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雕塑作為雕塑藝術中的一種,具有藝術性、審美性、獨特性、公眾性、環境性、社會性等特點,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處理好城市雕塑與空間、環境及其他因素的關系,尋找合適主題,才能從不同角度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使其成為塑造城市形象、反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城市雕塑;藝術構思;空間布局
一、城市雕塑概述
城市雕塑藝術作為造型藝術中一種特殊類別,有其一系列的獨特的特征、特性,并且這些特征勢必會影響構思、構圖、藝術處理等過程。城市雕塑以其所處的環境為基礎,用來服務于社會大眾,去實現雕塑與環境之間的融合。不管是在城市雕塑的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要適應廣大欣賞者的心理及活動特點,兼顧欣賞者的審美意識,并尊重當地民風民俗、體現時代特性。
二、我市城市雕塑題材規劃
安陽是中原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明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南北朝文化、殷商文化、近現代革命文化等文化遺存有著明顯的存量優勢。秀美的自然風光與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遺存結合我市特征,可以為我市城市雕塑建設提供大量的素材:
1、歷史文化題材
古都安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又是城市特色內涵的重要集中表現。它可以表現獨特的城市民俗風情,傳統的文化痕跡,富有創造性的個性特征。可以將安陽人文歷史一些典型資料作為城市雕塑的素材,彰顯安陽豐富的歷史遺存與文化底蘊。
2、民俗風情題材
安陽這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風俗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寄托著古都人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眾多的民俗風情文化可以作為城市雕塑重要素材。
三、我市城市雕塑藝術構思與空間布局
根據城市的空間特征、地區文化、功能屬性,確定雕塑題材在城市區域中的主要發展方向。將較為概括的、抽象的一級題材,進一步細化到具體的次一級題材上,針對城市雕塑規劃的具體位置地點,根據地方性、文化特性,分析其環境的要素特點,明確環境屬性,并對城市雕塑所定位的題材內容、表現形式、體量關系、材質特性、預期效果給以進一步的說明。
依據安陽城市雕塑總體理念,建構“一縱、三橫、五口、多心”的“豐字型”中心城區城市雕塑總體空間布局結構。有機整合城市景觀資源,提升安陽城市品位。
一縱,南北方向展開,以市府行政區、兩館為中心,與中華路并行聯為一體的景觀軸。向北含易園和文字博物館鏈接洹濱歷史文化風景帶,南越籌建中的商務中心,毗鄰洪河濕地公園。南北長約公里東西跨度寬約公里。這條軸線位于安陽市現有城區和即將發展的安東新區共同所構建的安陽市區的中線上,它將安陽市重要的行政、文化、商務區域聯接起來,跨度長,空間大,公共面積集中;在結構上起到了以“豐字型”串架起南北中三條橫向景觀軸的中心骨架作用,因而在空間布局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選擇題材:歷史文脈題材、城市發展題材、民俗風情題材、藝術文化題材。
這是十分重要的警告軸線,適應于綜合反映安陽地域歷史文化特征大型紀念性、主題性城市雕塑與小型裝飾性、實用性雕塑的完美結合與呼應,共同營造完整的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公共藝術氛圍。
三橫,東西方向展開,南北并置排列的北、中、南三條景觀軸,從北至南分別是:
1、以洹濱歷史文化風景帶向西經由殷墟大遺址公園至安陽鋼鐵集團和大唐電業的北線景觀軸,鏈接東西外環線,經京珠高速安陽北站向東延展輻射至白璧,向西延展輻射至工業重鎮水冶,貫穿安林路景觀大道,符合安陽“組團式”城鎮發展框架的基本要求。這一軸線東西跨度大,應重點突出白璧(安東新城)、京珠安陽北、國家文字博物館、洹濱景觀帶、殷墟大遺址公園、安鋼集團和大唐電業工業區、水冶等亮點,串珠式鏈接為整體景觀軸線,抓住城雕的功能特性,突出重點有節奏的間斷式分布城雕景觀,由于地況較為復雜,應多考慮城雕作品體量與環境空間的關系問題。
選擇題材:歷史文脈題材、城市發展題材、民俗風情題材。
突出歷史、文化、旅游和工業題材的表現。
2、以文峰東路、文峰中路、文峰大道為東西橫向中線景觀軸,鏈接東西外環線,貫通東區行政區域、兩館、新商務中心、老城商業街、安陽古城歷史文化街區、高閣寺、文峰塔、京廣鐵路立交橋、貞元廣場、安鋼生活區等重點區域,與“一縱”形成重要的十字交叉框架結構。這一軸線貫穿社區多,十分貼近市民的日常起居生活,東西橫向跨度不大且公共空間較為狹窄,城雕作品以中小型、交互式為主體。
選擇題材:民俗風情題材、藝術文化題材。
突出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古城歷史風貌、民俗風情、人文關懷等方面的表現。
3、以洪河生態景觀帶為主線,涵蓋長江大道、黃河大道全段為東西橫向南線景觀軸。強化鏈接安東新區生態區、中央生態綠帶景觀與洪河景觀帶所共同構成的連續性景觀體系。這一區域自然景觀資源豐富,公共空間開闊,同時該地區教育機構、高新產業較為密集,在設計過程中應突出其科技、文化、教育的區域特質,利用洪河濱河綠地建立“安陽城市雕塑公園”,為原創性、藝術性城雕藝術作品提供集中展示的平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結合城市水系,營造宜居和諧的現代都市環境。
選擇題材:歷史文脈題材、城市發展題材、民俗風情題材、藝術文化題材。
突出以上三橫景觀軸線將安陽中心城區分層次劃分為六個大區塊,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構建和支撐起安陽城市空間構架的新格局。
五口,京珠高速安陽南、北站口、南林高速開發區站和安陽西站、石武高鐵安陽站是五個進出安陽的門戶,也是塑造城市形象與城市品位重要口岸,應加大對這一類型地區的環境改造和景觀建設力度,突出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感,強調現代材料和先進設計理念的運用,強化精品意識,樹立安陽的全新地標。
選擇題材:歷史文脈題材、城市發展題材
多心,這一理念有兩個層面的概念,
1、以安陽中心城區商業步行街、環城河綠化環帶、拱辰廣場、貞元廣場、市政廣場,以及市內各綠地、公園為中心,結合周邊環境以點帶面設計小型城市雕塑景觀,為城市增加文化亮點。
選擇題材:歷史文脈題材、民俗風情題材、藝術文化題材。
2、以四個衛星城區為中心,衍射到周邊縣區,在重點區域建立城市雕塑景觀體系,力求突出不同區域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背景及其作為現代城鎮的功能屬性特征。
選擇題材:城市發展題材、民俗風情題材。
四、結語
當前城市的包容性、地域性及人文因素等已經逐漸滲透并發展形成了具有地域背景的人文特征,將其融入城市雕塑的設計中,符合當今社會追求“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科技、人文”的主題基調和可持續發展思想。在繼承傳統設計思想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弘揚地域文化,體現城市人的審美價值,才能促進安陽城市文化的發展,提高城市宜居性,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