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獨具特色的卓雅課程,成就“智善樂雅”的卓雅少年。走進南京市溧水區第二實驗小學,你會感受到一個新鮮而溫暖的詞:卓雅。卓雅,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學校的精神,是學校的品牌。在“關注每一個、成就每一個、幸福每一個”的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理念指引下,學校從兒童立場出發 , 守候“每一個”的成長期盼,支持“每一個”的成長行動,成就“每一個”的成長幸福。
卓雅課程的理念: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課程
學校校本課程建設應滿足培養全面、健康、終身發展的育人需求,滿足學生自身成長愿景所體現的成長需求,滿足家長對學生成長所反映出的期望需求。因此,我校結合校情,順應教育發展規律,提出“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課程”的卓雅課程理念。
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課程,其課程目標體現順其天性、啟其智性、揚其個性、潤其心性。順其天性,即遵循學生生命成長的節奏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學生內源性生長需要和生命成長的差異性,順其天性而育之;啟其智性,即引發學生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生命潛質的積極變化,獲得“帶得走的印記”;揚其個性,即挖掘學生潛能,培養特長,促進個性發展;潤其心性,即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個人修養,促進健全人格的健康發展。
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課程,其課程內容體現適切性、多元性、系統性。適切性,即課程內容要基于生本、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多元性,即課程內容要豐富,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系統性,即課程內容要有完善的體系框架。
為每一個學生設計課程,其課程實施體現主體性、規范性、實效性。主體性,即教師是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主體,學生是學習動態資源生成的主體;規范性,即課程開設要科學、合理,課程教學要符合教學規范;實效性,即課程要注重質量和效益。
卓雅課程的實踐:為每一個學生開設優質課程
希望學生成為怎樣的人,就要給他們怎樣的課程。為了把“培育智、善、樂、雅的卓雅少年”育人目標落到實處,我校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積極建構卓雅特色課程體系,激活每一個學生最大的潛能,做最好的自己。
校本課程特色化——讓兒童從興趣培養走向特色發展
校本課程的開發,既是新課程改革賦予學校的使命,也是學校形成辦學特色、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我校建構了豐富、適性、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為每一個學生搭建了豐富多彩的培養興趣、主動求知的課程平臺。
剪紙課程:傳承文化擷情趣。青少年兒童如何理解、是否認同中國傳統文化關系到中國文化的延續,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剪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于2010年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校從2000年就開始了兒童剪紙的探索歷程,十幾年的探索,兒童剪紙已從起初十幾人的興趣小組演繹成課表中的校本特色課程。現如今,學校編印了《剪剪剪》兒童剪紙校本教材,配備師資,開設了剪紙課。2012年,我校的南京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兒童剪紙”特色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順利結題并入選南京市“新三基”實驗項目、南京市小學內涵發展重點規劃項目《身邊的課程:區域推進小學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2017年暑期,學校“剪剪剪”社團的學生赴北京參加第三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現場展示剪紙技藝,獲得參展嘉賓的好評。“剪剪剪”社團被評為“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團——民俗團”。巧手慧心剪出意氣風發壯志凌云,師生合力造就靈秀雋美學子人生。第二實小的兒童剪紙課程開發了兒童的智力和情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的傳承教育。
合唱課程:歌聲悠揚怡情操。“用先進性的文化藝術哺育人,用天籟般的童聲合唱教育人”是學校藝術教育追求的一種境界。多年來,學校堅持在做一件事——“紅領巾合唱節”,至今已舉辦了十三屆,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以及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充分肯定。在普及合唱教育的同時,2001年,學校“哆唻咪”童聲合唱團成立。十幾年來,該團參加了各級各類比賽,成績斐然!曾三赴北京參加“中國國際合唱節”,并去廣州參加“中國童聲合唱節”,該團被評為 “江蘇省優秀紅領巾小社團”“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團——合唱團”。合唱之花已在學生心間盛開,高雅的藝術已灑滿校園。
古詩詞課程:國學精粹養元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古詩詞從小就嵌在學生們的腦子里,會成為終生的民族文化基因。”2009年,我校就開展了“古詩詞誦讀與賞析”考級活動,從中華古詩詞文庫中精選了200首古詩詞編輯成校本教材《我愛古詩詞》,制定《考級活動實施方案》,每年進行一次全校性的考級活動,至2017年已舉辦了第九屆。九年來,近兩千名學生達十級,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就積累了200首左右的古詩詞。“古詩詞誦讀考級”活動,讓兒童在誦讀經典詩詞中成長、收獲、體悟,領略經典魅力,啟迪智慧火花,傾聽生命歌唱,感悟人生真諦,養成高尚的德性,陪伴兒童度過詩意飄香的六年時光!
