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對照組不采用任何干預,觀察組采用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比分析兩組嬰幼兒身體發育狀況、疾病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質量、智力發育指數、心理運動發育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疾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嬰幼兒早期發育中,給予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既可促進身體發育,又可降低疾病發病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嬰幼兒;早期發育;影響
嬰幼兒期在人們生命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個階段的身體發育狀況直接影響著后期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給予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提高嬰幼兒早期發育狀況具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評價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現將方法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隨機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信封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60)和對照組(n=60)。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0-2歲,平均年齡(1.5±0.4)歲;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0-2歲,平均年齡(1.1±0.8)歲。對比分析兩組嬰幼兒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以下數據對比。納入標準:所有嬰幼兒均屬于正常足月新生兒;均自然分娩或剖宮產后沒有出現窒息者;出生后體質量均為2.5-4.0kg。排除標準:排除有驚厥、黃疸及相關遺傳疾病的嬰幼兒。
1.2方法
對照組不采用任何干預,觀察組采用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①喂養指導干預:護理人員應指導嬰幼兒母親科學合理的喂養方式,6個月前盡量母乳,6個月后可合理添加人工奶及輔食;對1歲的嬰幼兒可進行鈣、鋅、鐵等微量元素的補充,促進嬰幼兒早期正常發育[1]。②早期教育:向嬰幼兒家長講解早期教育知識及相關注意事項,讓其明白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提高家長早期教育知識及水平;根據不同階段嬰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幫助并指導家長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早期教育,如撫觸、語言、感知能力、精細動作的培養,同時還可選擇合適的玩具進行輔助教育[2]。③疾病預防干預:強化對家長普及疾病知識,向其講解腹瀉、小兒肺炎、貧血、佝僂病等疾病的預防知識,并教會家長嬰幼兒皮膚清潔方式,保持嬰幼兒房間適宜的溫度及濕度,并提醒家長按規定接種相關疫苗。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嬰幼兒身體發育狀況(身高、體質量、智力發育指數、心理運動發育指數)、疾病發生率(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貧血、腹瀉)。其中智力發育指數采用MDI量表進行評價,心理運動發育指數采用PDI量表進行評價。
1.4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 )表示身高、體質量、智力發育指數、心理運動發育指數,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采用%表示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貧血、腹瀉,統計采用 檢驗,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嬰幼兒身體發育狀況對比
觀察組身高、體質量、智力發育指數、心理運動發育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疾病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疾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嬰幼兒期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屬于最關鍵階段,早期的發育與后期的成長有著直接的關系。嬰幼兒早期發育包括身體發育及心理發育,發育過程與外界環境及遺傳有直接的關系[3]。因此,對嬰幼兒進行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就顯得極其重要。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嬰幼兒身高、體質量、智力發育指數、心理運動發育指數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疾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原因分析:通過喂養干預,可保證嬰幼兒得到充足的營養,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通過早期教育,盡早促進嬰幼兒腦部發育,提高智力發育水平;通過早期疾病預防干預,有助于預防疾病發生率,從而降低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貧血、腹瀉等疾病的發生,影響生長發育[4]。
綜上所述,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較大,其可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發育,預防疾病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晶,李佳,楊瑾.標準化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9):274-275.
[2]高東兵.規范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5):55-56.
[3]蔡東黎.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8):1189-1191.
[4]高東兵.規范兒童保健干預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5):55-56.