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肌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心肌炎患者20例以隨機數字分配理念分作不同的組別。其中對照組10例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10例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心肌炎患者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且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較為有利,值得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心肌炎;臨床效果
心肌炎主要是優于各類因素導致的一種心肌炎癥性病變,物理、化學以及感染等因素均可能引發心肌炎[1]。我院對收治的心肌炎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心肌炎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數量為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27.2±2.1)歲。以隨機數字分配理念分作不同的組別,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10例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給予維生素、氯化鉀、胰島素以及硫酸鎂等藥物靜脈滴注,并口服輔酶Q10治療。觀察組10例患者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中藥組方包括黃芪30g、茯苓10g、山茱萸10g、白術10g、丹參10g、瓜蔞12g、麥冬12g、西洋參6g、五味子6g、甘草6g。以水煎煮,去渣取汁后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2周時間。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劃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層級,顯效指的是治療后患者心肌酶譜、心電圖恢復正常,心肌炎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指的是治療后心肌酶譜與 心電圖有所改善,臨床癥狀與體征部分緩解;無效指的是治療后癥狀及心肌酶譜等未改善甚至加重。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心電圖恢復時間、癥狀消失時間、住院天數。
1.4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情況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顯效患者數為5例(50.00%),有效患者數為4例(40.00%),無效1例(10.00%),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治療后顯效患者數3例(30.00%),有效4例(40.00%),無效3例(30.00%),有效率為70.00%。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臨床指標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心電圖恢復時間為(8.6±1.2)d、癥狀消失時間為(5.3±1.1)d、住院天數為(9.4±2.1)d;對照組患者的心電圖恢復時間為(10.4±2.1)d、癥狀消失時間為(7.7±1.8)d、住院天數為(12.8±2.5)d。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心肌炎是人的心肌出現的炎性病變,當前多數研究認為該疾病是因病毒感染引發,病毒直接侵犯心肌而導致心肌炎。心肌炎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體現為心肌細胞間質水腫、細胞浸潤以及溶解等特征[2]。中醫學研究認為,心肌炎屬于“胸痹”“心悸”的范疇,其病機可以從虛實兩個部分進行劃分,其中實指的是熱毒侵襲、閉阻胸陽、氣滯血瘀等,虛指的是氣陰虧虛、心失所養[3]。因此,中醫治療更加注重清熱解毒、養陰益氣、補氣升陽[4]。本組組方中,黃芪可強化心肌活動功能,五味子可改善機體血管張力,黃芪與麥冬可強化機體心肌收縮力,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的效果,瓜蔞可祛瘀散結。聯合常規西藥進行治療,可使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強化,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5]。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P<0.05;觀察組各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心肌炎患者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且對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較為有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呂明強,劉金芳.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05:157+161.
[2]李小波.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0:106-107.
[3]羅仁爛.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01:39-41.
[4]喬松彥.探討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5,01:53-54.
[5]鞠衍松,趙新玲,王芳.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31:192-193.
作者簡介:
杜修文(1991.09.12)男,山東濟南,漢族,本科學歷,山東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
通訊作者:
姜紅菊(1968.05.31)女,山東濟南,漢族,博士學歷,科室:心內科,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