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骨科的患者來說,創傷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在傳統的方式當中,主要依靠不斷的更換敷料來對患者的創傷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方式不僅費用高,同時也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比較大的壓力。本文主要探討了VSD在創傷骨科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VSD;創傷骨科;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VSD是一種創傷創面進行治療的醫學技術,它主要采用含有引流管的泡沫敷料,來對患者的傷口進行覆蓋和填充,從而使其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不和空氣產生接觸,最后通過引流管和負壓對腔隙和創面的分泌物及壞死的組織進行清除,避免這些東西遺留在人體的組織當中,產生不良的影響和后果,通過這種技術可以使得患者的創口可以得到愈合。在骨科創傷的治療當中,VSD技術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對該技術在創傷骨科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某市三級甲等醫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該醫院稱收治治療的84名骨科創傷手術的患者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實驗組中男患者有28名,女患者有20名,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對照組中的患者有27名,女患者有21名,平均年齡在31歲左右。對這兩種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創傷的程度進行統計,根據統計的結果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在實驗組當中有27名患者有新的創面,15名患者是舊創面。在對照組當中,新創面患者有26名,舊創面患者有14名。所有的患者都是四肢骨科創傷患者,年齡太大或者太小的患者,有嚴重的并發癥的患者都不會參與到本次的研究當中。
2、方法
對于實驗組來說,只要采用VSD的方法來對患者進行治療,在具體的治療過程當中,首先會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創傷進行清理,然后運用VSD敷料覆蓋在患者的創傷表面,通過這種半透性的薄膜來對患者的創面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并且不斷的給予一個負壓的吸引。在負壓吸引的供給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有漏氣和阻塞等現象的出現,就及時開展處理工作。在手術之后利用VSD的沖洗管道接入敏感的抗生素來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沖洗。敷料在對患者的創傷傷口覆蓋5到7個小時之后就要把敷料取下,然后取創面的一個標本來進行病原學的檢測。在敷料取下之后的創面,如果它比較小,同時恢復情況比較好,那么可以馬上地開展縫合處理工作,否則就需要對患者的創傷傷口進行植皮,使用VSD技術來對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和前面是一樣的,并且這樣的治療方式可以反復多次進行,直到患者的創傷傷口的肉芽長得比較豐滿。
對于對照組來說,主要采用傳統的換藥方法,每隔一到兩個小時就換一次藥,同時使用紗布來對傷口進行包扎。如果創傷的創面比較深或者比較大,那么就要放置引流,同時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抗炎,每間隔5到7個小時進行一次創面樣本病原學的檢查,等到傷口的創面沒有膿性滲出的時候,或者等到它的肉芽組織長到新鮮的程度,那么就可以進行創面的縫合或者開展植皮的處理。
3、觀察指標
被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的時間和他們傷口的愈合時間來進行觀察,同時將其進行記錄,方便后續進行對比。
4、療效的評價標準
對于創傷骨科中的治療效果來說,主要通過三個標準來對治療的療效進行評價,第一個評價的標準是治愈,也就是患者的創面能在14個小時之內出現比較大的改善,不需要對輔料進行更換,甚至不需要使用敷料。第二個評價的標準是顯效,患者創傷部分的皮膚存活比較多,同時分泌物出現減少的情況,開始長出健康的肉芽,整體處在一個不斷的愈合過程當中。第三個評價的標準是無效,患者的創傷感染沒有出現改善的情況,身體中的分泌物依然在增加,同時皮膚里面的組織出現壞死的情況,沒有健康的肉芽生長,創面變大[1]。
二、結果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可以發現,在經過創傷治療之后,在實驗組當中有28名患者達到了治愈的狀態,有13名患者處于顯效的狀態,有1名患者無效。在對照組當中有17名患者處于治愈的狀態,14名患者處于顯效的狀態,11名患者呈現出無效的狀態。通過數據可以發現使用VSD技術治療的實驗組,他們的治療效果明顯要比對照組的治療效果要好,同時所獲得的數據具有統計學方面的意義。和對照組比起來,實驗組的住院時間和他們創面的愈合時間都會出現顯著的降低,同時所獲得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三、討論
骨科的創傷是在骨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這類情況的種類十分復雜,因為它的創傷面積一般都比較大,同時感染率十分高,特別是開放性的骨折患者,他們的感染率基本高達30%以上。對這些患者來說,如果他們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控制或開展及時的處理工作,那么他們的傷情就有可能引發更加嚴重的后果,帶來一些并發癥。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患者的治療感染進行處理,同時對創面開展相關的引流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使用傳統的方法對患者進行骨科創傷的治療,主要依靠多次更換敷料,同時給予抗生素抗炎,最后開展引流工作來進行處理。但是傳統的方法由于在引流上次不夠徹底的,因此會使得患者創傷感染的風險大大的增加[2]。這種多次換藥的方式也會產生比較高的費用,一旦出現感染,就會使得患者的創面被惡化,增強患者病痛上的負擔和經濟上的負擔。相比之下,VSD技術,通過半透性薄膜可使得患者的傷口和外界出現的隔離,盡量減少細菌的數量。在負壓引流技術的幫助之下,可以盡量的降低創傷組織的間壓,避免患者的傷口出現水腫的情況,同時也可以促進局部血液的流量,有利于創面肉芽的生長。
參考文獻:
[1] 伍偉挺.VSD在骨科創傷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6(2):357-358
[2] 何偉.VSD治療骨科創傷感染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24(7):3866-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