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影響神經病學實習生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為能采用更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總共納入52名實習醫生,收集其在神經內科實習期間的各項資料,以《醫學院研究生用教學評估表》的得分高低來評價教學質量,探討可能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
結果: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醫學院研究生用教學評估表》得分高低與老師對學習興趣培養得分、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造力培養顯著相關。
結論:教師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創造力的培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習興趣、創造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神經病學;教學質量;臨床實習
神經病學是臨床醫學教學中比較復雜、抽象的部分,理論知識掌握比較困難,被認為是醫學教育中比較困難的部分;甚至有學者提出了“神經恐懼癥”(neurophobia),指出在醫學生甚至是低年資的醫生當中,普遍存在著對神經病學的畏懼心理[1]。隨著神經系統疾病對人類健康的負荷越來越重,神經病學的醫學教育,尤其是臨床實習階段的教育顯得十分重要[2]。那么,有什么因素可能會影響到神經病學臨床實習的教學質量呢?本文旨在探討神經病學實習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從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東莞市人民醫院萬江院區神經內科臨床實習的52名大學本科五年級醫學生,分別來自南方醫科大學、遵義醫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每名實習醫生實習時間為1月。
1.2 教學選材 選擇《神經病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3],采用南方醫科大學教務處制定的《南方醫科大學本科專業教學大綱--神經精神病學部分》(以下簡稱教學大綱);部分實習醫生在實習期間,接受了循證醫學訓練[4];其方式是選取神經內科急性腦卒中病例,預先提出相關臨床問題,作為教學題材;并且以教學病例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
1.3 臨床實習過程
1.3.1 除了常規的實習內容,所有實習醫生在神經內科實習期間,每周均接受1次教學查房,查房內容符合教學大綱要求。
1.3.2 “循證醫學培訓”教學過程 共有26名實習醫生在神經內科實習期間接受了循證醫學培訓,參考“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的Maastricht 7步驟(the Maastricht seven step)[1],選擇急性腦卒中病例,根據教學大綱,列出學生需要解決的臨床實際問題;提供解決相關問題需要掌握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課文、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嘗試解決問題,提出解答問題的方案。
1.4 評價指標 1個月實習結束時,每位實習醫生完成:(1)《醫院研究生用教學質量評估量表》評估教學質量的高低[5];(2)《臨床帶教老師教學內涵評價表》評價教學內涵的高低[6、7];(3)理論考試,主要包括基礎的理論知識以及臨床分析題。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可能影響到教學質量評價得分的因素作相關性分析(教學質量評價得分與正態分布變量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其余的采用Spearman相關),并計算各因素的相關系數。在單因素分析中顯著相關(P<0.05)的因素進入下一步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統計學的顯著性設定為P<0.05(雙側檢驗)。
2結果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神經病學的臨床實習教學中,帶教老師的職稱、教學年限等與教學質量的高低無明顯相關性;相反,使用注重培養學生對神經病學的學習興趣、創造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帶教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習興趣、創造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確實,傳統教學方法把教學看成是知識從外到內的輸入,在這種“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造成學科界限過于分明;基礎與臨床課之間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知識整合的能力。而目前一些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如PBL[8、9]、TBL(team based learning,TBL)[10],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均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就對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做好引導醫學生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的“橋梁”,要求帶教老師需要有更好的教學技巧、理論知識和態度[11]。老師為了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可能需要做好教學前編寫教案、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師的自身學習,同時教師要透徹課程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的思維,并將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結合串聯起來,使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轉變。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控制討論的技巧,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追求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過程。
雖然本研究的樣本量偏小、考核與評價方法尚需進一步完善,但我們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采用能培養學習興趣、創造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能提高神經病學臨床實習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Jozefowicz RF. Neurophobia:the fear of neurology among medical students[J]. Arch Neurol 1994,51:328-329.
[2] Neurological Disorders:Public Health Challenges WHO Pres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 Avenue Appia,1211 Geneva 27,Switzerland;2006.
[3]賈建平、陳生第.神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4]王吉耀、何耀.循證醫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5] 李紅顏,何明娥,陳平雁.醫學院研究生用教學質量評估量表[J].中國醫院,2007年2月第11卷第2期:69-71.
[6] 蔡冰.LBL聯合PBL教學法在泌尿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第29卷第24期:125-126.
[7] 顧玉琴. PBL教學法在急診臨床實習教學中應用效果調查[J].中國實用醫藥,2001年4月第5卷第11期:255-257.
[8] 劉宏斌,江平,隋欣等. 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院報,2011年32卷第10期:1654.
[9] 馮智英,李穎,施國文等. PBL教學在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培養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年10月第20卷第5期:1056-1058.
[10] 楊煉紅,劉淑瓊,許冰等. TBL聯合LBL在神經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年3月,第15卷第3期:287-291.
[11] David M Kaufman.ABC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edicine;Applying educational theory in practice[J]. BMJ,2013,326(25):213-216.
基金項目:廣東省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JDB068)
通訊作者:肖衛民,E-mail:xwm11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