量,以優質的項目促進園區綠色發展。
完備石化產業體系,推進補鏈延鏈招商。石化區注重產業源頭對石化產業鏈發展的帶動作用,根據“油頭化尾”的設計,石化區依托液體化工碼頭,利用油品、甲醇等基礎原料資源,構建了上游烯烴、芳烴產業鏈源頭。石化區要積極協調溝通中石化鎮海煉化、富德能源、中金石化等石化原料生產企業,促成上游原料企業與下游深加工企業“互利雙贏”的長期戰略合作,構建大石化產業鏈體系,升級現有石化產業鏈架構,打造國內最完整、最齊備、最豐富的石化大產業體系。
發展新興石化產業,推進產業價值升級。石化區要以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為導向,重點發展新材料、高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物工程、高端新材料、環境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石油化工產業,并在原有基礎上重點招商引入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新材料項目。同時,要重點發展高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未來引領前沿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制高點的石化產業發展領域,選擇性引進及培育重點企業。力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石化產業形成若干產品品牌和影響力,產業初具規模,成為國內領先的生態型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
發展高端服務貿易,合理引導產業轉移。石化區要依托中石化、中金石化等“龍頭企業”,發展服務貿易,適應新常態下石化產業周期發展的需要,加快發展倉儲物流、研發檢測、金融服務等為重點的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實質性強化其與園區產業協同發展功能。按照“有利、有序、可控、可持續”原則,石化區還要搭建園區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園區與中西部地區、園區的產業合作,合理引導園區企業走出去建立生產基地。要積極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民間資本三部分組成的投資基金運作模式,鼓勵園區企業沿著“一帶一路”的路線走出國門,實現以資本換市場,主動參與全球資源配置。
以建設生態園區為主要內容提升形象
石化區要發展,要的是生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是不可取的。我們必須堅持生態效應、經濟效應、社會效應“三統一”,努力建設生態園區。
深化循環試點示范。石化區要以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為基礎,推進實施園區污染集中防治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副產物綜合利用、資源共享設施建設、能量階梯利用、關鍵鏈接、污染物零排放、產業鏈延伸等七大類項目。同時,深化產業“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深入推進石化電力等重點行業原料廢物減量,促進能源資源更加高效利用,優化能源梯度利用和能源使用結構,推進水資源循環系統構建升級。推廣雨水收集回用工程,通過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資源,緩解園區用水緊張問題,同時減輕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推進城區耦合發展。石化區要遵循“產業梯度過渡、區域功能耦合”的空間布局原則,梳理整合目前澥浦、嵐山、灣塘、俞范四片區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更加科學地規劃產品發展方向和項目布局。同時,充分利用嵐山水庫、6000畝呼吸通道、泥螺山等現有的生態資源,打造全市首個石化產業生態圈。要逐步形成由東向西“海域-三類工業-二類工業-城市生態帶-城市功能片區”由重至輕的空間梯度過渡格局,在空間上形成石化產業對城區的緩沖過渡,推進城區與園區生產、生活功能的耦合發展。
樹立全新園區形象。各方要積極參與,建立信息溝通機制,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居民代表作為園區的義務監督員,讓老百姓了解園區建設和發展,了解化工知識和企業的產品、工藝。適時研究推出國內首個石化園區工業旅游項目,做好工業旅游策劃與實施工作,促使民眾認同園區發展成效。以推進園區宣傳推廣為途徑,以重要時間節點,關鍵公共平臺的網絡、電視等媒體,高質量有效地促進園區生態形象宣傳,使民眾逐步形成對石化園區綠色、生態、生機勃勃的嶄新面貌的印象。要以樹立全新印象為核心目標,研究建立石化科技館、新材料體驗館等多元化方式,全方位、根本上樹立園區全新印象。
以轉變觀念、提質增效為主要內容提升管理
打造綠色石化,建設生態園區,還需要我們在進一步完善園區投資軟環境、創新服務理念和方式、積極推進多元化的公共管理和專業化的生產管理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科學高效的服務型管理促進園區快速發展。
建立高效管理體系。石化區不僅要樹立“安商親商”理念,創新園區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組織結構,規范園區政府行為,促進園區管理工作規范高效,還要明晰部門職責權限,健全園區管理政策體系,建立項目前期工作的聯合審批制度,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項目投資落戶效率。同時,還要加快園區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部門考核獎勵機制,提高園區工作管理效率,提升工作質量。
加強綜合環境治理。要加強重點河道、路段環境治理,實施北海河清淤工程,改善河網水質,高度重視并推進園區管理規范化和市政管理專業化,全面提升園區封閉化管理。在園區綠化、保潔、市政養護管理方面,要建立專業管理隊伍或探索試行服務外包新模式,促進專業化管理。在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加大環保監管力度。要通過準入、治理、監管、處罰等手段,在限制高污染項目引入的同時,加大對偷排、漏排的違法生產企業的打擊力度,從源頭遏制企業違法行為,促進企業自我約束。加大“三廢”治理力度,加快環境監控硬件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促進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善生產環境,減少污染物排放。
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根據專業石化園區的特點,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監管,提高園區安全應急管理水平。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加強安全應急管理,積極開展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生產事故防控體系等建設。要加快安全管理設施建設,建成投運集安防、環保、應急功能“三位一體”的應急管理指揮中心,構建安全生產監督、應急預案、環保監測、消防、公安、地理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聯動的一體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