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藥物治療與PCI治療的預后情況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擇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2組,每組30例,藥物保守組給予藥物治療,PCI組在藥物保守組基礎上加用PCI治療,觀察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以及終點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PCI組患者主要終點事件與次要終點事件的中位生存時間均高于藥物保守組,差異顯著(P<0.05);PCI組患者主要終點事件與次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均低于藥物保守組,數據對比,再發心力衰竭、心絞痛、心肌梗死等顯著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應用PCI治療,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時間延長,降低不良終點事件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療;藥物治療;預后效果
在臨床中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冠心病屬于心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其具有高致殘與病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冠心病的其中一種類型,據相關調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內死亡率可達到5%~7%左右;臨床對其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以及冠狀動脈介入治療[1];本次研究為探討這兩類治療方法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效果,對60例患者進行研究,所獲結果較為滿意,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案藥物保守治療和PCI治療隨機各抽取3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診,隨訪至2016年12月,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2組,藥物保守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56.34±2.66)歲;PCI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56.52±2.54)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具有分組研究意義與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年齡在30歲至75歲間,均符合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均進行GRACE評分,評分在140分以上,有限期行PCI術的指征。排除標準:,曾進行PCI等心臟手術者,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其他嚴重心臟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相關藥物過敏史;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嚴重并發癥者;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治療方法
藥物保守組:予以拜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30078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規格:100mg)、硫酸氫氯吡格雷(Clopidogrel Hydrogen Sulphate Tablets:H20100750 規格:75mg)各300mg負荷劑量頓服,予低分子肝素(3000-5000u)皮下注射,時間間隔12h,共治療5-7d[2],同時予硫酸氫氯吡格雷75mg,qd,拜阿司匹林100mg,qd,治療1年以后改為拜阿司匹林100mg/次、qd長期服用。PCI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予以行PCI術:在藥物保守組治療藥物基礎上加用PCI術,所有患者行GRACE評分進行危險分層,根據危險分層行早期PCI術,根據患者造影情況實施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全部患者除外禁忌癥均給予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以及硝酸酯類藥物治療[3]。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以及終點事件發生情況,終點事件包括主要終點事件和次要終點事件,主要終點事件為死亡,次要終點事件為再發心絞痛、再發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
1.4統計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