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化縣大熊山蚩尤屋場文化元素融入設計方案”項目設計就是立足于新化縣實際情況,把實際項目引入工作室教學,從環境設計的教學現狀出發,結合當前行業的發展動態,應用項目教學法從更實際的角度的去設計正確的轉型教學方法,立足地方,解決實際項目中存在的地方文化融入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制圖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服務。
關鍵詞:轉型發展;項目教學;工作室制;應用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具有專業的文化理論知識、具有獨立分析思考的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能夠獨立的承擔設計任務以及繪制施工圖,展開相關工程項目的工作,做一個能設計、會制作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1.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結合實際項目需要制定項目內容
在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當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真正接觸實際的工程項目其實是不多的,所以學生在學的時候往往會因為自己做的東西不能實踐,而慢慢的喪失學習的信心和思考的主動性,做出來的東西也是虛和空,并不能夠正確的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本項目的研究,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結合當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從環境設計教學建設出發,分析和探討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探索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設計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應用項目教學法,以項目和學生為基礎。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2.現行高校環境設計教學轉型人才培養模式
2.1教學轉型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今年的教學工作大會中,院領導多次提出教育教學要轉型發展,而項目教學法對于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實際的項目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怎么去應用項目教學法,怎么去把實際做項目的過程還原到課堂,讓同學們的課堂更加生動,這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本項目是建立在地方實際項目的基礎上,調查收集資料方便,能夠與業主方更方便的交流,從而確保本項目的順利開展。
2.2中華蚩尤文化園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總占地面積12.88萬平方米,概算投資9620萬元,分3期建設,總建設工期為3年,規劃建有蚩尤大殿、護衛殿、春姬殿、蚩尤像、蚩尤古寨、農耕文化體驗區等。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承擔項目任務內容就是室外的景觀改造設計、室內布局、室內神龕建筑設計及室外部分建筑的改造工作。
3.“新化縣大熊山蚩尤屋場文化元素融入設計方案”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3.1任務驅動教學
學生通過對蚩尤文化園項目的開展,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和文獻,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了解了當地獨有的特色文化,在實際教學中,以項目為導向,將實際的項目作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將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實踐統一起來,給學生進行合理的任務分配,通過具體的設計任務的分配提出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老師在提升自己業務能力的同時能夠教授學生,按照實際的操作來完成每項工作任務,這樣在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手上軟件技能,也能提升學生的獨立實踐的能
3.2工作室教學模式開展
“新化縣大熊山蚩尤屋場文化元素融人設計方案”項目設計進入工作室項目模式的展開,給學生帶來了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系統的工作室管理制度,應用公司模式,來開展對學生的管理,選取優秀學生進行整個項目的全程跟進,實際的工程項目是有一定的經費的,在選取的優秀學生中,除了基本的工資之外,實行勞者多得制,進行項目圖紙提成制,使學生能夠在做項目的過程能夠更加真切的體會的與公司的接軌的模式的展開。
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展開是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主的,組織專業的教師成立獨立的工作室,讓學生參與實踐的工程項目,加強與社會的承接聯系,在實行的過程中,把學生作為主體,而參與項目的的老師作為主要的導向人物來共同完成設計工作。
3.3現場體驗式教學理念的體現
大學的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真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更快的成長就是應該把學生的這種學習知識的理論框架轉化為時間的生活場景,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參與親身體驗,然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通過在公司的工作以及這幾年的教學工作總結,我們認識到在項目的實踐教學中,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在實際項目中與環境的互動和交流以及自身的體會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的目前的轉型發展的教學理念,“新化縣大熊山蚩尤屋場文化元素融人設計方案”項目設計現場的體驗式教學反而更加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課堂的效率。
4.實際項目進入工作室的教學程序
