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的診斷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的效果。方法:選在我院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性疾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觀察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情況。結果:CT在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甲狀腺腺瘤、乳頭狀癌、濾泡狀癌診斷中,準確率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相比,數值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結果,兩種診斷方式比較存在明顯的差異,Plt;0.05。結論: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的診斷中單獨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時,CT診斷準確率比較高。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CT;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疾病;診斷
甲狀腺結節性的疾病臨床上較常見,主要是指甲狀腺中出現腫塊,并且伴隨人體的吞咽運動作上下的運動,嚴重時影響患者飲食,造成患者痛苦。臨床上大多數甲狀腺疾病,例如甲狀腺的退行性病變、甲狀腺炎癥以及自身免疫的疾病等均可引起結節的形成。這種疾病會單發也會多發,多發結節比單發結節的發病率高,但單發結節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早診斷、早治療是一種有效方式,其中比較常用的診斷方式為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CT診斷以及普通二維超聲診斷,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CT診斷準確率比較高。對此,本次研究把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性疾病患者63例作為對象,研究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的診斷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的效果,現作以下陳述:
1.研究資料和診斷方法
1.1研究的資料
選2016年04月份到2017年04月份在我院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性疾病患者63例,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所選的患者中33例患者是男性患者,30例患者是女性患者;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36歲和73歲,年齡的均值是(52±2.34)歲。全部患者都了解本次研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診斷的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和CT診斷,同時在完成檢查以后實施手術的治療,對比兩種診斷方式準確率。使用日立-UB7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在7-12MHz之間。CT掃描使用GE 16排多層螺旋的CT機。
全部甲狀腺結節患者都實施常規超聲的檢查,然后實施CT掃描診斷,再應用手術治療,在術后需要檢測患者病灶切片情況,對診斷結果進行確定。
在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時,若患者是多發性的結節,結節邊界清晰,邊緣光整,橢圓形或圓形,聲暈完整、厚度均勻,病灶呈等回聲或高回聲,內部回聲均勻,內部見粗大或環形鈣化,CDFI:結節周邊見環狀血流信號,內部多無血流信號或有星點狀血流信號,PIlt;1.3,RIlt;0.75,則提示患者是良性結節可能。若患者是單發性的結節,病灶形態不規則,縱橫比gt;1,邊界模糊,聲暈不完整、厚度不均勻,病灶呈低或極低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后方衰減,內部見微鈣化或砂礫狀鈣化,CDFI:結節周邊及內部見豐富、雜亂血流信號,PIgt;1.3,RIgt;0.75,提示患者是惡性結節可能,惡性結節病變患者病灶可能會突破包膜侵犯周圍軟組織,粘連頸部前側的肌肉,壓迫食道或氣管;頸部出現異?;芈暳馨徒Y。
患者行CT掃描時,禁止在掃描過程中進行吞咽動作,自舌骨部位至胸廓入口部位范圍之內進行系列掃描,再對患者甲狀腺位置進行確定,同時在甲狀腺最低點掃描,經體位轉換,掃描各個方向甲狀腺。一般常規增強掃描。
在CT掃描下能夠較清楚看到病灶。良性結節常表現為患者甲狀腺增大,內有多發圓形或類圓形的低密度區,大小不等,輪廓光整,邊界清楚,密度均勻或不均勻,可有囊變、鈣化,有出血者密度高,與附近組織分界線的比較清晰;增強掃描病灶邊緣可見一層薄厚較均勻強化。惡性結節常表現為甲狀腺增大,形態不規則的低密度區,輪廓不光整,邊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勻,內可見散在鈣化、細沙樣鈣化或混合性的鈣化物質等,或見更低密度壞死區,病變與周圍組織結構分界不清,頸部淋巴結腫大;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侵犯周圍組織。
1.3觀察的指標
觀察與記錄兩種診斷方式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中診斷的準確率,記錄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甲狀腺腺瘤、乳頭狀癌、濾泡狀癌診斷情況,并進行對比。
1.4數據統計的方法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數據包來統計,經統計軟件來分析相關數據,然后應用 來代表計量的資料,通過t對組間比較輕快進行檢驗;通過百分率/%來代表計數的資料,應用卡方對組間比較情況進行檢驗,檢驗的標準是α=0.05,如果有統計的意義,應用Plt;0.05表示。
2.結果
2.1病理診斷分析
在病理分析后顯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15例患者是乳頭狀癌、3例患者是濾泡狀癌,2例患者是髓樣癌。有43例是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8例患者是甲狀腺腺瘤、32例患者是結節性甲狀腺腫、3例是橋本甲狀腺炎。
2.2比較CT與超聲診斷的情況
