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呼吸機濕化罐浸泡消毒與低溫等離子消毒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提供指導。方法 以來我院就醫的8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2014年12月10日至2016年12月10日)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對8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進行分組。甲組4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應用濕化罐浸泡消毒法對呼吸機進行消毒,乙組4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應用低溫等離子消毒法對呼吸機進行消毒,研究對比兩種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結果 乙組呼吸機活菌計數為(31.23±1.55)CFU/ml,相比甲組[(51.28±1.36)CFU/ml]明顯更低,P<0.05;且乙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為2.50%,相比甲組(20.00%)明顯更低,P<0.05。結論 對呼吸機采取低溫等離子消毒法進行消毒的效果顯著優于濕化罐浸泡消毒法,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值得實踐推廣。
關鍵詞:呼吸機;濕化罐浸泡消毒;低溫等離子消毒;效果
機械通氣屬于臨床常用的呼吸輔助方法之一,是搶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1],而機械通氣的實施離不開呼吸機的支持,但有研究顯示[2],隨著呼吸機的廣泛應用,患者因呼吸機管路系統污染導致院內感染的現象亦逐漸增多,這十分不利于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嚴重者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對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所以,保證呼吸機的清潔度非常重要。我院對呼吸機分別使用濕化罐浸泡消毒法、低溫等離子消毒法進行消毒,以探究呼吸機濕化罐浸泡消毒與低溫等離子消毒的臨床效果,見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以來我院就醫的8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2014年12月10日至2016年12月10日)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對8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進行分組。
甲組40例患者年齡上限和下限分別為72、22歲,40例患者年齡均數為(48.65±2.58)歲,男女分別為23(57.50%)、17(42.50%)例。
乙組40例患者年齡上限和下限分別為71、23歲,40例患者年齡均數為(48.70±2.62)歲,男女分別為22(55.00%)、18(45.00%)例。
甲組和乙組患者的資料經統計發現無明顯區別,P>0.05,組間可對比。
8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
甲組4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應用濕化罐浸泡消毒法對呼吸機進行消毒,具體方法為:在消毒前,工作人員先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穿戴好帽子、口罩、手套、防濺屏、防護鏡等,將呼吸外置回路的各處連接徹底拆卸,認真檢查各管道內是否存在血漬、痰痂及其他污染物殘留,在呼吸機的使用過程中,應將帶有過濾紙的濕化器更換為內襯過濾紙,及時更換濕化液,然后將其浸泡于含氯消毒劑中(500-1000mg/L),時間為半小時,使用無菌水沖洗,并對其實施干燥處理以備用,對于不能浸泡的部位,應使用濃度為75%的酒精擦拭。
乙組40例呼吸機使用患者應用低溫等離子消毒法對呼吸機進行消毒,主要是指使用低溫等離子專用包裝袋對呼吸機管路進行包裝,包內均放入1張等離子專用化學指示卡,包外放置化學指示膠帶,然后將呼吸機置于低溫等離子過氧化氫滅菌系統中,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操作及說明書進行滅菌處理,
1.2.2 活菌計數方法
于呼吸機使用前對呼吸機外管路進行細菌采樣,并使用涂碟法進行活菌計數。
1.3 評估指標
研究對比兩種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對研究中的評定指標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對比研究,計量資料(`c±S)、計數資料(%)的統計學方法分別選擇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乙組呼吸機活菌計數為(31.23±1.55)CFU/ml,相比甲組[(51.28±1.36)CFU/ml]明顯更低,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且乙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為2.50%,相比甲組(20.00%)明顯更低,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如表1:
3 討論
近些年,有數據顯示[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患病率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預后,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因此,對呼吸機實施消毒處理非常重要。
目前,臨床消毒呼吸機的方法較多,主要包括高壓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劑消毒法、環氧乙烷滅菌法等,但較多研究顯示,上述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對呼吸機分別實施濕化罐浸泡消毒法、低溫等離子消毒法進行消毒,以探究呼吸機濕化罐浸泡消毒與低溫等離子消毒的臨床效果,研究發現,濕化罐浸泡消毒法雖然可獲得一定的消毒效果,但該方法還需要較多的人工操作,在消毒過程中依然存在不細致的地方,不能完全保證消毒效果。而低溫等離子消毒法主要是指應用低溫等離子過氧化氫滅菌系統對呼吸機進行消毒,即在低溫和真空的狀態下,通過高頻電場的作用,使滅菌容器艙內形成均勻的等離子場,從而產生大量的紫外線,滅活病原微生物中的蛋白質和核酸,最終達到對呼吸機實施滅菌消毒的效果。
對此次研究進行對比發現,乙組呼吸機活菌計數為(31.23±1.55)CFU/ml,相比甲組[(51.28±1.36)CFU/ml]明顯更低,且乙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為2.50%,相比甲組(20.00%)明顯更低,統計學具有意義,這提示相比于濕化罐浸泡消毒法,采取低溫等離子消毒法對呼吸機進行消毒可有效減少活菌計數,降低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消毒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得,對呼吸機采取低溫等離子消毒法進行消毒的效果顯著優于濕化罐浸泡消毒法,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值得實踐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成功.探索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消毒滅菌法在泌尿外科的應用及管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6):119.
[2]張寧風,盧亞莉,陸榮等.腎鏡及輸尿管鏡兩種滅菌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11):1166-1167.
[3]葉芳,黃美琴,袁引芳等.腹腔鏡器械兩種不同滅菌方法對膽囊切除患者術后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