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闌尾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闌尾手術患者6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30例為無切口感染患者,實驗組30例為切口感染患者,分析發生切口感染患者的危險因素,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切口類型、年齡、性別、病程的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性別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年齡與病程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患者切口長度、逆行切除、手術時間、化膿壞疽穿孔高于與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 闌尾手術患者中病理類型、切除方法、手術時間以及病程、年齡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針對危險因素及時進行預防,可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闌尾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闌尾炎是臨床外科常見且多發的急腹癥,是闌尾腺體炎癥的表現,臨床癥狀一般多為嘔吐、轉移性右下腹疼痛。臨床對于闌尾炎治療一般以手術為主,實施闌尾切除手術,但闌尾炎手術切口在臨床中屬于Ⅱ類與Ⅲ類切口,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機率較高,感染輕微患者經久不愈,從而延長住院時間,使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加重;感染嚴重患者會反復發作從而形成竇道,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對闌尾切口感染發生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有利于臨床預防治療,本次研究就切口感染與未感染患者各項資料進行對比,取得結果較為滿意,闡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闌尾手術患者6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照組30例為無切口感染患者,實驗組30例為切口感染患者,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3.12±2.45)歲;平均病程(11.23±2.34)d;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50.24±2.52)歲;平均病程(18.78±3.13)d。兩組患者性別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全部患者均實施闌尾手術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排除中途退出,精神異常者,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方法
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切口感染相關標準進行參考[2],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切口類型等;通過分析進行觀察對比,總結切口感染發生患者與未發生患者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各組數據均進行正態性檢驗(Shapiro-wilk法),若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兩組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性別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年齡與病程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感染因素手術情況對比分析 實驗組患者切口長度、逆行切除、手術時間、化膿壞疽穿孔高于與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闌尾手術后,切口感染是常見且多發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心理與經濟均造成了不小的負擔,同時切口感染也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導致醫院床位緊張;因此對于如何預防闌尾手術后切口感染一直是臨床較為重視的問題[3]。
本次研究對于進行闌尾手術的60例患者進行分析,其中30例為無切口感染患者,將其與發生切口感染的30例患者進行分析對比,結果發現,其年齡、闌尾炎類型以及手術時間、切除方式等數據中均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闌尾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也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部分年齡偏大的患者,多伴隨其他的一些基礎性疾病,因此抵抗能力若,自身疼痛感知遲鈍,因此在發生闌尾病變時多已經發展為穿孔壞疽,在手術后也容易發生感染[4];其次病程較長的患者因炎癥腫脹程度的較重,也會使得壞疽穿孔發生,增加手術的難度,使切口感染率加大;而手術時間過長,患者傷口在空氣中暴露時間也會相對過長,細菌趁機污染切口,從而導致切口感染[5]。
闌尾手術患者中壞疽穿孔型闌尾炎、逆行切除、手術時間過長以及病程長、年齡大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針對危險因素及時進行預防,可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謝利欣.闌尾手術切口感染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88-290.
[2]張得選.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23):155-156.
[3]戚學榮.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5):136-137.
[4]肖裕東.闌尾炎手術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處理對策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7):1602-1602,1603.
[5]張華科.基層醫院急診闌尾切除術后切口感染危險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16,23(4):287-28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