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為衡水市社會發展研究課題“建設創新型衡水的創新創業設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6044
摘要:圍繞衡水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實際狀況,結合實地考察與教育教學實踐,針對創新型衡水建設中“雙創”藝術設計人才培養g-g進行闡述,以衡水學院為例,提出了實施策略,進而構建衡水創新型城市建設人才創新的完整通道,為學院創新教育的進一步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實現城市創新藝術人才的有效聚集。
關鍵詞:創新型城市;創新創業;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策略
創新型城市的建設其形成主要依靠科技、知識、人力、文化、體制等創新要素驅動發展新動力,其中人力資源是創新資源中的最為關鍵要素。隨著現代市場對藝術人才要求的提高,我們必須做好創新創業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升級,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優秀人才。對于藝術設計學科來說,它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創新性要求也極高,學科涉及到的知識結構廣泛,與科學、與哲學、與美學、與人文、與自然、與精神之間環環相扣,緊緊相連,可以說是多個學科的綜合體。藝術設計人才突出的創造力素養,可謂是創新城市建設中創新創業人才的中堅力量。為此,筆者根據京津冀區域“雙創”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所存在的瓶頸與不足,以衡水學院為例,提出地方高校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雙創”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思路與策略。
一、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新創業設計人才培養思路
1.理論夠用、重在能力、突出實踐——提高專業特色的重視程度,構建適宜社會需要的課程新體系
在藝術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開設創新創業類板塊的課程內容,增加專業課的時間,增設課內創新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適應企業需求的能力。在完善專業課的同時,應該重視學生的綜合性的市場調研能力培養。以衡水學院為例:在培養模式構建中,本著藝術專業基礎理論夠用,補充部分實用藝術史論課程,突出設計實訓環節,有效加入市場商業項目實踐課程的學習,課程設置體現專業特色,成立課程小組,完善課程連續性負責人體系。
2.做中學、做中教、做中得到發展——引進校外實踐指導教師進校園,增強學生社會能力鍛煉
藝術設計專業具有藝術與科學融合的特性,在“工匠精神”的時代背景下,在教育教學的進程中,使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要有效融合。以衡水學院為例:利用當前社團、協會,特別是近年加入高校“尖荷行動”聯盟,利用該平臺引進校外實踐指導教師進校園開展實踐教學,實踐項目教師與學生通力合作,使藝術學生身臨其境,完成藝術設計真實項目活動,實現自身發展。
3.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采用競爭式教學模式,提高藝術設計教學的創新性
近年來,國內外各種專業賽事層出不窮,采用競爭式的教學策略,構建專業性較強的教師團隊,依據競賽主體,將其和教學課程相融合,通過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以衡水學院為例:教師經常將專業賽事主題引入課堂作業訓練,比如教育部高教司舉辦的歷屆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中國美協舉辦的中國室內環境設計大賽,北京電影學院的歷屆動畫學院獎等專業比賽,充分利用這些賽事平臺,即可展示學生自身藝術才華,也能檢驗學校藝術教育教學成效,起到雙向互促效應。
4.談論式、合作式、自由式——改善教學方法,呈現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
藝術設計作為藝術的一個特殊門類,大部分課程內容相對活躍,注重對學生的啟發、誘導性,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談論式、合作式、自由式的教學策略,增加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提高學生的認知力。以衡水學院為例:學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求多元手段,綜合教學。一是設計情景教學,二是采取講練結合,三是加強專業技能競技活動,四是依托校企合作培養之路。
二、構建全新應用型創新創業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策略
構建全新應用型教學體系,培養設計人才創新能力與創業意識,按照社會需求進行教學改革。
1.建立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發展戰略,開展自主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作為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顯現出產業化、品牌化的趨勢。當互聯網+時代來臨的時候,衣、食、住、行、用、玩、賞、商圍繞跨界、協同、眾創、眾籌等呈現出多元、多維、多樣的空前的機遇,向藝術設計學科呼吁,跨過障礙,通過自主革新之道實現持續聯動發展。人類活動從來離不開創造,從遠古時期阿爾塔米拉洞穴里的巖畫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再到現如今的新媒體藝術,無時無刻不體現著人類藝術設計的智慧,而設計就是一種創造,也是人類回饋給造物主的珍饈美饌。因此,構想中的自主創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就是以“自由、開放、跨界、共享、創新”為宗旨,以“思想引導、學術引領、發展引航”為核心,立足學生與教師兩大主體,著力于打造學科間師生思想交流與碰撞的陣地、啟迪智慧與交融觀點的平臺、閃現創新思維和激發靈感的磁場。藝術設計專業是衡水學院的重點專業,教師隊伍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在教學理念上建立了專業學科發展戰略,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積極探索和創新培養模式,凝練和呈現出具有思想性、引領性、創新性、示范性的導學案例,為學院進一步深化應用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種探索路徑和實踐范例。
2.加強創業實踐活動,培養自主創業能力
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表現,是藝術家創作靈感之所在。以藝術世界中的實踐來觀察社會空間觀內容的變遷,從而思考社會藝術思潮和藝術創作實踐的關系,也是藝術設計教學不得不面對的事實。衡水學院美術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與衡水天外天設計有限公司、石家莊晏軍設計公司等進行合作,并邀請國內重點高校學者、設計師、藝術家、企業經營者、新生創業團隊等,緊緊圍繞“雙創”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這一具有時代性的課題,從全領域、跨學科、多角度進行共同探討,建立全新的課程體系,滿足共同知識學習和個性化培養,完善與企業合作機制,不同背景同學組成團隊來實現創意原型,推動師生參與不同形式的藝術設計創業實踐活動。開展創業工作坊,采用項目驅動和團隊協作的實踐模式讓創意落地,實現“雙創”人才培養。
3.舉辦藝術創業計劃競賽,培養學生創造意識與藝術品格,規劃自主創業平臺
創業計劃競賽旨在為設計專業學生提供規劃專業自主創業的平臺和切實可行的產業轉化渠道,以“設計智造及互聯網+”的全新理念,讓創意設計與產業緊密結合,將優秀的創業計劃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引領一個文創變革時期的城市新經濟。衡水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每年定期舉辦創業計劃競賽活動,活動期間展示學生創意手工藝與文創產品設計,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延伸設計,時尚與生活品設計的銜接與融合,又突出的體現“工匠精神”的類型示范與天然習性。學生展示的創意設計作品,具有鮮明的創造意識與藝術品格,它們或是以衡水地域傳統工藝美術、民間藝術、手工技藝及制成品為文化資源,進行嫁接與變體;或是在延續以手工制作與獨件完成方式的同時,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創意路徑與形式手法;或是借鑒了國外學院手工藝工作室運動的案例與范式,又吸收了當代藝術的思想理論與心靈睿智,語法與樣式;或是十分強調原創性與個人的生活體驗與藝術追求。創業計劃展示作品體現了學院創意教育的快速與蓬勃的發展,體現了衡水城市地域文化風格,為學院創新藝術教育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新的平臺與劃出了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