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復發性口腔潰瘍是臨床難治性疾病之一,本文介紹于己百教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經驗,旨在為相關臨床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于己百;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經驗
于己百教授臨證數十載,精研中醫經典理論,對復發性口腔潰瘍等難治性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筆者有幸在跟隨于己百教授侍診學習及在于己百教授名醫工作室研究學習過程中,發現于教授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效果顯著,現將其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 案例舉要
患者吳某,女,35歲,2006年5月9日初診。患者自述2年前因食火鍋后,出現口腔潰爛,雖經診治,卻反復發作不愈,半月前因勞累復發。目下癥見口腔灼熱疼痛,伴口干、大便稀軟,舌紅苔薄黃、脈沉稍數。經查:口腔潰瘍兩處,黃豆大小,覆有胎膜,周邊紅腫。
于己百教授認為,該患者為復發性口腔潰瘍,屬脾胃氣虛、寒熱互結、火熱上沖之證,治療關鍵在于平調寒熱、益氣清胃、降火解毒,處方予半夏瀉心湯加味:半夏10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2g,炙草10g,炮姜10g,桔梗10g,黃芪20g,柴胡10g,升麻6g,桑白皮30g,茵陳30g,白芷12g,連翹30g,焦楂15g,竹茹10g。4天后復診:口腔潰瘍收斂,口干緩解,但大便仍稀。上方去連翹、竹茹,加白術10g,再進4劑。5月20日三診:諸癥明顯緩解,又服4劑,口腔潰瘍痊愈。2月后隨訪,未見復發,病告痊愈。
2 治療經驗
2.1 首辨病因病機—論病因分虛實,辨病機定寒熱 《素問·至真要大論》明言“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火)”,火又分實火、虛火。實火多因飲食不節,積滯不化,蘊而化火;或七情失調,氣機阻滯,郁而化火;或是外感邪熱失于發散或清解,邪無出路所致。虛火則不外脾胃虛寒、火不安位,或陰虛火旺、水不制火。驗之臨床,青少年及嬰幼兒陽氣充實,病程較短,多屬實火;中老年患者平素即有疲乏、失眠、大便不調等臟腑功能失調的表現,且病程較長,遷年不愈,多屬虛火。因此,復發性口腔潰瘍,當屬虛火口瘡。正如《景岳全書》所云:“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
于己百教授細究患者病因,主要由于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及勞倦過度、脾氣受損,同時,常以工作勞累、緊張為誘因,致使中氣虛損。中氣虛損,運化無力,一則飲食停滯,二則積食停飲。宿食、積食與水濕、痰飲阻滯,日久則化火,火熱則阻滯胃腑。因此,復發性口腔潰瘍多屬脾虛胃實、腸寒胃熱,虛火上浮,薰灼口舌,日久肌膜受傷潰爛而發病。薛已《口齒類要》指出:“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各經傳變所致。”
2.2次辨治法方藥—立寒熱平調,選半夏瀉心 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機為脾胃氣虛、心胃浮火,治法當立補益中氣、溫脾清胃、降火解毒。考查臨床,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常見證候,時常很難區分出屬寒屬熱,或是屬虛屬實。實證日久反復,病邪勢必損傷正氣;正氣虛衰也可致實;寒熱更是互為因果,相互作用。對此,于己百教授善于從調理脾胃入手治療,采用補脾益氣、清解胃熱、瀉火解毒之法,使脾氣強盛,運化復常,食、濕、實、火產生無源,以治其本;而胃熱得解、心火得瀉,火熱不再腐血蝕膜壞肉,以治其標。
選方半夏瀉心湯加味,寒熱平調、和胃降逆。加黃芪,與黨參、甘草合用,以奏補中益氣之功,是治本之道;同時芪、參、草又能調節免疫功能。加桑白皮、茵陳清熱祛濕,以治病標,乃于己百教授治療口腔潰瘍必用之對藥。桑白皮性寒味甘,清熱而不傷陰;茵陳苦寒清芬,寒能清熱,苦能祛濕,芬芳透達又可清解郁熱,兩者配伍得當,既清胃祛濕,又散解上焦心肺郁火,祛邪亦不傷正。加桔梗,一則載藥上行,二則與甘草合用成桔梗湯,具清熱、解毒、止痛的功效。加連翹,既能清解胃熱,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是針對邪熱毒瘡而設。加柴胡、升麻,載藥上行,以達病所。如此,抓住了基本病機,又標本兼治,全方共奏平調寒熱、補中益氣、清熱祛濕、涼血解毒之功效,故復發性口腔潰瘍服之驗效。
2.3再辨隨癥加減—重臨證查辨,倡個體化用藥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已久病纏身,臨床治療復雜。于己百教授指出,針對不同患者,需具體辨證論治,隨癥加減用藥。胃脘嘈雜、惡心者加生姜10g、竹茹10g,清胃、降逆、止嘔;大便干結者加枳實10g、玉片10g,行氣、導滯、通便;大便稀溏或食冷即瀉者加焦楂15g,以溫中散寒、健胃止瀉;病程較長或疼痛較甚者加當歸12g、僵蠶10g、白芷12g活血通絡、散瘀止痛。
3 總 結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難治性疾病之一,于己百教授認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病機關鍵為脾胃氣虛、心胃浮火,臨證需辨病辨證結合,治療重在補脾益氣、清解胃熱、瀉火解毒,處方用藥隨癥加減。于己百教授作為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在此筆者僅介紹一些自己心得體會,以期對學習者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陳光順,男,(1973-),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于己百教授名醫工作室成員,主要從事傷寒學研究及經方治療脾胃肝膽系疾病、腫瘤的臨床研究。
通訊作者:
潘虹,E-mail:gzfyph1978@163.com。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科研立項項目:于己百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研究(項目編號:GZK-20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