在此次實踐項目的教學中,我們的課程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工作室模式的展開,擇優選擇,在已有的學習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中經過考試挑選一部分優秀的學生作為項目的負責人之一參與項目,其他人員作為參與項目設計成員,實際的項目是有相應的項目費用的,所以,對于優秀的項目成員實行獎勵制原則,帶動學生做項目的積極性。第二階段:設計任務書的發放,教師先給學生介紹項目設計的專題,通過甲方設計意向的表達,在有目的,有計劃的根據實踐情況給學生布置設計任務,讓學生先建立與項目內容相關知識的了解,并帶學生進行現場考察,通過現場體驗式教學的開展,讓學生通過體驗設定的教學場景并結合設計任務,現場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第三個階段為老師和學生的合作階段,老師通過學生在現場考察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對蚩尤文化園理論的闡述、分析、啟發和引導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合理的解決問題,讓學生產生新的認知,獲取新的知識。第四階段是以學生為核心的,對前面獲取的知識進行消化,然后形成新的知識,找到跟設計內容有關的新的設計方向。這個階段分為兩種方式進行設計,一種方式是非商業型方式項目實踐,學生不需要跟甲方進行直接的對接,只是在固有的項目和文化上進行創意設計,注重創意性,不需要商業的對接,但項目的場地是具有實踐意義的;另一種方式是商業性的對接,做出的關于項目設計方案都是要與甲方交流,并讓甲方確定實施的,更加注重項目的實踐性。第五個階段是老師與學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老師與學生對蚩尤文化園的方案設計進行討論,針對相應的設計問題進行討論,老師通過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場景體驗和自我思考,帶著問題去進行設計,將問題的內容與實際的項目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主觀的設計能力,從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幅度的提升。
5.實際項目進入工作室課程教學改革
5.1測繪訓練
測繪訓練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是占首位的,測繪訓練主要是鍛煉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現場環境的尺度感。同時也鍛煉學生對具體的環境以及對于圖紙的審查等綜合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我們的教學課程與實際項目的融合在中,測繪訓練是安排在第一次草圖方案之后,學生對于項目有一定知識的理解,通過思考去現場進行實際的體驗與考察,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的學習,并解決問題。“測”的過程就是學生認識現場的過程,包括對材料的認識,對空間的理解。“繪”就是學生結合“測”的實景體驗的感受,重新從空間類型、空間的大小出發,去判斷自己前面做的方案的可行性,同時也更加深層次的強化了學生對于圖紙的認識,實景的空間和圖紙的空間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對實際的項目場地進行新的認識,并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剖析,強調測繪在工程項目中體現的尺度與空間問題,同時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前期資料收集的匯報,這樣可以確保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都能夠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
5.2調研分析與設計
以蚩尤文化園為主體,以地方文化為支撐,將調研分許課程設置在第一次方案設計之后,蚩尤文化園占地面積比較大,學生通過實際的測繪和方案思考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有關場地的實踐思考,這時候如果能夠將調研的實際場景加入進來,對于學生在觀察體驗上的為引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怎么去分析場地的空間性,場地的功能性,場地的現實性,這個在方案的初期是非常關鍵的。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開實地調研,從整體的空間布局,人與環境的行為心理,以及周圍環境的植物配置等等,通過拍攝照片,調研分析結果進行再一次匯報。
5.3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是在設計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最直觀的看到自己的設計從二維圖紙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轉換過程,模型制作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軟件的效果圖模型制作,這也是在課程教學中提升學生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第二種是按照比例微縮的形式,利用實際的材料制作成模型,對實際項目的場地進行空間的分隔和環境的營造,利用材質、地形、植物的配置的分析來引導學生發現設計中的不足,從而進行反思。
6.實際項目化教學的成果
6.1實際項目成果
“新化縣大熊山蚩尤屋場文化元素融人設計方案”項目時間長達半年之久,我們帶領學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于2016年7月成功的完成該項目的設計以及施工,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方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設計思考,設計出了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神龕建筑以及景觀布置,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的項目機會,我們取得項目成果如下:
6.2畢業設計選題
在工作室實踐項目穩定的情況下,會把更多社會實踐項目融入畢業設計當中,同時也可以把和學生一起完成的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讓學生從商業性和費商業性進行設計上的區分,這種直接的思考和對比能夠讓學生更加釋放自己的創意思維。
7.總結
在環境設計過程中導入實際項目的教學,通過“工作室制”模式組織教學,通過引入情景模式進行體驗式教學,將理論學習和主動實踐兩個階段進行有機結合,不斷提高了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崗位技能,通過老師與學生相互信任,進一步推動環境設計專業在項目實踐方面的良性發展,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升他們的就業和創業的能力。促進學校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