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護理程序的臨床作用及效果。方法:本院選取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間所收治的宮頸癌患者共90例作為探討對象,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方式,對照組(45例)、觀察組(45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護理程序,對比2組的遵醫行為以及并發癥產生狀況。結果:觀察組的遵醫行為比對照組高,且并發癥產生率比對照組低,予以統計學檢驗,P<0.05且差異明顯,統計學存在意義。結論:將護理程序應用在宮頸癌圍手術期患者中,能夠將患者的遵醫行為提升,并發癥產生率降低,效果顯著。
關鍵詞:宮頸癌;圍手術期;護理程序;作用
早期的宮頸癌將手術切除作為治療首選方式,但是具有較大的手術風險,在術后極易產生并發癥,所以將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做好對于宮頸癌患者恢復健康具備重要意義。護理程序將恢復與促進患者健康作為目標實施一系列具有計劃性、目的性的臨床護理活動,主動實施整體且全面的護理,令患者健康達至最佳狀態。我院選取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間所收治的宮頸癌患者共90例作為探討對象,將報道總結為: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選取婦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間所收治的宮頸癌患者共90例作為探討對象,將隨機數字表法作為分組方式,對照組(45例)、觀察組(45例)。在對照組中選取的年齡范圍是37至78歲間,平均年齡約(53.8±9.6)歲;在觀察組中選取的年齡范圍是38至79歲間,平均年齡約(54.7±9.5)歲。對比90例宮頸癌患者資料,經統計學軟件對比組間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統計學形成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護理程序,①評估自護能力,責任護士依照Barthel指數評估量表[1]于患者入院后、手術當天、手術后1d、4d、7d及病情變化之時予以評估,針對重度依賴患者需要護理者完成所有生活護理,并將呼吸道管理以及皮膚護理做好,以免產生壓瘡、墜積性肺炎。針對中度、輕度依賴者,在護理者的幫助之下完成生活護理,鼓勵患者獨立完成,將其心理、生理康復加快。②評估疼痛與護理,責任護士依照疼痛量表采取NRS與Wong-Banker面部表情圖結合方式,評估疼痛與對日常生活或工作造成的影響,醫師待評估后實施鎮痛治療,0至3分需每天評估疼痛,4至6分需每4h進行一次評估,≧7分需每1h進行一次評估,采取非消化道路徑治療者實施30min后與口服路徑治療者實施1h后,護士需對疼痛狀況進行再次評估[2]。③評估尿潴留與泌尿系統感染及護理,對患者在帶管期間內多喝水進行鼓勵,每天確保在2000ml以上至2500ml以上,對通暢尿管維持,引流袋需一直比膀胱位置低,需每周將引流袋更換2次,每天對會陰進行2次常規擦洗,在大便之后要隨時擦洗會陰,在術后的第3d、7d、10d留尿進行尿常規檢查,了解是否產生泌尿系統感染,在術后的5d至7d對膀胱區進行理療,在拔尿管前的1d至2d進行間斷性放尿,有助于協助恢復膀胱功能,進而將自主收縮功能恢復。④評估下肢靜脈血栓與護理,采用術前宣教于,術中、術后穿戴彈力襪,術后按時進行踝泵運動且在術后的6h內若病情允許可下床活動,2至4次/d[3],漸漸將活動量增加,依照其耐受程度將活動強度增大,運用溫水泡腳15至20min/d,且與藥物治療及肢體氣壓結合,以免產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1.3 統計學分析
臨床分析的90例宮頸癌數據處理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實現,一般資料采?。?)表示,予以t檢驗;遵醫行為與并發癥產生狀況采取n(%)表示,予以X2檢驗。對比組間差異,顯著且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2.結果
2.1比較2組的遵醫行為
觀察組的遵醫行為97.78%(44/45),對照組的遵醫行為84.44%(38/45).對比組間統計數據,差異顯著,觀察組的遵醫行為比對照組高,且予以統計學檢驗,X2=4.9390,P=0.0262,統計學存在意義。
2.2比較2組并發癥產生狀況
如表1所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產生率比對照組低,予以統計學檢驗,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統計學存在意義。
5.討論
將圍手術期護理改進對于手術安全性的提升具備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多數宮頸癌臨床患者在圍手術期存有不穩定的情緒、表現出焦慮不安,實施常規護理一般無法達至滿意的臨床效果,然而應用護理程序可以進一步令健康教育更具合理化、規范化,進而促進患者將焦慮與恐懼心理消除,令其在圍手術期達至最好的身心狀態,將遵醫行為有效提高[4]。我院經評估自護能力、評估疼痛與護理、評估尿潴留與泌尿系統感染及護理、評估下肢靜脈血栓與護理等一些列護理程序,將治療效果改善,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研究之中,觀察組遵醫行為97.78%(44/45)比對照組84.44%(38/45)高,且并發癥產生率4例(8.89%)比對照組12例(26.67%)低,予以統計學檢驗對比組間數據,差異明顯且P均<0.05,此研究成果和劉晶艷[5]文獻有相同的報道。
綜上所述,將護理程序應用在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中,效果確切,可降低并發癥產生率,改善遵醫行為,臨床具備較高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孔祥敏,高琦,隨麗麗等.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應用護理程序效果分析[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6,39(5):366-368.
[2] 王芳.護理程序在宮頸癌術后行同步放化療護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44-245.
[3] 楊洋,周姍紅.護理程序在子宮頸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B,2015(9):172.
[4] 楊素蓮,張云青,陳巧萍等.天皰瘡并發感染患者的循證護理應用[J].醫學信息,2016,29(31):155-156.
[5] 劉晶艷.15例宮頸癌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分析研究[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5(1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