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一直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隨著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推廣,壓瘡已成為衡量醫院護理質量的一項主要指標。壓瘡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且影響疾病的康復。近年來,國內外對壓瘡及其治療提出了新概念、新方法,現將壓瘡護理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 壓瘡;護理
1 壓瘡的概況
1.1 壓瘡的現狀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晚期癌癥的增多,臥床患者以及重病患者不斷增加,家庭護理范圍越來越廣,壓瘡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新近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壓瘡發生率3%~12%,其中老年患者壓瘡發生率10%~25%,死亡率增加6倍[1]。
1.2 壓瘡的高危人群
為了減少壓瘡的發生率,我國護理學者根據英國皮膚及傷口護理中心和美國國家壓瘡顧問小組提供的資料,結合我國的臨床護理實際情況,對具有壓瘡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進行了擬定[2]:(1)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感覺、活動力及運動力減弱或消失;(2)危急重癥、嚴重的慢性或終末期疾病;(3)營養失調嚴重、中度以上貧血,極度瘦弱;(4)嚴重脫水及水腫;(5)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固定,如骨折,上支架、石膏等;(6)心血管疾病:心衰、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所致周圍血管疾病,(7)腰以下手術,手術時間大于2h;(8)組織創傷、燒傷、燙傷等;(9)長期使用鎮靜劑、類固醇,毒性藥物導致機體抵抗力及活動能力下降;(10)入院時已有壓瘡、陳舊性壓瘡史(1年內),年齡≥65歲。
2 壓瘡治療
2 .1 局部清創 徹底的局部清創和引流對于Ⅱ 級、Ⅲ 級壓瘡的愈合非常重要.Ⅱ級壓瘡形成多個大小不一的水皰,水皰應在破潰前進行處理,方法是消毒后穿刺抽出滲液,后以敷料覆蓋。Ⅲ 級壓瘡的病灶分為干燥和濕潤兩種,對于前者,應切除壞死組織直到見到正常組織;對于后者,應進行多間隙引流,將滲液全部引出并定期更換敷料。
2 .2 局部藥物外用 在清創后,根據創面選擇合適的藥物外敷。傷口無感染常用止血、生長因子、營養物質等藥物外敷??捎蒙∮窦t膏外敷、金因肽外噴、壓瘡散外用等方法。復方七葉蓮液治療適合各度壓瘡。配方:七葉蓮根須、八角楓根、海風藤莖葉等混合置入75 %乙醇中浸泡。方法:用棉球蘸取浸泡液涂擦病人皮膚發生紅腫或潰爛的病灶,每天3 次。涂藥后紅腫出現干皺時間為2 min~3 min,消失時間為3d~4d,潰爛病灶出現結痂時間較短,多數為4d~5d,痊愈為15 d~20 d[ 3].
傷口如有感染,則可選用慶大霉素加白糖。烤燈聯合慶大霉素加白糖生肌膏治療Ⅲ 期壓瘡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除與消炎、改善局部微循環障礙有關外,還可能與改善血液微循環障礙后,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促使大量單核細胞涌向瘡面、分化成巨噬細胞、清除壞死組織有關[ 4]。除此之外還有痔瘡膏聯合西瓜霜噴劑,西瓜霜不僅有清熱解毒、祛腐排膿、消腫止痛之效,且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又有較廣的抗菌、抑菌作用,二者合用增強抗菌消炎、祛腐生肌作用,可有效控制感染,減少創面滲出物,促進創面愈合,明顯縮短療程,提高治愈率,方法簡便,價格低廉[ 5]。
2.3 敷料治療進展
吳小玲等[6]將60例Ⅱ期壓瘡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根據壓瘡的不同分期使用水膠體敷料換藥,對照組用利福平粉劑換藥,結果觀察組治愈率為86.7%,對照組僅40%。黃漫容等[7]對此類敷料還進行過成本效益分析,表明采用濕性愈合敷料換藥和使用傳統換藥方法所花費用無明顯差異。對骨外露壓瘡傷口的治療是個難題,最近有研究表明,將受累骨部分切開直至暴露有新鮮出血,傷口即刻用封閉敷料覆蓋以促進骨暴露傷口的愈合。認為骨髓細胞加封閉敷料是有效促進健康肉芽組織形成的理想方法。蔣琪霞等[8]報道,在老年壓瘡和神經系統疾病壓瘡患者中對Ⅱ-Ⅳ期壓瘡有干硬痂或肌腱或骨外露時使用水凝膠敷料聯合保守性銳器清創,發現水凝膠敷料除能自溶清創外,還能預防外露的肌腱和骨干枯而壞死,因而能夠促進愈合。研究證明,保持傷口37℃恒溫可增加傷口中肌成纖維細胞的活性達到108%,對傷口愈合有顯著影響,認為保濕及保溫的敷料更有利于傷口愈合。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特別是老年、昏迷、截癱、坐輪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實際出發,客觀地評估壓瘡危險因素,充分認識其危害,努力探索預防和治療壓瘡的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密閉性敷料時,應按時更換敷料,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患者全身支持治療并加強局部護理,如保護創面、適時翻身、保持床單位整潔等。
參考文獻:
[1] 趙光紅,劉義蘭,董英莉,等.實施壓瘡患病率調查持續改進壓瘡管理[J].護理學雜志,2009,24(13):59-62.
[2] 葛兆霞.壓瘡護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2):80-82.
[3] 李紅梅,張兵.壓瘡護理研究概述[J].中國護理管理,2008.8(4):74-75.
[4] 蔣琪霞,劉云.成人壓瘡預測和預防實踐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8~14.
[5] 王彩鳳,巫向前.壓瘡形成機制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1):74-77.
[6] 吳小玲,宋志芳,萬群芳,等.水膠體敷料治療壓瘡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5):466-467.
[7] 黃漫容,葉新梅,陳利芬,等.濕性愈合敷料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與成本效益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5,4(6):10-11.
[8] 蔣琪霞,徐格林,劉新峰.神經內科患者壓瘡不同清創方法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