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本動畫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國動畫產業卻發展平平,中國動畫在日本動畫面前黯然失色,大量的觀眾群體被日本動畫所占有。對比日本動畫,中國動畫到底有哪些不足之處呢?在日本,動畫產業已經成型,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日本全國擁有430多家動漫制作公司,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并且84%的人擁有與漫畫相關的物品。
在日本動畫產業發展蒸蒸日上的今天,中國動畫產業卻發展平平,中國動畫在日本動畫面前黯然失色,大量的觀眾群體被日本動畫所占有。對比日本動畫,中國動畫到底有哪些不足之處呢?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現在這種現象,我們又該做些什么?相信這是每一位中國現代動畫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了解中國動畫的發展歷史,中日動畫作品對比與分析,來討論中國動畫產業將來的發展方向。
1.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歷史
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5個階段。
1922-1945年,是中國動畫產業的萌芽期和探索期。在1918年,從美國引進的第一批動畫片如《從墨水瓶里跳出來》等,在上海登錄,使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眾著迷于動畫片的神奇。終于在1922年,以萬籟鳴為首的首批中國動畫制作人成功的制作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這部動畫片也打開了中國動畫產業的大門。使中國在世界動畫片制作領域占有了一席之地。1957—1965年是中國動畫產業的首個繁榮時期。標志性的事件是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成立,這使得中國有了首家能夠獨立拍攝、制作美術片的專業工廠。跟從當時社會文藝大方向,藝術家的創造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得中國動畫生產達到首個繁榮時期,在產量、藝術、技術、質量上都達到了空前的水平。不少動畫作品在國際上獲得獎項,形成了被世界所認同的中國動畫學派。這一階段代表作品有《大鬧天宮》、《聰明的鴨子》、《小蝌蚪找媽媽》、水墨動畫《牧笛》等,選題多樣,制作方法多樣也是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產業的特點。1966-1976年,中國處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許多動畫生產廠家都停產。直到1972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率先恢復生產。共制作17部作品。
在1978年后的10年中,中國動畫產業正式進入大繁榮時代,涌現了許多的新作家,新工廠,生產了許多代表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的優秀作品。如《哪吒鬧海》、《天書奇談》、《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從20世紀90年代到如今,中國動畫公司,生產廠家和動畫產量持續增長。《小將狄青》、《我為歌狂》等優秀的動畫作品被搬上熒屏。
2.中日動畫作品對比與分析
從畫風的角度來看,提到日本動畫人們首先會聯想到那些早期的生動卡通形象,例如櫻桃小丸子、皮卡丘等。可以這樣說,這些卡通形象與日本動畫是緊緊相連的,這些日本動畫形象幾乎全部是70年代之后誕生的,風格統一:大眼睛、小鼻子、染色的頭發、夸張的身體比例。就是這樣的動畫角色形象,先是風靡非洲,后又打入歐美等主流市場,成為了現在唯一能與歐美動畫比肩的、獨具一格的動畫派別。相比較國產動畫將觀眾群體定位為14歲以下的少兒、幼兒,正因為這樣,導致畫風明顯呈現低齡化。角色設計大多是善良、純真的形象,而劇情多為冒險類,導致動畫劇情死板,缺乏活力。國產動畫往往依靠這樣的角色和劇情來營造一個近乎完美的世界觀,寓意千篇一律,配音明顯過于低齡化,很難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動畫片的受眾群體分類來對比,日本采用分級制,將觀眾分為3-12歲、12-18歲、18歲以上3大年齡段。因此作出了針對性的題材選擇,創造出了如《圣斗士星矢》的熱血題材、如《灌籃高手》的青春體育題材、如《名偵探柯南》的推理題材等,這些有針對性的選題制作,元一例外都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日本動畫制作者很好的把握了不同年齡段對于熱血、青春、體育、推理等不同題材的偏好,使這些動畫可以被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所接受。相比較國產動畫則沒有按照年齡來進行分類,針對的選題制作。動畫主體大多以神話傳說為主,時至今日神話傳說仍然是國產動畫偏愛的選題方向。但是這些神話傳說早已經記錄在書籍上,并被制作成電影、電視劇等被人們所熟悉,這就使得國產動畫劇情內容失去了懸念。而國產動畫另一個選題方向則是教育,這確實是一個良好的選題方向,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在動畫中往往表現為動畫中的角色講述道理,并非是由觀眾自己思考后領悟,這也就忽略了思考習慣的養成和思辨能力的培養。正因為選材的過于單一,導致國產動畫既缺乏懸念,又脫離現實,從而失去了觀眾的認可。
在日本,動畫產業已經成型,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日本全國擁有430多家動漫制作公司,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并且84%的人擁有與漫畫相關的物品。這是中國需要學習的地方,國家雖然投資給各大藝術類大學動畫專業,但是國家并沒有給動畫制作進行投資,也沒有設立相關的動畫制作部門。
3.中國動畫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中國動畫產業今后的發展中,我們應該注意一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改變我國動畫片的觀眾年齡段,把動畫片電影化,把所有年齡段的觀眾設為受眾對象,認識到只有改變觀念,才能進步,才會使動畫的選材、畫風、內容、主題等方面進步。第二是抓緊對動畫人才的培養,只有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才能持續的生產制作出優秀的作品。第三是動畫片制作和盈利方面,要加強產業意識,應該注意到動畫片的盈利不僅僅在于播放量方面,在這背后有更大的產業圈,可以帶來巨大的動畫產業延伸價值。例如圖書、音樂、游戲、服裝、玩具、同人作品等這些產業完全可以聯系起來,互相帶動、互相促進,以此來形成以動畫片為主體的產業圈,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動畫片這一媒體的傳播優勢,來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獲利。
4.結語
中國動畫有過無比輝煌的歷史,這說明中國動畫是有潛力的,通過對中國動畫的發展歷程進行了解,并對比其他國家的動畫產業,從中借鑒吸取經驗。所幸國內的有關部門和創作者已經對整個動漫產業進行重新的認識,中國動畫產業和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要正確認清當前形勢,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開放創作思路、廣泛選題、培養人才、整合產業優勢,相信中國動畫產業在將來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