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單、雙側鋼板內固定在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根據實施手術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雙側鋼板內固定)及對照組(單側鋼板內固定),各35例。比較兩組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兩組隨訪1年后膝關節恢復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單、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均能取得理想效果,然而單側鋼板內固定術手術用時短,可取得更好的成本效益。
關鍵詞: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單側鋼板內固定;雙側鋼板內固定;對比研究
股骨遠端骨折在全部股骨骨折中占比約為6%,且多為不穩定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因此臨床治療對骨折的復位較困難,若患者得不到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極易發生股骨端畸形愈合或膝關節僵硬[1-2]。目前臨床上針對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較為常用的手術方法為內固定,隨著鎖定鋼板的問世使得手術治療效果不斷提高,然而隨著臨床使用的增加,患者骨不連、骨折愈合延遲、固定失敗等報道日益明顯。因對單純外側鋼板固定治療的穩定性存在較大質疑,臨床上諸多學者提出為患者實施聯合內側鋼板固定治療,然而直至目前還尚未出現統一的認識[3-4]。本研究對我院近兩年收治的35例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雙側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旨在更進一步對比分析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利用單、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70例,根據實施手術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1-85歲,平均(59.17±8.91)歲;29例閉合性骨折,6例開放性骨折。對照組男17例,女18例;年齡21-84歲,平均(60.01±8.74)歲;30例閉合性骨折,5例開放性骨折。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對比研究。
1.2 方法 麻醉方式均為腰硬聯合,透視床上取側臥位,患側膝關節下墊膝枕,氣囊止血帶用于大腿根部。
1.2.1 對照組 單側鋼板內固定:實施切開復位手術患者有27例:A型骨折作外切口,將骨外側肌、髂脛束切開,使股骨遠端骨折部位顯露;C型骨折切口作于前外側,沿著骨直肌與骨外側肌之間的間隙進入,將股中間肌切開,顯露復位關節面,利用復位鉗或克氏針對髁間骨折實施復位并固定,復位經牽引或手法進行,外側鎖定鋼板應用于患者股骨遠端,根據患者骨缺損程度對缺損區進行人工骨填補(7例植骨)。微創手術實施8例:A型骨折患者的外側切口作于髕骨旁,骨折端復位使用手法、牽引或翹拔,避免發生廣泛性剝離,經股骨骨膜與骨外側肌之間間隙將外側鎖定鋼板插入,作小切口使鋼板近端暴露,滿意后,置入遠、近螺釘。C型骨折患者的切口作于髕骨前外側,待充分暴露復位關節面后實施精確復位,臨時固定可使用克氏針進行,經肌肉隧道將鋼板插入后固定。
1.2.2 觀察組 雙側鋼板內固定:27例切開復位:先由前外側切口或外側切口實施骨折復位,確定性固定經外側鎖定鋼板實施,后作縱行小切口于骨內側肌遠端,將骨內側肌鈍性分離,獲得肌肉下置入鋼板通道;作近端小切口,對骨內側肌與骨直肌間隙分離,使骨折端近側顯露;于骨膜外與肌肉下將打通骨折近、遠端鋼板通道,股骨遠端內側的支撐固定可利用重建鋼板進行,有10例患者施以人工骨植骨。微創手術實施患者8例:切口作于髕骨旁前側或外側,并于外側利用鎖定鋼板實施固定操作,后將內側鋼板通過內側肌間隙插入固定,實施人工骨植骨患者2例。
1.2.3 術后處理 患者術后均施以常規消腫,術后1周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深靜脈血栓。術后隨訪1年。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用時、術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時間等,根據Schatzter-Lambert股骨遠端骨折療效評分系統評價患者膝關節療效:優:膝關節可伸直,屈曲度gt;120°,無疼痛;良:患者膝關節可伸直,屈曲度在90-120°,偶有輕微疼痛感;可:膝關節活動范圍gt;60°,常出現輕微疼痛;差:患者膝關節活動≤60°,常發生持續性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手術用時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術中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療效 觀察組治療優良例數為27,優良率為77.1%;對照組優良例數為28例,優良率為80%,兩組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085,Pgt;0.05)。
3 討論
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骨折類型較為復雜,是臨床難治骨折疾病之一,高能量的損傷極易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嚴重損傷肱四頭肌腱、髕韌帶、膝關節囊等廣泛性粘連及關節內血腫機化均易引起膝關節活動障礙及僵直,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5]。特別是高齡患者多屬于骨質疏松性骨折,極易造成骨折粉碎,發生明顯骨折移位,臨床處理較為困難。
目前臨床上針對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常施以內固定手術治療,內固定手術的實施能夠促進膝關節骨折面快速并準確復位,利于患者膝關節功能進行早期鍛煉,幫助患者盡早回歸正常生活[6]。切開復位是該病治療早期階段主要治療手段,其手術入路方式主要包括外側與前外側,對于C型骨折患者而言使用后者較為合適,而對于A型骨折患者而言前者而較為合適[7]。本研究對觀察組35例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雙側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單側鋼板內固定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所用時間較對照組長,兩組術中失血量及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此外二者術后1年膝關節恢復優良率相近,上述結果同張俊[8]等研究結果均一致,均提示單、雙側鋼板內固定在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無差異,且實施雙側鋼板內固定術將延長手術實施時間,因此在為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需注意手術方式的選擇,本研究因未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作密切觀察,加之研究存在的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不足,未對手術治療安全性進行評價,具有一定局限性。
綜上所述,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單、雙側鋼板內固定治療均能取得理想效果,然而單側鋼板內固定術手術用時短,可取得更好的成本效益。
參考文獻:
[1]劉璠.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J].中國骨傷,2014,27(10):797-799.
[2]鄒誠實,李開成,張兆國,等.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J].浙江醫學,2016,38(18):1507-1509,1518,后插4.
[3]李寧.股骨遠端骨折治療的選擇與效果[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5,36(5):330-332.
[4]虞驚濤,茹選良.股骨遠端骨折的處理方法[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5):663-666.
[5]徐躍根,羅遠明.老年人頸椎過伸性損傷致頸髓損傷的治療策略[J].臨床骨科雜志,2014,17(1):11-15.
[6]賴必華,張建光,潘俊暉.老齡頸脊髓損傷的臨床特點及治療策略[J].中國骨傷,2013,26(8):663 -667.
[7]張遠成,韓立民,王照平,等.鎖定鋼板微創內固定治療股骨遠端粉碎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3,11(1):54-56.
[8]張俊,邱永敏,尹偉忠,等.單側與雙側鋼板治療粉碎性股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7,14(1):56-60.
作者簡介:
姓名:張雷 男 1987年3月 四川三臺縣:本科職稱:主治醫師 單位:三臺縣人民醫院科室:骨科 研究方向: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