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護理措施。方法:對臨床19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護理進行回顧性調查和分析。結果:19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均治愈出院。結論:及時、準確、有效地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執行急救護理,有利于提高療效,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
關鍵詞:急性酒精中毒;急救;護理
當今社會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飲酒人數相應增加,急性酒精中毒發病率也相應增加,并成為常見的內科急診。它是指一次飲入過量的乙醇或酒類飲料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由興奮轉為抑制的狀態,甚至麻痹,對肝臟也有毒性。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抑制而死亡,如能及時救治,可挽回生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護理至關重要。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急診共收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98例,經納洛酮、維生素C、法莫替丁等綜合搶救與精心護理均治愈出院。
1.一般資料
急性酒精中毒198例,其中男119例,占60%,女79例,占40%,平均年齡在22—26歲。其中飲低度白酒79例,占40%,啤酒33例,占17%,紅酒73例,占37%,烈性酒(白酒,白蘭地,威士忌)9例,占4%,其他4例,占2%。
2.診斷及臨床表現
急性酒精中毒發病前往往有明確的飲酒過程,呼氣和嘔吐物有酒精的氣味,中毒表現大致分為三期:
2.1興奮期:酒精中毒早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表現為眼睛發紅(即結膜充血),臉色潮紅或蒼白,輕微眩暈,語言增多,逞強好勝,口若懸河,夸夸其談,舉止輕浮,有的表現粗魯無理,感情用事,打人毀物,喜怒無常,絕大多數人在此間都自認沒有醉,繼續舉杯,不知節制,有的則安然入睡。
2.2共濟失調期:興奮狀態消失后,即出現動作失調,笨拙,步態蹣跚,語無倫次,發音含糊,口齒不清,惡心,嘔吐,心率加快。
2.3昏迷期:臉色蒼白,皮膚濕冷,口唇微紫,心跳加快,呼吸緩慢而有鼾聲,瞳孔散大,嚴重者呈嗜睡或昏迷狀態,可有呼吸抑制,紫紺,血壓下降及大小便失禁等[2],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有的酒精中毒也可出現高熱,休克,顱內壓增高,低血糖等癥狀。
3.治療及效果
19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我科經催吐,吸氧,輸液(納洛酮,維生素C)等治療后,神志轉清,均痊愈出院,平均留院時間6小時。
4.護理措施
4.1急性酒精中毒輕者不需要特殊治療,只需臥床休息,防止受涼,數小時后可自行恢復。
4.2催吐或洗胃 如病人清醒在中毒6小時以內時,可直接刺激患者咽部進行催吐,使胃內容物嘔出,減少乙醇的吸收[3],已有嘔吐者不可用,用水或1:2000—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洗胃,如超過6小時,乙醇被吸收入血,洗胃作用不大,可用硫酸鈉20g導瀉。如病人中毒較重近于昏迷,且時間小于1小時者,應立即催吐,禁用阿樸嗎啡,以免加重乙醇的抑制作用,如時間超過1小時則否。
4.3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飲酒后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意識障礙,應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鼻內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應立即給氧,防止窒息。還要觀察嘔吐物的量和性狀,分辨有無胃黏膜損傷的情況。
4.4嚴密觀察病情和密切檢測患者呼吸 患者在重度酒精中毒期間可出現昏睡,休克等威脅生命的癥狀,意識加重后可引起呼吸循環衰竭,因此應注意準備好搶救物品和藥物,給予心電監測,血氧監測,密切監測呼吸的變化,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防止氣道阻塞,應給予適時的霧化吸入,氣道吸引,翻身叩背,頭偏向一側,密切監測血氣指標,保持正常呼吸。
4.5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及時準確地執行醫囑,尊醫囑補液的同時應用納洛酮、呋塞米及保護胃黏膜的藥物。納洛酮為純阿片受體拮抗劑,是一種平安性高,不良反應小的藥物,可使血中酒精含量明顯下降,使患者迅速清醒,也是目前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首選藥物。
4.6保證營養的供給
4.6.1可給予足夠的營養,如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尤其應補充大量B族維生素類食品,并給予營養神經肌肉的藥物。
4.6.2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尤其對震顫及抽搐患者應準確記錄出入量,熱量,防止出現電解質紊亂而引起酸中毒,一旦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無力甚至昏迷意識障礙時,應注意補充輸液量,必要時給予鼻飼保證營養供給。
4.7安全護理
4.7.1有專人陪護,并做好陪護人員和患者的宣教,防止患者出現摔傷,碰傷以及走失的危險。
4.7.2當患者出現幻覺,或精神錯亂,行為失常時,應注意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防止出現護理意外。
4.7.3當出現震顫,癲癇持續狀態時,應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瞳孔,面色,呼吸,血壓,脈搏變化,詳細記錄發作的情況,如抽搐部位,順序,性質以及有無大小便失禁,嘔吐外傷等。做好患者安全防護的同時,還要防止傷害他人(包括醫務人員),在護理時要做好自身的防護。
4.8注意保暖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擴張,散發大量熱量,有些甚至寒顫,此時應適當提高室溫,加蓋棉被等保暖方法,并補充能量,及時更換床單,衣服,防止受涼誘發其他疾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5.討論
急性酒精中毒的機制[4],是由于過量飲酒后迅速吸收進入體內的乙醇超過了肝臟的氧化代謝能力而蓄積,并經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此時的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大丘腦釋放因子促使垂體前葉釋放內源性阿片樣物質,其中作用是?—內啡呔,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作用于腦內阿片受體,使腦皮質功能受抑制,患者先處于興奮狀態漸轉抑制,繼而影響延腦,脊髓,抑制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導致循環功能衰竭,嚴重者發生呼吸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一旦中毒應盡快對患者予以催吐,補液,以減少酒精的吸收和促進酒精的排泄,應用純阿片受體拮抗劑納絡酮快速催醒,縮短治療時間達到事半功饋的效果,同時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及基礎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改善癥狀,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馮秀梅.9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熱帶醫學,2003,3(1):124.
[2]張心中.實用急診手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458—459.
[3]方楚芬,林曼娜,李惜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體會[J].廣東醫學,2006,27(02):295.
[4]張亮.急性酒精中毒合并腦出血的應急治療[J].中國全科醫學,2004,7(1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