CT診斷的41例良性病變患者中,包含5例患者是甲狀腺腺瘤、33例患者是結節性甲狀腺腫、3例患者是橋本甲狀腺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37例良性病變患者中,包含3例患者是甲狀腺腺瘤、32例患者是結節性甲狀腺腫、2例患者是橋本甲狀腺炎。CT診斷的19例惡性病變患者中,12例患者是乳頭狀癌、2例患者是濾泡狀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15例惡性病變患者中,9例患者是乳頭狀癌、1例患者是濾泡狀癌。CT在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甲狀腺腺瘤、乳頭狀癌、濾泡狀癌診斷中,準確率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相比,數值明顯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準確率,兩種診斷方式
比較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在臨床上,甲狀腺結節屬于頸部常見腫塊性的疾病,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以及結節性甲狀腺腫都是常見的結節性病變[1]。在影像學中,結節性的病變表現比較相似,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大臨床診斷的難度。在甲狀腺結節性的疾病辨別與診斷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與CT有著重要價值,甲狀腺腺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等甲狀腺的結節性病灶發病率比較高,所以提升甲狀腺結節診斷的準確率至關重要[2]。臨床上甲狀腺的結節有五種類型,也就是腫瘤性、膠體性、增生性、囊性以及甲狀腺的炎性。由于甲狀腺的結節種類不一樣,需要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治療,這就需要保證術前甲狀腺的疾病評估準確性[3]。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診斷中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主要優點是簡單、高效與無創,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觀察患者甲狀腺形態、鈣化的情況、邊緣的清晰度、內部的回聲以及邊緣的聲暈及顯示出甲狀腺結節附近與結節內部血流及分布情況,在甲狀腺診斷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價值比較高。呂穎鉞[5]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在甲狀腺患者診斷中,超聲診斷主要優勢是經濟與方便,然而在良惡性的結節診斷中準確率還不夠高。另外,在甲狀腺的結節性疾病診斷中,CT診斷和彩超診斷相比,彩超應用前景較好[6]。而采用CT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的疾病時,可以將患者各個臟器以及周圍臟器各類斷面圖像清楚顯示出來,并且圖像具備實體感,與解剖真實結構比較類似,因此使用CT診斷能夠早期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疾病的患者。但CT診斷的儀器相對昂貴,其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在部分鄉鎮醫院無法普及,導致實際應用與推廣受到限制[7]。
本次研究在病理分析后顯示,63例患者中有20例是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43例是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在良性病變患者中有8例患者是甲狀腺腺瘤,在惡性病變中,15例患者是乳頭狀癌、3例患者是濾泡狀癌;CT診斷甲狀腺結節疾病正確率是95.24%,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82.54%相比,明顯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準確率,兩種診斷方式比較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CT在甲狀腺結節的惡性病變、甲狀腺結節的良性病變、乳頭狀癌、濾泡狀癌診斷中,準確率與彩色多普勒超聲相比,明顯要大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準確率,兩種診斷方式比較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甲狀腺結節性的疾病診斷中,CT診斷的準確率較彩色多普勒超聲高。
綜上,在甲狀腺結節性疾病的診斷中應用B超和CT診斷時,CT診斷的準確率比較高,值得臨床上推廣和應用,然而考慮CT診斷的儀器比較昂貴與推廣性不夠,大多會首選彩色多普勒診斷。臨床應用時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選擇診斷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曉慶,魏璽,徐勇.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超聲征象及甲狀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分級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價值[J].中華腫瘤雜志,2015,21(2):138-142.
[2]魏雍.研究B超用于甲狀腺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9):55-56,57.
[3]鞏象濤,底立靜.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結節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4,21(36):212-212,213.
[4]高雪峰,錢林清.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CT表現及鑒別診斷[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7,18(1):78-80.
[5]黎若濤.超聲對結節性甲狀腺腫及甲狀腺腺瘤的鑒別診斷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9):4330-4331.
[6]黃雅元,包凌云,韓志江.CT和超聲的聯合應用在良性甲狀腺環狀鈣化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6):385-389.
[7]劉金全,郝敬軍,崔凌.多層螺旋CT檢查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病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