民樂課程:古韻悠揚滌心性。荀子曰:“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1990年,我校成立全區第一支也是唯一堅持到現在的兒童“民樂隊”。二十多年來,許多民樂隊的隊員后來“奏”進高校、部隊等。在做好學生民樂課程建設工作的同時,我們又成立了教工民樂團。2016年,校教工民樂團精彩亮相“杏壇筑夢”溧水區教職工文藝演出晚會。第二實小的師生籍助內涵更為豐富的民樂抒發著對教育的鐘情、對兒童的真情、對生活的熱情。
少兒啦啦操:靈動韻感健身心。我校是溧水區啦啦操項目布點學校,為了更好地推動該項目,促進全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校為每一位學生配備花球,將啦啦操編排進大課間活動中,每年舉行一次全校性的啦啦操比賽。在全校普及啦啦操的基礎上,我們選拔優秀學生組建了“舞悅童心”校級啦啦操隊,堅持周周訓練,水平提升迅速。“舞悅童心”啦啦操隊參加2016年溧水區中小學啦啦操、集體舞大賽喜獲一等獎第一名,參加2016年南京市第二十一屆運動會(青少年部)健美操(啦啦操)比賽獲得兒童組花球啦啦操規定動作第三名,參加2016年全國啦啦操錦標賽榮獲小學丁組亞軍,參加全國啦啦操冠軍賽獲第四名,并參加2017年南京市電視臺少兒春晚的錄制。學校的少兒啦啦操已走進了課程、走進了課堂、走進了陽光體育運動,成為孩子們又一有益身心健康的項目。
活動課程多元化——讓兒童在參與體驗中收獲無限精彩
活動課程的規劃應著眼于本校學生實際,直指學生發展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活動:關注學生的“一輩子”。學校每年都要開展一系列富有教育意義、深受兒童喜愛的德育活動,如“卓雅少年,在隊旗下成長”“我是自理小達人”“交警叔叔進校園”、“做文明二小人”“做偉大中國夢的接力傳人”等。這些活動讓德育真正走向人本、走向兒童心靈,成為兒童向上的力量,為兒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節慶活動:童年生活的“快活林”。學校開發“節慶課程”,每逢重要的節慶日,學校都會舉辦一些慶祝活動。如:元旦,學生們載歌載舞,舉行慶祝活動;植樹節,學校會開展環保知識普及活動;兒童節,學校會舉行盛大慶祝活動,學生用動聽的歌聲來慶祝自己的節日;還有母親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學校都會開展相應的活動。這些有趣的節慶活動一定會成為學生童年生活里最美好的記憶。
體驗活動:菁菁校園的“小主人”。我校有個校園電視臺——“小狀元”電視臺,每天小記者們拿著攝像機、話筒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自拍、自導、自編著一期期精彩節目,參與著校園管理,體驗著“小鬼當家”的快樂。每逢學校有大型活動時,小記者們都會承擔起接待任務,做接待介紹的迎賓員、特色展示的小演員,充分展示“小主人”的優秀素養。
社團活動:全體學生的“歡樂Party”。我們在思考“學生到底需要什么,我們孩子的未來如何設計,我們學校到底能夠給孩子提供什么”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開展全校性的“快樂周五”社團活動,開設了50多個社團,每周五下午,全校學生走課學習。豐富的社團課程,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總能選到自己心儀的、適合的社團課程。
知識,通過社團而得以印證;能力,通過社團而得以加強;個性,通過社團而得以張揚;創造力,通過社團而得以豐盈。一批社團經過長期的堅持、積淀、蘊養,逐漸走向成熟,成為學校的辦學亮點、辦學特色。
評價課程適性化——讓兒童綻放成長的芬芳
學生不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成長中的人,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完善。
評選類:構建多元評價機制,激活“每一個”
學校依托地處狀元坊社區的人文資源,創造性地開展了“狀元坊里小狀元”評選活動。每年的5月份就是孩子們的“小狀元節”,全校孩子經過“自主申報—班級初賽—復賽PK—全校票投—宣傳表彰”幾個環節的角逐,誕生各類“小狀元”。迄今為止,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先后誕生了幾百名“小狀元”。這里的“小狀元”,不是對“狀元”的簡單復制,而是學校有著自己更深入的思考。
