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中,蝴蝶的形象代表了多種寓意,體現出古代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子嗣傳承、健康長壽以及愛情寄托等。而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蝴蝶符號被廣泛應用于服飾文化領域中,突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本文主要探究傳統服飾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號意義,以期人們可以了解符號文化,并且將蝴蝶文化的精髓不斷發揚光大。
關鍵詞:傳統服飾文化;蝴蝶形象;符號
前言
在中國傳統服飾中,其通常代表一個時代或者潮流的含義。蝴蝶形象在傳統服飾中較為常見,多存在于裙、襖、褲、肚兜以及云肩等服飾中,為傳統服飾文化增添了一份韻味。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不斷變化,女性逐漸以不同的蝴蝶形象來裝飾服裝,起到了較好的裝飾作用。因此,從蝴蝶形象的符號角度探究蝴蝶形象的深層韻味,可以更好的發揚傳統文化,并且豐富服飾的文化精髓。
一、蝴蝶形象的符號語義
在對符號學的研究中,認為符號的存在需要具有符號和媒介兩種物質。蝴蝶符號的產生是蝴蝶和傳統服飾的共同產物。蝴蝶屬于昆蟲物種,本身并不具備相應的含義,但是由于蝴蝶的輕薄以及夾翅而飛的形象符合人類的審美觀念。因此,部分藝術家將自身的思想寄托在蝴蝶的飛翔中,逐漸將蝴蝶圖像化以及符號化。蝴蝶符號的出現,通常寓意為吉祥物,并且通常以組合的形式出現,組成了多種意境,而傳統服飾中采用蝴蝶形象,同樣代表了不同的意境,反映了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如蝴蝶代表愛情的美好、幸福長壽以及子嗣繁衍。正是由于蝴蝶形象的多種意境變化,使蝴蝶形象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且涉及到多個領域,而在傳統服飾的裝飾中,蝴蝶形象更是成為了重要的意境表達方式。
二、詩歌中蝴蝶形象的符號含義
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蝴蝶符號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裝飾內容,并且文人墨客紛紛在字里行間中表達對蝴蝶的贊美,長此以往,導致蝴蝶的形象成為服飾裝飾的重要符號之一。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對蝴蝶的贊美比比皆是,如著名詩人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指出“兒童急走追黃碟,飛人菜花無處尋”,在詩中,充分體現出兒童對蝴蝶的喜愛,表達了對黃碟的贊美,間接體現出兒童的可愛指出,從而展現出人們對子嗣綿延的向往。而詩圣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中寫出“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該詩實在作者經過離亂之后,擁有了自身的安家之地,在散步時有感而發,展現了詩人的悠閑心情,并且體現出作者對停止戰爭,保衛和平的向往。另外,在中國古典的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同樣是化蝶紛飛,體現出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可見,在中國古代詩歌的表達中,蝴蝶形象象征美好的寓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將蝴蝶符號發展到傳統服飾中,同樣是蝴蝶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象征著人們美好的寓意。
三.蝴蝶的符號意向
在中國傳統符號的表達中,通常是借助事物來表達抽象的寓意,蝴蝶符號由于其存在美好性,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念,因而被應用于傳統服飾的表達中,從符號的角度而言,通過服飾中蝴蝶的形象,可以挖掘出人們表達的含義,而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蝴蝶的寓意已經超過其符號本身的價值。在本文研究中,將蝴蝶符號的寓意總結為以下四點:
(一)長壽安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向往長壽安康,《禮記》中記載,“七十而耄,八十而耋”。耄字的讀音與貓相似,因此在傳統文化的表達中,多以貓和蝶的形象來寓意長壽安康。在提名時,多提名為“貓蝶圖”或者“耄耋圖”。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同時在中國的《詩經》中提到,“如松柏之茂”,同樣體現對長壽安康的追求。另外,在耄耋團中,部分團會增加牡丹等富貴花,構成寓意更加深刻的“富貴耄耋”。在諸多作品中,蝶均是以美好的意向來體現出對長壽安康的追求。如圖3-1為肚兜上的耄耋圖。在圖案中可以看出,一只靈活的貓追逐蝴蝶,展現出矯健的身姿,意味著身體健康,體現出生命的力量,而貓和蝶則寓意耄耋,是健康長壽之意。整幅圖顯現出對健康長壽的追求,同時體現出對強健身體的追求。最終顯現是長壽安康之意。可見,在中國傳統服飾中,蝴蝶符號已經取得了較為廣泛的運用,并且代表著長壽安康的寓意追求。(圖1)
(二)精神力量
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圖騰是人們的精神支柱,人類通過對圖騰的膜拜,渴望和平、力量以及美好的象征。而在蝴蝶符號中,同樣是苗族文化中崇拜的符號之一,苗族文化將蝴蝶視為“蝴蝶媽媽”,體現出蝴蝶在苗族人眼中的神圣地位。在苗族的古歌中,將蝴蝶視為老媽媽,認為自身是蝴蝶的孩子,并且將蝴蝶的形象設計在服飾中,體現出對祖先的敬重,同時蝴蝶圖騰帶給苗族人民精神力量。如圖3-2所示,為苗族刺繡“蝴蝶媽媽”。在圖案中,不僅體現出苗族文化的栩栩如生,同時體現出了蝴蝶的莊嚴神圣,繼而體現出苗族人民對蝴蝶的重視程度,另外,通過在服飾中刺繡,體現出苗族人民與自然界的精神溝通,進而體現出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懷。(圖2)
(三)情感寄托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體現出對愛情的忠貞和對情感的寄托,在傳統文化中,蝴蝶象征著忠貞,在生命中僅僅存在一個伴侶,因此,蝴蝶形象被傳統文化寓意著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例如在中國古代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化蝶的故事體現出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對愛情阻礙力量的抵抗,最終化蝶體現出愛情必然會產生幸福的結局。在中國傳統服飾符號中“蝶戀花”是愛情的象征,其本身是唐朝曲名,在宋代改名為“蝶戀花”,如圖3-3為荷包上的“蝶戀花”。在古代,男女雙方相互恩愛,女方將荷包贈送給男方,表達愛慕之情和對愛情的期盼,而荷包本身的價值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其圖案的價值遠超過物質的功能,是愛情的信物。
(四)追求子嗣傳承理想
在中國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導致人們的繁衍能力相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子嗣的繁衍成為人們重要的責任。而蝴蝶是卵生動物,符合人們追求子嗣的觀點,因而人們將蝴蝶裝飾在服飾中,體現出對子嗣的追求。而“瓜瓞綿綿”同樣可以意會為“瓜蝶綿綿”。意思是小瓜的成熟飽滿,以及蝴蝶的子嗣較多等寓意。相傳在慈禧年間慶賀新年時,官員準備香瓜及蝴蝶,體現出滿堂春色的景象,從而“瓜瓞綿綿”則象征著子嗣繁榮的蘊意。如圖3-4.為古代女性肚兜上的瓜瓞綿綿圖。在圖案中,瓜的成熟飽滿,以及小瓜數量體現出古代人民對子嗣傳承理想的追求,同時體現出早生貴子的渴望。
結語
蝴蝶被寓意為多種美好的象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服飾領域中,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人們可以了解蝴蝶文化在古代服飾中的符號寓意,并且將蝴蝶符號發揚光大,繼承和傳揚中國蝴蝶符號的服飾裝飾代表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