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為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發展研究項目課題《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河北民間藝術創研型人才培養對策與實施途徑研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04130401。
摘要:隨著我國由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轉變步伐的加快,民間美術的傳統文化觀念、審美觀念、價值觀念以及它們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民間美術也隨之產生巨變,向多元化發展。民間美術的發展究竟何去何從是歷史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研究民間美術的至高意義不只為了發展當代民間美術,更在于進一步發展民族文化并助于對未來事業的開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需要我們把對民藝學的研究上升為學科體系來認識,改變以往對“民間美術”狹義的理解,在找出它的規律性和個性特征的同時形成適合于研究民間工藝的正確方法。
關鍵詞:民間藝術;審美;研究方法
引言
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史論家鄧福星先生在他的《論民間藝術》一書中對“民間”一詞及“民間美術”的性質做過一些闡述。他認為“民間”可以泛指平民百姓和鄉土基層,而“民間美術”與古時宮廷士大夫的美術有著不同的文化性質區別。中國民間美術協會副會長王樹村先生對“民間”一詞的解釋即為老百姓,“民間美術”就是廣大勞動群眾自己創造并流傳的一種美術。民間美術根植于平民百姓的實際生活及各種民俗當中,這就使得它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并隨著生活的改變而不斷發展。從研究的角度看,對待民間藝術不像研究歷史,譬如研究甲骨文、青銅器,已經成為歷史的陳跡,主要在考證上下功夫;研究民間藝術則不然,雖也需要聯系到某些歷史現象,但更為重要的是觀照今天的大眾生活與他們的藝術以及未來的發展。至于研究歷史和研究外國并對它們作縱向與橫向的比較,在許多方面我們還處于空白狀態。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全面調查,二是分頭研究,三是觀察趨向,四是預測未來。
一、綜合研究方法
作為跨學科綜合體,中國民間美術研究如果沒有哲學的理論思考就不可能同時了解其他學科與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系。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民間美術不僅是藝術,還體現在社會、生活、文化等各個層面,對參與其間的民眾來說他們的階層也具有多元性和不斷變化性。
為了進一步有利于民間美術自身學科框架的充實和加固,它的綜合研究方法就必須打破交叉學科之間的限定,不僅要對藝術本體進行深入的研究,綜合研究所涉及的課題里還包含著對民間美術相關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文化傳承因素和習俗因素以及民眾審美心理取向的研究。綜合的思維方式,不是將已認識到的事物要素機械相加,而是要發現它們之間所存在的各種有機聯系并從中找出蘊含其中的內在規律。
靳之林在著作中提出了創立本原文化研究方法的設想,他在著作中寫道:“在延安基層文化館和文物管理委員會工作的13年中使我有機會在陜北、隴東、山西,即以黃土高原為中心的黃河流域深入生活,并比較深入地對民間藝術、民間風俗與歷史文化傳統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研究。在歷史上曾經是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中上游地區由于長期的交通閉塞和文化封閉,使民間藝術與民間風俗保留了極其豐富的史前文化以及古代歷史文化的遺存,它們可以稱之為歷史的‘活文物’。這是涉及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藝術學、美學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諸方面的活生生的地域歷史博物館對于它的研究,將成為一門前景廣闊的新的綜合學科。”
二、分類研究方法
分類是收集到足夠資料后,開展研究的一道重要工序。每一位研究者對分類標準的掌握和他分類的實際結果,必然能夠反映出他的學術思想,并直接影響到其論著的面貌。在分類研究方法中如果單純為了解決理論思考則不能使研究課題進一步深入,還必須要加強對民間美術各種品類的研究,必須深入研究民間美術整體框架與具體事項的關系,這里面包含著對民間美術的理論研究、對民間美術個案的歷史研究、對民間美術的調研采風等內容,這些研究內容都是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類研究的角度一般情況下可以從橫向與縱向兩方面著手,就其分類對象來說又可以分為若干個層次:比如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整理與排比分類并寫出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調查報告;根據若干第一手資料或第二手資料寫出單項研究論文,論文的內容或側重于某一類屬、某一地區,也可以側重于某一問題;在這種前提下于更高層次上作更大的綜合思考,綜合全面地探討其原理、規律以及其他具有共性的問題。“傳承人和當事人的專訪調查和個案研究,發掘傳承人的文化記憶、民間藝術手工制作方法,以及紋飾圖像話系及其來源等相關內容。”
三、比較研究方法
對比和類比是比較研究方法的兩種基本形式。即:可以在古今之間進行對比。也可以在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民間美術進行類比。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文化范圍廣闊、內容繁多,作為民間文化形象載體的民間美術無論在藝人分工、社會結構還是品類及表現風格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可比性。“從歷史的民藝階層、民藝文化、民藝這三個方面尋找出民藝和非民藝的對比關系,這種比較研究的方法不是要從中界定高低之分,而是對其本質意義的比較研究。”
民間美術是民間文化的產物,與其他階層的藝術有著重要的區別與聯系,在我們以往的研究因為缺乏比較系統科學的研究程序而使相關理論有所偏頗。通過比較研究才能更準確地認識它們自身的許多性質與特征,并有助于認識其他階層的文化和傳統的整體民族文化。鐘敬文先生主要是從階級文化的角度對文化進行分層,但同時他指出了不同階層的文化都是從原始文化發展而來的,既有差異、相互分離,又相互聯系、滲透、糾結,形成了整體民族文化,而下層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礎。
四、總結
張道一先生的觀點是中國民間藝術在古代時期相對于貴族的宮廷美術、士大夫的文人美術、佛道等宗教美術而言,而在現代它們則是相對于專業美術家及其創作而言。并指出四種不同的文化和藝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影響、交錯、并行發展。張道一先生在《中國民間文化論》《中國民間美術概論》《民間研究的如于關系》等論文及報告中都細致明確地闡述了民間藝術其文化分類的關系,而且卓有見地的指出了民間藝術的“本元文化”特征以及漢族文化藝術與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關系。針對研究中學科里出現的各種難以處理的問題需要培養研究者學會從正反方面去看待,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研究者在對民間玩具進行研究時不僅僅要把它視為具有單純的玩耍功能,更應該從兒童娛教、驅邪等深層作用上來解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知道民間玩具不僅具有玩耍功能還具有更深的文化含義,更有意義的是可以使兒童由對玩具的認識而了解與它相關的文化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受用者的審美心態,同時也可以從審美的角度發現創作者的審美取向,從造型的角度以及文化蘊含的角度重新去認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