“小狀元”評選面向的是“每一個”。每年的“小狀元”評選,學校都會大力宣傳,鼓勵全校學生積極參與。經過班級初賽、全校復賽后,全校學生集體投票,選出學生心目中的“小狀元”。對于落選的學生,學校還設了“提名獎”,呵護童心。
“每一個”都有成為“小狀元”的可能。每年“小狀元”的數量、名號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每一個學生經過努力,只要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有高人一籌的技藝,就有可能成為“小狀元”,可以是“剪紙小狀元”“古箏小狀元”“愛心小狀元”“烹飪小狀元”等。
“小狀元”評選關注的是“每一個”的成長歷程。也許小學生并不理解“狀元”的真正含義,我們也無需要求小學生理解“狀元”的來龍去脈,只要他們懂得“狀元”代表“優秀”、優秀來自奮斗,只要他們懂得了特長就是優秀、成長就是優秀,或者始于一種興趣并付諸行動,玩得開心、玩出名堂、玩有所獲,那么,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展示類:搭建多彩展示平臺,綻放“每一個”
學生刊物《狀元娃》是我校每一位學生成長的快樂大本營,充分展示學生成長的每一個腳印,每一點成就,每一份喜悅,豐富學生的童年生活。《教海泛舟》是一本激勵教師成長、肯定教師成績、展示教師教育成果的面向全體教師的校內雜志。《金紐帶報》是一份展示家長風采、宣傳學校教育成果的面向家長創辦的報紙。《狀元娃》《教海泛舟》《金紐帶報》會同展示卓雅教育成果的學校新專題片、新畫冊《卓雅,點亮童心》構成“一報兩刊一片一畫冊”的文化畫卷,充分詮釋學校的辦學成果,展示師生的個性風采,綻放獨特的魅力!
卓雅課程的成效:每一個學生都智、善、樂、雅
卓雅特色課程已深入人心,已融化在學校教育教學的每個領域,正影響著一個個老師與學生的生命成長。
教師的成長方式在改變。在這豐厚殷實而彰顯卓雅風范的學校特色課程建設中,全體教師樹卓雅之風,養儒雅之氣,做博學之人,詩意而快樂地成長。教師們在育人中錘煉師德,在閱讀中豐盈智慧,在教科研中修習教藝,在課程中涵養雅趣,逐步成長為一支師德高尚、愛生如子、專業過硬、樂學善教的優秀教師團隊。描寫學校教師群體的文章《卓雅教師,點亮童心》入編由南京市教育局、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編的《師表風采錄》。
課堂的教學生態在改變。基于十幾年小班化教育實驗而構筑的卓雅課程,是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智識課程(智)、公民課程(善)、活動課程(樂)、藝術課程(雅)等特色校本課程作為必要補充,對接兒童的發展規律,使課堂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卓雅課程的實施,促使學校的課堂生態發生了明顯的改變,課堂的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等都得到極大地提升,逐步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生態。
學生的生命狀態在改變。教師的豐盈、課堂的改善、卓雅課程的成功實施,最終都作用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上。豐富德育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養成好習慣,受益終身;特色校本課程,讓每一個學生聽說讀寫誦,吹拉彈唱舞,練就“十八般武藝”;常態閱讀工程,讓每一個學生在晨誦、午讀、暮省中,時刻與書為伴;還有小狀元節、合唱節、剪紙節、健身節、入學典禮等,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各美其美。這些卓雅課程,已是對學生個體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照和培養,觸及到現代文明、素質教育的最本質層面,學生的學識、修養、品質、能力、特長、個性等得到極大提升與發展,成長為智善樂雅的卓雅少年。
博厚高遠,千秋杏壇綻桃李;智善樂雅,百花園圃競芬芳。卓雅特色課程,演繹著文化之韻,承載著師生幸福,鑄就著特色之魂,猶如滴滴甘露,支持和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求,滋潤和綻放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