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社區糖尿病管理病例藥物治療的情況,分析對疾病控制及相關病癥的關系。方法:運用橫斷面調查法對社區管理的 387 例糖尿病病人進行藥物治療及管理。結果:接受藥物降糖治療的患者,血糖、血壓、血脂指標都達標的僅 63 例(16.3%),315 例(81.4%)病人自述患糖尿病相關病癥。結論:社區糖尿病病人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口服降糖藥方案及藥物對疾病控制及相關病癥發生有一定關系。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藥物療法;疾病管理
引 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患者也隨之增加,其中20 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達到 9.7%,糖尿病相關病癥的發生率很高,目前,有關社區糖尿病病例管理的結果評價報道還比較少,探討社區糖尿病病例管理的效果,從藥物降糖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社區糖尿病病例管理對病人疾病控制及進展狀況的影響,為保證糖尿病病人能夠得到治療采用科學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 2014 年 12 月— 2015 年12 月本次共調查 387 例糖尿病人,男 187 例(48.3%),女 200 例(51.7%),年齡(68.18±9.14)歲,,所有病人均享有基本醫療保險,其中 258 例(66.7%)享有特殊疾病門診醫療保險,273 例(70.5%)病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500-4500元,生活中從不飲酒和吸煙者分別為 310 例(80.1%)和283 例(73.1%),病程在(8.50±6.86)年。按納入和排除標準,對兩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接受管理服務的病人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調查人員代為填寫資料。調查前對調查員進行集體培訓,選用統一詢問的方式和對病癥的理解,并介紹相關注意事項。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納入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健康檔案,并接受社區規范化管理的 2 型糖尿病病人,有自主活動能力且愿意接受此次調查的病人。排除標準: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的病人、繼發性血糖增高的病人、有嚴重聽力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進行交流配合的病人。
1.2 調查方法
在社區慢性病的護理與管理項目的調查問卷基礎上,結合本次調查的目的確定調查內容:① 病人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煙酒嗜好、體重指數。② 糖尿病病情,包括病程、最近一次空腹血糖、血壓、血脂(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糖尿病相關病癥(并發癥與相關合并癥)。③ 目前所用降糖藥物和藥物治療管理,包括藥物治療依從行為和疾病及治療監測行為,采用Lik-ert5 級評分法,得分越高代表藥物治療和監測的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3 指標判定標準
采用《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空腹血糖、血壓、血脂控制的達標值,病人 3 項指標均達標記為“達標”,3 項指標不清楚或不清楚其中 1 項或 2 項,血脂控制達標指 4 項指標均在規定的范圍內,否則為不達標。糖尿病相關病癥主要指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眼部病變和神經病變等代謝性疾病和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2. 結果
降糖藥的使用情況對387 例病人調查時 363例(93.8%)接受藥物降糖治療者,單用口服降糖藥者268 例(73.8%),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聯合治療者 70 例(19.3%),單用胰島素注射治療者 25 例(6.9%)。338 例口服降糖藥的病人中,服一種藥者 145 例(42.9%),聯合用藥者 160 例(47.3%),不清楚口服藥種類者 33例(9.8%)。聯合用藥病人(160 例)中 132 例(82.5%)采用兩藥聯用。口服藥的種類和聯合用藥的方案。口服雙胍類藥物病人中有 2 例罹患腎臟疾病;口服磺脲類藥物病人中有 88 例(72.1%)是老年病人(≥65 歲)見表 1。
3. 討論
(1)社區糖尿病病人藥物治療率比較高,基本遵循調查指南顯示:93.8% 的病人接受藥物降糖治療,高于在中國4 個城市社區調查的結果(90.2%),研究表明社區糖尿病病例管理落實情況比較好。病人應用最多的藥物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而二甲雙胍作為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治療主要路徑應用比例稍低,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納入的病人年齡較大,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在老年人中的耐受性較好,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口服降糖藥聯用方案與雙胍類聯用很常見,二甲雙胍為藥物聯合應用中的基礎用藥,符合糖尿病病人用藥原則。研究顯示,服用二甲雙胍的病人中,2 例自述罹患腎臟疾病,二甲雙胍禁用于腎功能不全患者,是否合適還需要結合病人的腎功能檢查及具體情況。再者,服用磺脲類藥物的大部分是老年病人,如果此類藥物使用不當容易導致低血糖反應,尤其是老年人群,因此需要加強使用磺脲類藥物病人血糖的監測,而藥物治療管理行為也顯示,藥物使用的監測行為分較低,因此在社區管理需要加強病人尤其是藥物治療病人疾病的監測,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2)影響社區糖尿病病人疾病控制及罹患相關病癥的因素有很多,分析表明,年齡差距是疾病控制達標的危險因素,口服藥單一服用不自行增減藥物是疾病控制達標的保護因素。年齡小的患者控制不易達標可能是由于工作等原因,對疾病關注和管理的時間比較較少。口服藥單藥服用者可能由于病情較輕僅用一種口服藥即能控制疾病,多藥聯用者病情較重而使得疾病控制不佳。短病程、遵醫囑服藥、不根據廣告買藥是罹患糖尿病相關病癥的保護因素。病程越長發生并發癥和伴發癥的機會越大,因此在病程早期就應加強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預防。避免糖尿病相關病癥的發生, 所以,社區在關注用藥方案的同時,需要加強用藥的行為指導,提高社區糖尿病病例管理效果。
結束語:
研究表明: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是導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要加強對血糖的控制,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調查顯示,社區糖尿病病人患微血管并發癥的比例也很高,雖然病人在接受社區的管理,但是在延緩并發癥發生和發展方面可能仍然存在薄弱的環節,在后期的管理上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曹艷萍,桑文鳳 .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J ] .中國全科醫學,2015,(15):103-104.
[2] 王秀,霍亞南,王衛慶,等 . 社區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現狀調查以及治療達標狀況分析[ J ] . 現代預防醫學,2016,(10):1786-1789.
[3] 于平,杜雪平,董建琴,等 .2 型糖尿病患者社區規范化管理后血糖指標變化及慢性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J ] . 中國全科醫學,2017,(12):1423-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